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和日本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主要是通过股份制形式,有计划、分 步骤、谨慎地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进程,在某些行业尤其是竞争性行业取得了较好的成 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英国的做法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许多国家, 日本就是其中之一。总结英国和日本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一 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私有化浪潮是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影响广大、意义深远的政治、经济、社会现象,它不仅发生在不同社会制度、也发生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里。80年代初,首先在英国由当时的撒切尔政府发动了一场私有化运动,从而揭开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普遍的私有化进程的序幕,仅1990—1992年,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出售额已达730亿美元。90年代  相似文献   

3.
(一) 波兰是东欧诸国中最早实行私有化的国家。早在1988年,当“私有化”在一些国家还是个新名词,许多人对它的概念还模糊不清的时候,波兰对于要不要把私有化作为经济改革的主要原则,作为改变所有制关系的主要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全国性的公众大讨论。尽管在此之前“私有化”在波兰也是个禁词。直到1989年波兰改换了政权之后,私有化问题被正式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私有化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该年9月份起,波兰开始实  相似文献   

4.
对东欧经济转轨国家利用外资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东欧剧变至今,随着私有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各国政府调整和改革措施的具体实施,一些国家已开始走出危机的困境,宏观经济形势逐步趋于好转,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东欧国家经济转轨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转轨初期,东欧国家普遍面临着债台高筑、生产下降、出口停滞的不利局势,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开始了以土地私有化为核心的农业改革进程,以期建立以私人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机制.然而,土地私有化远未实现改革者的预期目标,私人农场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导致这种结果除经济、法律环境因素之外,根本原因在于改革者无视国家的传统经济文化,尤其是无视农民的心态,一味照搬西方经济制度,致使90年代国家的农业发展陷入严重危机.近几年俄罗斯政府调整了农业发展政策,实行<发展农工综合体>的国家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俄罗斯上述两个阶段农业发展的不同态势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重视传统经济文化对经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东欧、独联体———韩国企业投资的新热点曹杰东欧国家经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社会变革,经济转型的进程逐步走上轨道,经济负增长和通货膨胀率较高的现象在绝大多数国家里已基本结束。最近几年来,社会逐步稳定,经济开始恢复并有发展。东欧各国都推行经济改革和开...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研究是大约最近20年来国际学术界新兴的一门学科知识领域。20世纪最后四分之一世纪里,几乎在世界各地都相继出现了一股民主改革的浪潮。首先是自70年代中期开始,南部欧洲的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欧洲最后几个权威主义政权发生了更迭,随即拉丁美洲前殖民地国家的军人独裁政权也相继倒台。80年代中期发生在菲律宾、韩国的政权更替则宣告了东亚地区民主化进程的开启; 而紧接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这股民主化浪潮发展到了顶峰。在发  相似文献   

