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实证研究是政府绩效评估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但实证研究又是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薄弱环节。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作为基层政府在绩效评估方面的探索,对于推进我国基层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进程具有现实意义。其具体做法是:整合评估,规范绩效评估的程序和方法;从实际出发,建立比较科学、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注重评估结果的运用,努力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开展绩效评估,推进了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针对评估中存在问题可供选择的改进思路是:强化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执行力;强化政府绩效评估问责制;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制;构建应急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可供借鉴的经验和体会有:进一步树立和强化政府绩效意识,努力提高行政效能;绩效评估指标的设置应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实现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制化与规范化;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主体体系,实现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注重绩效评估结果的管理与运用,发挥好绩效评估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小梅 《学理论》2013,(4):49-50
电子政务的核心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借助信息手段集成,实现更高效率的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通过分析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促进作用及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必要性,进而提出构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框架,包括体系框架原则、体系框架内容、体系实施要素及流程,以期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做出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政府再造的过程,而政务流程再造是电子政务的关键,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影响电子政务流程再造存在五大因素,我国电子政务流程再造必须进行管理理念再造,工作流程的优化与再造,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再造,提高公务员和公众的信息素质与技能,流程再造应当依法进行,建立完备的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经验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政务是在当今信息时代,政府利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对传统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办事流程的一次再造,其核心目标旨在实现一个开放的、有回应力的、透明的、办事高效率的服务型政府。发达国家或部门(如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美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面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而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只是处于摸索和尝试期,提高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水平的途径:一是政府、公民、社会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二是建立一套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三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政府绩效评估可以促进民主建设。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有助于提高政府绩效。而现阶段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中存在的评估主体单一化、信息不对称、评估参与主体缺乏广泛性、代表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绩效评估结论的社会认可程度。只有实现了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信息对称和评估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与代表性,才能使政府绩效评估结论趋于科学、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6.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问题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服务为导向的绩效评估是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杠杆和动力机制。因此,关于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意义重大。但是,就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对什么是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服务型政府与绩效评估的关系、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评估主体和评估内容以及评估模式等问题,研究得还不够深入。通过从概念体系的探讨: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真实语义研究;绩效评估的基本功能:服务型政府与绩效评估关系研究;绩效评估的核心要义: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研究;谁来评估: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研究;评估什么: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实践探索: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经验模式研究等六个方面对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探讨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政界与学界围绕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新趋向与新要求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作一简单归纳总结与展望:其一,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体现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其二,树立"公众为本"的绩效评估观,强化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公众参与:其三,注重"四大结合",不断改进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8.
信度是衡量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评估的低信度是制约评估活动的瓶颈之所在。影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信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指标、评估信息和评估过程等。提高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结果信度的途径包括:优化绩效评估主体,取得评估客体的良好配合.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切实保障绩效信息质量,有效控制绩效评估过程。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悖论及其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推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遇到的悖论是:绩效评估的科学理念与传统政绩观的悖论、绩效评估的信度要求与信息不对称的悖论、绩效评估的多元主体与单一治理主体的悖论、绩效评估的绩效测量与政府产出特殊性的悖论。其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价值缺失、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测量工具选择单一、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消解悖论的主要路径在于: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价值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公众导向理念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公众导向理念源于顾客导向理念,体现"公民本位",追求"公众满意至上"。在我国,公众导向理念契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成为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价值和核心理念。福建省率先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模式,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即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科学制定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绩效运行体系,确保行政权力高效、规范运行;建设绩效监控体系,确保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完善绩效评估体系,促进绩效水平提升;健全绩效制度体系,实现绩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和改进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思路是:树立和强化公众导向理念;构建整体性绩效管理框架;实现公众对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全程、深度参与;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地方先行先试,推动政府绩效管理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1.
论责任政府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主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依法行政必然要求权责一致.在现代中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由于为人民服务与依法行政的理念所决定,必然要建立责任政府,对人民承担一定的政治责任、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信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的信任非常重要,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揭示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作者以非政府组织的项目负责人和志愿者为抽样对象,以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为背景,通过对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信任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了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产生正向影响,政府能力比政府声誉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能否树立良好的声誉、培养较高的能力对政府部门获得非政府组织的信任与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信任的因素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特征、制度特征等;研究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更全面地考察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间的信任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政府再造与政府能力之提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政府再造对政府而言是一场革命,其实质与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政府能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政府能力已是一国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就我国政府目前的状况而言,可通过创造良好的行政文化,政府组织机构的重塑,合理的分权和权力下放,改革公共服务的提供体制,建立和推广电子政务,培养积极主动和精明强干的公务员队伍等途径来提升政府的能力。并建立健全提升政府能力的常效机制,在政府改革的动态进程中长期持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民主政府的实质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由于人民对政府的授权是有限的,因而,政府就必然是有限政府。鉴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市场经济形式下的政府也只能为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是政府介入社会和市场的程度在无限政府和无为政府之间,其权力、职能、规模和行为方式上要受到法律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电子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兼谈新公共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的广泛应用的结果,但是,它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活动。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力,降低信息化的投资风险,在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进行政府流程再造是必然的选择。结合企业信息化的经验,论述了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进行政府流程再造的必要性,以及在不同的电子政务应用层次对政府流程再造的不同要求。但是,随着电子政务应用层次的提高,也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新公共管理的角度对电子政务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研究了新公共管理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借鉴意义和存在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特别有重要意义的是通过渐进式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架构已逐步确立。市场经济必然产生竞争 ,竞争性的市场必然导致利益的多元化 ,而且各级政府已成为众多利益主体之一已是不争的事实。上级政府在决策中 ,随时随地都会感受到下级政府影响的存在和那种灼热的力量 ,即下级政府已在事实上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影响上级政府的决策。政治生活的现实要求理论工作者对此进行探讨 ,以规范下级政府影响上级政府的途径与方式。本文拟从规范下级政府影响上级政府决策的方式的角度探索行…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趋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春丽 《行政论坛》2004,(6):16-17,27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趋向,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即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从优先经济单一目标向优先社会整体目标转变;从审批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从行政控制型体制向依法行政型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18.
The decline in future trend economic growth coupled with the ever increasing demands of an ageing population mean the public sector will need to deliver better for less. This will require a smarter bureaucracy using the latest behavioural advances and using wellbeing as a measure of success. Spending will need to be directed more to prevention rather than cure. Radical tax and benefit reform is needed to make work pay and offset the rise in inequality. Decision making could be improved by attracting more diverse, experienced people into politics by, for example, more use of open primaries, a level playing field for independent candidates and better training. Ministers could be set proper objectives and have constructive appraisals. A proposed Office of Taxpayer Responsibility could screen policies to avoid the worst ones, backed by no evidence, from being introduced as it is very hard to abolish bad policies.  相似文献   

19.
《The Political quarterly》2007,78(2):205-206
  相似文献   

20.
司林波  韩兆柱 《理论探索》2007,1(5):124-127
政府问责制是责任政府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它既是责任政府建设的核心环节,也是责任政府实现的保障机制。目前,我国政府问责制建设还表现出权责不对等、"集体行动"的逻辑、监督双方信息不对称、政府回应不强等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完善立法、加强监督与问责制度建设等举措来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政府问责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