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馨怡 《现代国际关系》2023,(8):89-106+155
近年来,英国政党政治深陷政坛长期频繁动荡的“持久危机”之中,具体表现为传统两党政治弱化、政党碎片化程度提高、多个地方分离主义政党趁势崛起。一方面,长期执政党保守党内斗激烈,数度引发国家政权更迭,政策连贯性降低;另一方面,反对党工党连续多年选举表现不佳,执政准备与能力相对不足。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脱欧持续带来政治分裂,深层次原因是两党各自党内意识形态争议的加剧。此外,英国的权力下放和选举制度客观上为地区性政党崛起提供了制度便利。受到经济治理失败和右翼保守派分化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保守党的强势地位或将有所下降。工党的选举表现则取决于其能否合理平衡党内关于脱欧和意识形态的分歧,重新建立稳定的多数选民联盟。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1日,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在伦敦宣布组建新政党——全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并宣布将回国参加2013年举行的议会选举,这表明穆沙拉夫志在重返巴基斯坦政坛。穆沙拉夫想组建自己的政党由来已久,卸任两年来以独特方式活跃在国际社会,表明自己的政治存在。巴基斯坦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为其重返政治舞台创造了某些有利条件,但其回国参政也面临其他政治势力的挑战和某些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第22届参议院选举中,执政不足一年的民主党惨败,日本政坛再度形成执政党与在野党分别在众参两院占据多数的"拧劲国会";在此背景下即将举行的民主党代表选举被视为危机选举。以上因素使日本政局及中日关系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也给两大政党化中的日本政党政治带来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4.
在第15届印度议会选举中,“第三种势力”崛起的可能性突然上升,它将改变长期以来,印度政坛主要是两大政党竞争,轮流执政的局面。印度政治党派分化日益严重,联盟政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是“第三种势力”崛起的条件。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能成为“第三种势力”的领导者,但实际上未必能成为现实。社会公民党在全国性政党的力量排名上仍在印共(马)之前,如“第三种势力”在本次议会选举中诞生,将会以社会公民党为首。根据目前印度选举的形势看,各主要党派的得票率可能相当接近。国大党以微弱多数胜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5.
2009年8月日本的众议院选举,民主党击败自民党获得政权,党首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这一被媒体称之为政治大地震的选举结果,突出表现了日本国内政治生态的结构性变化,必将推进日本政坛以自民党、民主党两大政党为中心的政治格局的形成,传统革新政党的生存空间萎缩,政界整体将更趋保守化倾向。然而,由此认定日本从此就会形成稳定的两大政党制度化交替执政的体制,还为时过早。2010年7月参院选将是检验民主党的一个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绿党在联邦德国政坛上异军突起,发展很快。该党自1980年1月成立以来接连在不来梅、巴符、汉堡、下萨克森、石荷、黑森等六个州议会选举和柏林市议会选举中获胜。在1983年3月联邦议会选举中,绿党获得5.6%的选票,27个议席,首次进入联邦议会。1984年6月,绿党又在第二届欧洲议会选举中以8.2%的选票率取代了自民党,在欧洲议会中占7个席位。绿党现有党员三万二千人,它的崛起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报刊评论认为绿党已作为第四政党出现在联邦德国政坛上,在某些州已  相似文献   

7.
斯里兰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两党为主"的多党制国家。自由党和统一国民党是该国两大传统政党。主要政党家族化和族群化是该国政党政治中的重要特征。随着"斯里兰卡人民阵线"在2018年地方政府选举中崛起,"三大政党鼎立"的新局面基本成形,斯里兰卡未来政局走向将存有更大不确定性。"一带一路"项目在斯里兰卡战后重建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曾因该国异常复杂的政党生态而被迫暂停或延期。伴随西方势力炮制的"债务陷阱"问题、2018年地方政府选举、2018年"宪政危机"和即将到来的2020年前后的总统大选和议会选举,"一带一路"项目现已成为斯里兰卡常态化的政治论战道具。  相似文献   

8.
西欧极右翼政党的意识形态主要特征是反宪政和反民主,极右翼政党所强调的反移 民、反对多元文化、反对欧盟和全球化,以及民粹主义的动员方式,恰好与西欧民众的恐惧担忧的 心理相契合。只有理解了极右翼政党的意识形态特征,才能理解当前极右翼思潮在西欧蔓延、极右 翼政党在政坛崛起,整个欧洲政坛向右倾斜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拉美地区总的政治形势基本稳定, 但也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在一些国家顺利完成政权交接的同时,另一些国家也发生了足以引起政治危机的事件。传统政党威信下降, 地位继续削弱; 新的政党和政党联盟影响不断扩大, 导致政局发生变化。文官政府强化政治权力和少数国家前军人在政坛上崛起,形成强势政权。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在全球化大趋势下拉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下世纪初拉美政治格局, 特别是政党政治和民主化进程、经济和社会发展, 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是俄罗斯政治进程中的关键年。目前俄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全力备战选举,积极调整竞选战略,以期赢得2011年12月议会选举的主动权,进而为2012年3月的总统大选奠定良好基础。未来俄政坛将继续维持统一俄罗斯党一党独大、其他政党力量此消彼涨的总体格局。但俄总统选举存在较大变数,可能结束“梅普组合”“双头鹰”政权架构,迎来新的执政模式,这将对  相似文献   