8.
尽管中东欧诸国都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因而在私有化(或非国有化)方面有许多类似之处,由于政治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各国在国营企业私有化方面采用了不同形式。本文仅就中东欧诸国(包括俄罗斯)的国营企业私有化形式作一比较,但不涉及归还资产问题,尽管它也是一种非国有化形式。 匈牙利:自发私有化和引进外资 匈牙利自60年代以来即着手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9.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政权更迭以后,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经济转轨的起初阶段,改革所有制,尤其是国有企业,是一个极为迫切、极为复杂的问题。几年来,罗马尼亚在国有企业私有化方面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90年代开始的俄罗斯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私有化,私有化后俄罗斯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所有权的分散化,控制权的集中化,其中控制权主要集中于内部人手中,相应地,公司治理结构也呈现出独特的内部人控制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俄罗斯公司治理的结构的现状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日本为参照系,从日德比较的角度,对德国公有企业的民营化进程及其特点从以下三个阶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这三个阶段即(1)80年代开始的在原西德范围内展开的公有企业民营化;(2)1990年~1994年在原东德地区进行的国有企业民营化;(3)目前在整个德国境内的邮电和国有铁路这两个领域内所开展的民营化进程。德国的公有企业原先不仅在邮政、铁路等公用事业领域、而且在矿产制造业方面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其在战后德国的复兴阶段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进入70年代末期以后,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并保持德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公有企业的民营化便是一个时代的趋势,而其所谓民营化,并非简单地复归为私有化,而是更多地以公有与民有相结合的形态出现,在其具体运作上,则更多地导入了民营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美国凭借独一无二的经济实力和海军实力特别是核力量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主。然而 ,到了 2 0世纪 6 0年代末 70年代初 ,美国的霸权开始失能 ,其主要标志就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进程的深层次历史背景就是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决定这一大趋势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二是世界逐渐形成多个力量中心。在 2 1世纪 ,当初导致美国霸权失能的基本因素仍然在发挥作用。所以 ,世界多极化趋势虽然遇到美国霸权战略的挑战 ,但仍在曲折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从俄罗斯实行私有化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成果常见报端。但对于私有化的评价,众口一词持否定意见者为多。笔者认为,尽管从宏观上看,私有化的确是给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负面的结果超过了正面的。但从微观上分析,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和私有化还是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的,虽然到目前为止还不够明显。如小私有化基本成功,商品市场已经形成,等等。本文拟对俄罗斯的私有化作一简要论析,以作拋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4.
齐绍洲  刘健  罗威 《法国研究》2006,16(1):66-70
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最初是从能源部门的合作开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但作为欧盟主要能源的天然气、电力等部门的一体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并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私有化基本情况 由于私有化进程缓慢,保加利亚在转轨国家中不处于领先地位。保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是经济发展和私有化进程与强烈的政治考虑密切相连。在过去几年内历届政府都把私有化进程作为其政治纲领的一部分。历届政府都认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东欧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企业私有化的经验,随着联邦和共和国有效的私有化法律的履行,新的所有制改革法草案已经由共和国政府制定,并已提交议会议定。该法预期在1993年7月底正式通过。 该法草案的主要思想是要按照已被接受的原则加速私有化进程,从而建立起更有效、更具竞争性的企业和经济。其它目标,如吸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最后10年是日本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的10年,这种状况与其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经济高速增长的辉煌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日本经济增长中的赶超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东欧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进程中,所有制关系的变革,特别是企业产权的转变一直是其经济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西方经济学家对企业产权问题都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关键是实行私有化。但是,从过去一年中,在波兰、匈牙利的初步试验表明,私有化带来了政治、经济等方面难以克服的困难和诸多社会混乱现象。面对这一形势,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比较现实地重新探讨企业产权转变的理论及模式。连过去坚持主张私有化的著名经济学家密尔顿·弗里德曼也重新明确表示“国营大企业不应出售给私人。”芝加哥大学教授利扎尔亦表示:过去认为私有制能刺激人的积极性,但从事实来看,所有制与积极性并无直接联系。只要管理人员及工人的报酬和职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挂钩,就会产生积极性。对国营企业经营不佳的原因,也有了对较客观认识:1.受外界因素干扰过多;2.缺  相似文献   

19.
简讯两则     
据俄罗斯报纸报道,近期匈牙利将出台新的私有化法令,这一法令规定匈牙利的私有化将在三年内完成。专家们认为加快私有化进程是为了制止尚留在国家手里的财产贬值。 新的私有化的目标是要使这一过程尽可能多地让国家取得现金,因此,按计划预定要私有化的每个公司将请专家们逐一审核企业的经济、市场和干部状况。在新法令的基本原则中有一条规定,私有化将在市场基础上和通过竞争继续进行。现在将给能付现款的买主以优惠,以期有大量资金注入经济,这是深感财力不足的匈牙利经济有效活动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相继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推行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发展战略,经济逐步腾飞。到70年代末期,它们都跨进了新兴工业化行列,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创造者,被誉为发展中国家(地区)中的“优等生”、“佼佼者”,有人更把它们喻为腾飞中的四条小龙。直到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