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建设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钧 《前线》2005,(1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有一个新的提法:“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而且这个提法显然是同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何理解这个新的提法?如何达到“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目标?如何“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从而构建一个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本文从不同层面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2.
论"以人为本"的几个前提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宏俊  方彬 《求实》2006,1(8):37-39
理解以人为本,需要明白几个前提性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现实内涵是什么?其中的“人”是指什么?以人的什么为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都应该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3.
基层工作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松柏问:“以人为本”是一个理论问题,对于基层工作者来说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基层工作中,我们一方面有“‘以人为本’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的感觉,但另一方面又对基层工作究竟如何具体体现和实现“以人为本”这一问题困惑不解。“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究竟是什么?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层面上正确理解把握“以人为本”?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它的科学标准是什么?我们期盼得到专家的答复。 基层工作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精神?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如何从理论向实践飞跃这样重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以人为本"的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以人为本可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有五个主要层面,即生活层面、工作层面、政治层面、人权层面和哲学层面。这些不同层面都是围绕人这个核心,因此,对以人为本中的“人”如何理解是个关键问题。根据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中“人”是具体的人、现实的人,人的主体是人民,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  相似文献   

5.
赵兴良、郑百灵撰文认为,从哲学上讲,“以人为本”这个提法是一个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人道主义都能接受的概念,光凭这个概念,不能把它们区别开来。所以。打出“以人为本”旗号的并不都是唯物主义者。在历史观或社会发展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并未拒绝或放弃“以人为本”的原则,而是把它接过来对它加以批判改造。赋予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这里的关键在于,必须把人放在社会实践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来理解。  相似文献   

6.
周蕾 《理论学刊》2005,(6):57-5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不少学者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方面做了深入地阐述,本文试从伦理学的角度做些探讨。一、“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所谓以人为本,简单说就是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历史上,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7.
一、要正确地评价我国已有的增长模式记者:近年来,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们发现,您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时,使用的是“增长模式转型”这个概念。那么,您是怎么考虑的?刘世锦:“增长方式”是过去长时间沿用下来的概念,主要是指效率高低、消耗大小等意思。我更多地使用“增长模式”这个概念,这个概念除了上述涵义外,还有要素组合和竞争优势等涵义,包容性更宽一些。简而言之,“增长模式”包含了“增长方式”的内容,又多了一些涵义。我认为,“增长模式转型”大体上有三层涵义。通常人们较多使用“增长方式转变”的提法,…  相似文献   

8.
论以人为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全面、准确和深入理解以人为本。这里,我着重就以人为本中的“人”与“本”、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以人为本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与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等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一、以人为本中的“人”与“本”在理论界,人们对“人”和“本”的理解是有歧义的,因而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就必然不同。有人认为这里的“人”只指广大人民群众,有人认为指所有的人。有人认为这里的“本”指的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人认为指的是要把人看作主体和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铁映在纪念建党80周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瞻远瞩,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我们学习、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在把握“四个特性”和“一个主题”上狠下功夫。 “四个特性”,一是先进性。先进性是“三个代表”的核心。先进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能否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主要标志。二是代表性。关键是如何代表的问题。共产党怎样代表先进性呢?共产党必须紧紧把握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个要求,就是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人类文化、精神文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能否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这一高度来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本文围绕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如何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中还指出:“所谓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1988年,邓小平更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应如何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问题呢?我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法是针对科学技术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马克思还说过,科学技术“既是观念的财富同时又是实际的财富”。这里指的是,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作为一种知识的成果,在它未加入生产过程之  相似文献   

11.
今天很荣幸能够来到“三峡大讲坛”作演讲。为什么来到重庆呢?首先我对人文精神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有一点研究;其次,受到了汪洋书记的感召,汪书记提出“重庆的人文精神”是个很有战略眼光的提法,体现了政治家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以人为本这一思想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执政理念和价值观念。如今在报刊上我们时常发现有些人使用的不是“以人为本” ,而是“以民为本” ,还有的将这两个概念混用 ,说明有些人对“以人为本”实质的理解是似是而非的 ,是一种误解。笔者认为 ,“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不能混为一谈 ,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评了德国工人党纲领草案中关于工人阶级应当解放劳动的提法,认为这是令人无法理解其含意的。“解放劳动”,难道是人们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即不要劳动吗?显然准确的提法应该是“解放劳动者”或“劳动者的解放”。可是,马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决议》指出,“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这段话应该如何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究竟有哪些特点?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究竟应如何评价?这些都是人们在学习社会主义中共党史时,经常提出的问题。本文想就以上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对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作一个简略的述评,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和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贲思 《求是》2005,(8):18-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后,理论界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中央为什么要提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含义是什么,“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提法有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以人为本”的理念怎样才能贯彻等等。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简述。提出“以人为本”的背景“以人为本”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它的背景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某种对发展问题的片面认识,认为发展就等于经济的快速运行,发展就等…  相似文献   

16.
“一职养、二职富”的提法以及人们对它的态度及其选择,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我认为,在现阶段对于大多数职工来说,这种选择不宜提倡,而且这种提法本身也值得商榷,因而有必要通过讨论来澄清。为了说明我的看法,有必要对这一提法的核心概念“养”与“富”的含义作点分析。何为养?养的本意是指供给生活资料或生活费用,即通常说的“养家糊口”。这没有什么歧义。但问题在于养的量度不好把握。孟子谈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能否代表,能否始终代表。“三个代表”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三个代表”,就要科学理解它的内涵。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三个代表”本身是对党的建设实践提出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我们党来说,“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能否代表,在于能否始终代表。实践“三个代表”,首先要科学理解“三个代表”的内涵。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先进生产力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常讲生产力。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中的提法是“先进生产力”,而且是“中国先进生产力”。为什么要强调“先进”二字?这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但凡论及毛泽东和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要提及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议论颇多,疑惑亦很多。甚至有人认为,“最后决定权”赋予了毛泽东有决定党的一切的大权,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使用这个权力,毛泽东晚年犯错误与“最后决定权”有直接的关系。凡此种种,反映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不解。那么“,最后决定权”是怎么来的,其使用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我有幸到大连参加首届《共产党员》论坛这个很有意义的活动,非常高兴。现在,有各种各样内容的论坛,需不需要有一个共产党员的论坛呢?我觉得很需要。辽宁党刊集团这个创意非常好。既然是论坛,就要论。不论之坛不叫论坛。重要的是要论什么?要论的内容很多,现在最重要的,我看得好好论一论“三个代表”。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广大党员提出的根本要求?这种论不是抽象的、概念的,而是要联系历史经验、历史事件,联系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正在做的事情,联系基层党建的丰富实践和新鲜经验。我觉得,此时此刻,发起一个《共产党员》论坛真的很有意义。这次是首届论坛,是开始,这个头一定要开好。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这届论坛一定会搞好,一定能搞好。有了首届,  相似文献   

20.
当前,认真学习宣传研究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理论工作头等重要的任务。如何科学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理论建设上的历史地位,是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对于这个问题,少数同志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如:有的同志认为,“三个代表”的提法,以前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中都有涉及,不是什么新东西,不承认其理论上的重大创新,还有的同志正好相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以往党的理论建设对立起来,认为“三个代表”的提出是理论上的一种倒退,会导致共产党演变成全民党,等等。对于这些错误观点,如果不从理论上进行有力的澄清和纠正,势必会影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活动的深入开展。基于此,本文对这一问题做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