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法办事”与“以法治国”都是一个含义,不能说其中一个正确,一个错误。以法治国的本质是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也是加强执法、促进改革。  相似文献   

2.
对诸葛亮治国,自古以来评价甚高,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写道:“开城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在今天,更有人盛赞其“以法治国”,“坚持法律公正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国家立法的几个问题刘和海,高兴文“以法治国”、“依法治国”或“法治国”,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治国方略。这就决定了作为“法治国”的前提条件的国家的立法活动,在一国的全部国家活动中具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而国家立法,则是国家的立法活动中居于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人治”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法律思想领域中争论不休的一个重要课题。当时所谓“法治”,用法家自己的话说,就是“以法治国”(《管子·明法》、《韩非子·有度》)或“垂法而治”、“缘法而冶”(《商君书·壹言、君臣》)。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深化的新形势下,党中央提出了“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紧密结合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具体到某一行业、部门或单位,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站新领导班子加强科学管理,在管理中将“德治”与  相似文献   

6.
佚名 《政府法制》2014,(13):37-37
政要出访,为加强经济外交关系,纷纷自愿担任“推销员”.刚刚结束欧盟四国出访的习近平就在此次访欧期间,客串了一把“核电推销员”.不论是核电和高铁,还是三文鱼和韩服,被各国政要们推销过的产品无疑都具一定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以商鞅之"法"的含义和目标为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商鞅以"以法治国"为中心,围绕"农战"而形成并展开的法治思想。商鞅"以法治国"的主体虽是君主,但"以法治国"除了要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外,还要实现"万民自治"、"天下大治"以及"至德复立"、"能述仁义于天下"的政治理想。在政治哲学视角下,商鞅之"法"体现出法治的功能、价值和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江泽民同志鲜明地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治国目标。新世纪伊始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又明确提出 ,在依法治国的同时 ,要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二者不可偏废。在建党 80周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 ,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 ,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把以德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 ,使之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治国理论的新发展 ,是对我们党的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 ,其意义重大而深远。那么 ,…  相似文献   

9.
肖鹏 《政治与法律》2020,(2):150-161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的“以法为本”思想相对于先秦其他士人的相关思想而言,在理论上更加完备,付诸实践则更加易知易行。其“以法为本”思想以普通大众所具有的自利之心为内在根据,以法律制定的现实性与正当性为基础,以法律适用的统一性与平等性为保障,具有逻辑自洽性。其反对崇古,坚持治国应务法而不务德;反对“势治”和“术治”,坚持“以法为本”,将“势”和“术”统一到“法”中;反对君主“释法用私”,强调君主严格守法,具有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韩非子“以法为本”思想具有有利于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依法行政、正确理解与践行德法并举、完善立法的理论养分,应加以借鉴和吸收;其不当之处体现在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为出发点和归宿,完全否定道德的作用,在实践中导致人治和对民众利益的践踏,不利于法治发展,也无益于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10.
金敏 《中外法学》1997,(6):111-113
<正> “以法治国”盛于今日而源于先秦古籍《管子·明法》篇与《韩非子·有度》篇。前者的措词为:“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后者的造句为:“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两者的说法几乎毫无二致。《明法》约500字,《有度》的字数约为《明法》的三倍,而《明法》的500字内容在《有度》篇中差不多都可以找到。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因为《明法》和《有度》有无法割断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法治漫谈     
“法治”(Ruleof Law)是什么?古今中外,概莫一是。中文“法治”一词最早见于先秦诸子文献。《管子·明法》中有:“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商君书·任法》中有:“任法而治国”。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过“儒”“法”两家关于“人治”与“法治”之外辩。梁启超在1922年出版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分别用“人治主义”和“法治主义”来概括儒、法两家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大师”王林余波未平,“神医”胡万林庭审刚刚结束,另一位“大师”又现身江湖。 这位简历上有超过31个头衔职位,获过至少39项大奖荣誉的“大师”,便是发明“人体开关”、“意念疗法”,自创不吃药不打针的“特医体系”,被弟子们奉为“神医”的常和平。  相似文献   

13.
《管子》提出了系统的“以法治国”理论。以法治国,立法是前提和基础,但是“徒法不能自行”。有了法,如何正确地施行,不仅事关百姓的权利,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管子》在执法方面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内容丰富,系统完整。本文从执法理念、执法方式和监督机制方面,阐述《管子》的执法思想,探究其合理可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重典治国”既是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亦是其司法指导思想。“重典治国”的司法实践基本上贯穿于洪武一朝。学界关于朱元璋统治时期的“重典治国”不乏研究,但其重典之故、重典之“重”、重典之人、重典之效依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法律文化的历史既悠久而又丰富多彩。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法家学派提出的“以法治国”思想以及体现在制度上的“援法断罪”、“罪刑法定”,虽然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依然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无愧为世界法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十九世纪末期的中国处于救亡图存的危机时刻,先进的思想家为了摆脱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噩运,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方案,并把它的实现与改良政治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个方案在旧中国完全不具备实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文明进步、经济发达的国家,必然都有其进步、发达的原因,其中,以法治国自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果社会不安定,凝聚力不强,各方面都杂乱无章,大家都生活在缺乏秩序的紧张状态中,文明就不会进步,经济就不能发达,一度有所开展后仍难持续前进。在这种情况下,就非常需要以法治国。加强立法,完善法制,严格司法、执法各环节,依法办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人们的行为有了共同的准则,谁都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谁都要受到法律的一定约束。在以法治国的国家,不能“权”大于“法”,不能“钱”大于“法,不能允许谁有特权可以犯法,不能允许富豪可以金钱行贿免受法  相似文献   

17.
<正> 先秦法家管仲、慎到、申不害、尹文子、商鞅、韩非等人,只说过“唯治为法”、“以法治国”等话,并没有用过“法治”这个概念。他们有时虽然也把“法”和“治”连在一起用,但表达的只是用“法”来“治”理国家的意思,而不具有“法治”概念的涵义。首倡法家“法治”说的,是梁启超先生。后来有些学者也讲过法家是搞“法治”的,但寻根溯源,都源于梁启超先生。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在推进“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方略的伟大进程中,如何紧紧围绕“人民检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实宪法和法律.忠于事实.爱检敬业、恪尽职守、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公正执法、热情服务”的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检察队伍,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认真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刚刚结束的六中全会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江泽民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强调指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律师》2010,(4):28-29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所获反对票分别为479票和411票,较去年的519票和505票数量虽有所减少,但仍能看出社会各界对“两高”工作的不满。参加今年“两会”的律师界代表普遍认为,“两高”报告在数字、案件方面的报告更加务实,而在司法实践中积极的作用还应更加务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