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945年9月9日,根据雅尔塔协议规定,苏联红军从东、西、北三面沿1200公里战线进入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在解放战争初期,苏联红军控制了整个东北。因此,在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斗争中,苏联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妥善处理好与苏联及其驻东北苏军的关系问题,是我党进入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解放全东北乃至全国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一、东北的形势——三国四方在东北随着苏联的出兵,东北的形势也愈加复杂多变起来。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形成了三国四方——美国、苏联、共产党、国民党——激烈的斗争。这是实力的碰撞,是以实力为后盾…  相似文献   

2.
战后初期的中国东北是国共斗争的焦点,也是苏美双方全球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地区。苏美中三国中的四方(即苏美国共)在这一地区进行了激烈地争夺。本文力图从三国四方交织的矛盾中揭示苏联与国共两党的关系,并由此阐述苏联对华政策以及国共两党对苏政策的目标及实质。  相似文献   

3.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苏联出于在远东战略目标的考虑,在对华政策方面由与美国合作逐步转向倚重与支持中共,与中共积极开展经济关系.此种关系主要体现在苏联对中共在东北及部分华北地区政权的经济技术援助,以及双方在中长铁路产权和开发东北资源方面的矛盾上.双方虽然存在着利益的矛盾和摩擦,但总体上中共与苏联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和苏联对中共的援助是主导方面.它构成了中苏军事和政治同盟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4.
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源于战前美苏英三国召开的雅尔塔会议。这一政策从内容上看 ,对中共是不利的。但是 ,由于战后美苏冷战对抗的逐步加剧 ,苏蒋之间矛盾的加深 ,苏联不断调整对华政策尤其是在东北的政策并对中共在东北的军事行动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援助 ,为中共夺取东北战略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共审时度势 ,利用美苏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制定了夺取东北、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并迅速展开 ,建立了稳固的东北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后,幅员辽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东北地区即刻成为了“三国四方” (美、苏两国及国、共两党)斗争角力的焦点.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东北地区,并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以全面加强党在东北地区的各项领导工作.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陈云在任北满分局书记期间,富有前瞻性地提出了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思想和武装剿灭土匪、发动群众、发展根据地经济的工作方针.陈云的这些富有开创性的伟大思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为东北根据地的创建、东北全境的迅速解放,也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1945年,是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恶魔的一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浴血奋战14年,终于驱逐了日寇,位列世界反法西斯大国,却依然遭受美苏两大国的摆布。因为中国是战胜国中的弱国。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上雅尔塔举行三国首脑会议。会议的议题之一是讨论远东战局。对此,三国首脑商定,苏联必须在法西斯德国投降之后三个月之内参加对日作战。美、英两国为了促使苏联参战,就想方设法满足苏联在远东的利益。苏联的具体要求早在1944年底已经透露给美国特使哈里曼了。在雅尔塔…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前后,为了获取战后在远东的国家利益,在和美国的妥协和较量中,苏联对华实行了与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相呼应的"扶蒋非共"自相矛盾的政策.一方面与美国竞相抢夺在华利益;另一方面既承认国民党政府存在和接收东北的合法性,又限制其接收东北,既贬低和限制中共,又暗中支持其接收东北.这种政策明显暴露出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直接影响了解放战争时期苏联的对华政策,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争取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抗战胜利后中共同国民党蒋介石一场严峻的斗争,就其斗争形式来讲,主要表现在军事方面,但外交斗争是一个重要侧面.这主要是由东北的特殊形势决定的.因为抗战结束前夕签订的雅尔塔协定和中苏条约把东北纳人到美苏对抗的战略格局中去,使争夺东北的斗争带有国际性.如同中共中央当时给东北局的指示中所说;“这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斗争.”这种斗争形势向中共提出了如何运用外交策略的问题.所谓运用外交策略,主要是指如何处理好同苏联和美国的关系.苏联根据中苏条约出兵东北,并将把东北交给蒋介石.因此,中共进军东北首当其冲的障碍就是中苏条约的限制.美国虽然没有直接介入东北,但它是蒋  相似文献   

9.
中国为抗日寻求外国军事援助与合作的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德国、苏联和美国先后成为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并进行合作的主要国家。国民政府与此三国的合作,具有不同的双边关系背景,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也在变化之中,加上各方军事、政治、外交考虑不一,所以合作形式不尽相同。三国提供的对华军事援助,规模、作用大小有别,结果也迥然有异。  相似文献   