11.
印度联合政府政治浅析邱永辉90年代印度政坛的最大变化是,印度进入了联合政府时代,在1989年、1991年和1996年三次大选中,印度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取得超过半数的席位。1998年2至3月,印度将举行中期选举,产生两年之中的第5任总理和人民院543位...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俄罗斯政治进程中的关键年。目前俄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全力备战选举,积极调整竞选战略,以期赢得2011年12月议会选举的主动权,进而为2012年3月的总统大选奠定良好基础。未来俄政坛将继续维持统一俄罗斯党一党独大、其他政党力量此消彼涨的总体格局。但俄总统选举存在较大变数,可能结束"梅普组合""双头鹰"政权架构,迎来新的执政模式,这将对俄今后政治生态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甘峰 《东北亚论坛》2007,16(6):62-66
2003—2007年日本国会选举,在自民党与民主党两大保守政党的竞争态势下,养老金制度改革与危机成为影响日本政党走势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是,政党支持结构已经由传统模式向业绩投票模式转换,可是,"中位投票者"偏好的政策构想,基本相同的养老金制度致使投票人无所适从;投票人希望候选人成为能确保投票人偏好的政策代理人,然而,5 000万份年金记录丢失,致使养老金危机转向政党危机。构筑让国民信赖的养老金制度是走出政党危机的路径。日本养老金危机对中国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印度政党格局呈现印人党强势反弹、地方政党借机崛起、国大党加速式微的新变化。新的政党格局由日益盛行的右翼思潮、有利于特定政党的疫情选举规则以及国大党糟糕的政治表现等原因共同导致,其中疫情是关键影响因素。在疫情影响逐渐消散的情况下,印人党或将进一步扩大在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影响,而国大党的反对派领导者地位将遭遇崛起政党的强力冲击。与此同时,印人党引领的右翼思潮将继续作为主导性意识形态,对印度政局产生持久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紧锣密鼓备战2004年大选2004年是亚洲的大选年。在东南亚将有3个国家举行大选 ,即印尼的立法机构选举和总统选举 ,以及菲律宾的总统选举。为此 ,两国主要政党和政要的大选热身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印度尼西亚印尼的议会和总统选举 ,分别定在2004年4月和7月举行。根据2002年印尼宪法修正案 ,将由全国选民直接选举正副总统 ,改变原来由人民协商会议选举的做法。根据2003年7月7日新总统选举法规定 ,一个政党或政党联盟在先前的国会选举中获得3%的席位或获得全国5%以上选票的 ,方可推举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2003年的下半年 ,各党派备…  相似文献   

16.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以来,拉美政治进程的最显著现象之一就是"局外人"总统候选人的持续活跃。本文辨析和界定了"局外人"的概念,对拉美国家总统候选人进行归类,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影响,讨论了"局外人"与民粹主义者的关系。本文认为,"局外人"总统候选人的崛起源于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巩固、选举制度设计的影响、政党体系的开放、政党格局的变动以及"局外人"候选人自身的比较优势。"局外人"总统候选人带给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影响是相当微妙的:一方面,他们敢于指出政治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弊病,批判了建制政党对选民的辜负;另一方面,对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运行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对拉美国家而言,"局外人"当选总统并非偶然、孤立的事件,而将是政治发展进程中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拉美国家需要构建强有力的政党和制度化的政党体系,从而减少导致政治"局外人"产生和崛起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巴西形势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巴西政坛上两件事值得关注 :一是刚上任的参议院主席雅德尔·巴尔巴利奥因在任帕拉州州长时挪用公款和贪污被迫辞职 ;二是就 2 0 0 2年 1 0月将要举行的总统选举所进行的民意测验结果引起巴西政府、政党和民众的关注。 2 0 0 1年巴西经济得到微弱增长 ,其经济发展受到国际和国内众多因素的制约 :“九一一”事件和美国经济的衰退 ;阿根廷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导致巴西无法实施原定的出口计划 ;遭遇百年大旱 ,导致电力供应紧张 ,影响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95年12月17日,俄罗斯举行了国家杜马(联邦会议下院)选举。此次选举是在俄政坛仍动荡不定,党派斗争仍激烈的严峻形势下进行的,选举结果对俄政局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选举背景 从1995年上半年开始,俄罗斯各党派和政治组织就开始大造舆论,积极活动,为入选国家杜马而备战,俄政坛呈现出一派杂乱的景象。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在2009年大选中,保加利亚社会党以绝对劣势丧失执政地位,再次沦为在野党。保加利亚社会党的失败是由体制遗留下来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社会党自身的分裂、国际金融危机和新民粹主义在保加利亚的快速崛起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在保加利亚,传统的左右翼政党在此次选举中衰落,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保加利亚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20.
即将到来的美国2006年中期选举是2008年总统选举之前最重要的一次选举。其结果将决定美国国会的政党分野和权力布局,而且将影响2008年总统选举的议题设定和民调走向。截至目前,本次中期选举呈现出三个特点:选民普遍对现任议员不满,大部分选民思变心切;共和党的支持率下降,相对多数的选民表示支持民主党;布什总统的民意支持率明显偏低。伊拉克问题和国内经济问题是本次中期选举的中心议题。从目前的选举形势来看,民主党方面将略占优势,整体选情呈现“驴攻象守”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