10.
陈爱茹 《党建》2010,(4):17-18
苏联解体使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以下简称“三国”)也受到很大冲击。但是,三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并没有销声匿迹,信念坚定的共产党人通过各种斗争形式,为争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相似文献   

11.
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达成秘密协定,以归还苏联在旅顺的特权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到了1949年初,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斯大林表示,一旦对日和约签订,美国从日本撤军,苏联就从旅顺撤军。如果共产党希望苏联立即撤军,莫斯科将照办。  相似文献   

12.
抗战胜利后,进驻中国东北的苏军未与中国政府商议,即以"战利品"名义,擅自拆迁了东北主要的工矿设施,搬运了大批物资财物,国民政府对此进行了多番交涉,但苏联一直坚持"战利品"的说法。1946年2月中国出现反苏运动,苏联在东北的劫掠行为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但苏联依然拒不归还东北的日资设备,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恢复,也影响了日后中苏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1,(9):48-50
虎林市域内,有垦区六个农场、三个分公司和森工两个林业局,几十年来地域、行业和行政壁垒森严,矛盾千头万绪,被形象地称为“三国四方十二路诸侯”。为解决“条块分割”问题,1995年省委、省政府将虎林市确定为区域一体化改革试点。由于当时的改革重体制轻经济,重行政轻市场  相似文献   

14.
正东北是日本法西斯经营多年的军事基地,更是中国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东北,日本法西斯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当时东北的局势是,日本关东军迅速投降,伪满洲国彻底崩溃,东北政局更是出现了暂时的权力真空,苏联军队几乎成为东北唯一的主宰力量。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苏联在中国东北却面临着极其复杂的问题。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根据的是雅尔塔协定,苏军的行动不能不考虑到国际关系,当时苏联政府和  相似文献   

15.
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将东北视做其战略安全区,中共借机率先进入东北发展自己的力量:首先取得苏联和朝鲜的支援,建立了六条水陆交通线,将东北各解放区联系到一起;又与苏联发展贸易,打破了蒋介石的军事一经济封锁,将解放区连成一片。苏联派专家帮助修复东北铁路和桥梁,保证了辽沈战役的胜利,东北遂成为全国最大最巩固的根据地。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东北与苏联的关系发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45年2月11日,在克里米亚南端小城雅尔塔的列瓦基宫,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协定》(即雅尔塔协定)上签了字。此前,斯大林拒绝了邱吉尔请蒋介石参加会议的建议。但这个协定中关于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的条件,涉及到了中国,其内容主要是:外蒙古现状(后称蒙古人民共和国)将予保持;大连应列为国际港,苏联在该海港内之特别权益将予保障,苏联并得恢复租借旅顺港为其海军基地;中长铁路将由中苏合组之机构共同经营。“雅尔塔协定”中还写道:三国确认,上述外蒙古、旅大…  相似文献   

17.
苏联提出要在旅顺建日俄战争纪念碑 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打击日本侵略者,提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苏联雅尔塔和斯大林一起签署了一份秘密协定:打败日本后,将原来由日本人占领控制的中国旅顺交给苏联,苏联享有使用旅顺港30年的特权。这一协议是背着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政府签的。  相似文献   

18.
王宜秋 《湘潮》2008,(10):24-29
1948年,经党中央批准、由东北局负责组织,选送了21位年轻同志去苏联学习,为新中国准备建设人才。他们都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和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子女。他们在苏联接受大学教育,以学习经济、工业为主,学成后都回到祖国。“文化大革命”中,这21人都受到审查,被立案为“4821苏修特务案”,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迫害。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后期,苏联参加了对日作战,这不仅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而且对国共两党争夺东北产生了很大影响,进而相当程度影响了国共两党命运的发展。重新回顾和审视这一段历史,有助于加深对解放战争国共两党斗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苏联出兵东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消亡,并帮助中国人加快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我们也看到,苏联由于当时自身处的国际环境十分复杂、险恶,苏联出兵东北不仅出于避免采来美国势力对其国家安全的威胁,而且是以从中国获取一定利益为前提条件的,因而使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大国主义倾向和民…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07,(7)
二战结束后,随着东西方冷战格局的出现和升级,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欧洲、远东等全世界范围内划分势力范围,在远东划分的重中之重自然是中国,这又必然涉及到美国、苏联、国民党、共产党这样一个的"三国四方"的复杂关系。蒋介石为其发动内战寻找后台,搞出了护权运动这场丑戏,进一步恶化了与苏联的关系,投向美帝国主义的怀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