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行政复议证据制度尚处于一个较薄弱阶段,法律缺乏详细规定,仅有的少数几个涉及到证据的条款分散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中;而在理论上与较完善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相比,涉及也较少,因而实际工作中不得不照抄行政诉讼证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复议作为区别于行政诉讼的救济和监督体制效能的发挥,也不利于整个行政程序法证据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行政复议作为一项与行政诉讼相衔接的用以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制度,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行政复议同行政诉讼都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主要手段。两者如何衔接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和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既有许多相同点,又有很多不同之处,二者在互动发展中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由于制度设计与实践操作中的诸多原因,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制度脱节严重,影响了相对人的权益保护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文章从制度设计与实践操作层面详细论述了二者脱节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军事行政救济制度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军事行政救济制度是国家行政救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军事行政管理手段、保护军事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和依法治军的需要来看 ,建立军事行政救济制度十分必要。军事行政救济制度基本内容包括军事行政复议、军事行政诉讼、军事行政赔偿三大部分。军事行政救济制度整体上适应国家有关救济制度的法律规范 ,同时必须根据国家军事机关的特点 ,对军事行政救济制度中的军事行政复议、军事行政诉讼、军事行政赔偿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国家当前面临着各种必须及时依法解决的社会矛盾。本文提出了以建立科学、有人权关怀、切实可行的法律政策为目标,修改现行法律和政策,制定化解社会矛盾亟需的法律和政策并使之成为体系;修改法律强化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制度解决社会矛盾的功能;政府机构作出影响被管理者权利的行政决定前实行“听证”制度;在中央和省级设立“委员会”审查现行法律法规提出修改方案;设立国家信访复议局强化行政复议工作;将近期内提高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数量和升幅作为行政和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6.
王时霞 《工会论坛》2009,15(1):131-132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现代行政救济的两项重要制度,两者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在二者的关系上,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五种衔接方式。现行的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我们应该立足国情,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衔接方面的立法,以实现公民权利的有效救济。  相似文献   

7.
认证是对证据能力和证明效力的审查判断,在证据规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现行行政诉讼法及相关法律对行政诉讼认证问题只提出了原则性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行政诉讼认证制度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六项证据认证规则的确立,完善了我国行政诉讼认证制度,必将对行政审判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在实践运作中存在行政机关对行政复议制度的性质认识不明,行政复议机构独立性欠缺,行政复议审理模式过于书面化,决定过程行政化,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衔接不畅通等问题。完善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公正的行政复议机构和高素质的复议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行政复议程序,采用行政化和司法化相结合的审查方式,完善《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链接,保证行政救济制度的畅通。  相似文献   

9.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当前面临着各种必须及时依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参照国外解决社会矛盾的体制,建设高质量法律体系,提高解决社会矛盾的制度化含量,将提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总量作为政府和法院的工作目标, 坚持解决社会矛盾的机构设置和运作的公正与效率的原则,在各级政府决定前实行“听证”制度,设立国家信访复议局强化行政复议工作,强化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制度解决社会矛盾的功能等,必将对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行政诉讼中 ,由于法律规定的证据规则与其他法律有所不同 ,因而产生了有关证据及其收集的相关问题。为保证正确审理行政案件 ,有效运作证据 ,本文就如何正确理解行政诉讼的证据 ,行政诉讼证据与相关问题的比较 ,行政诉讼中收集证据的原则 ,收集行政诉讼证据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期行政案件的审判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的行政执法监督是检察权的组成部分,不但有现行宪法的依据,而且还有一些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益探索。应当修改现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将行政执法监督权规定进去。这是实现权力制衡的需要,也是解决现存问题的需要。行政执法监督应当坚持特殊监督、事前与事后监督相结合、合法性审查的原则。在监督的对象上,应当限于对限制、剥夺人身自由的行政行为、对涉嫌犯罪案件不移送刑事司法程序的行为以及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在监督的方式上,应当赋予检察机关监督审查权、发挥检察机关在"行刑衔接"机制中的监督作用、以及赋予检察机关提起行政监督之诉的权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商业秘密刑法保护对象,商业秘密确认程序,商业秘密诉讼程序,诉讼程序中的举证责任对各方面的论述,明确了商业秘密刑法的保护范围,行政上的确认程序,刑事诉讼人的诉讼程序及在诉讼过程序中举证责任的分配,从而使商业秘密在刑法保护方面有了更明确的诉讼程序,完善了商业秘密刑法保护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计划的可变性比一般行政行为要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人的信赖利益是否值得保护,在什么情况下保护,以什么方式保护就成为研究行政计划变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行政计划的内容是否可诉存在较大的争论,与之相比,各国行政法学理论和司法判决对行政计划变动中的信赖利益是否可诉的观点则较为一致,承认了行政计划变动下相对人寻求诉讼救济的权利。本文认为,行政计划的形成过程应当重点保障公民和有关专业人士和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等,使计划形成时具有科学和民主的程序保证,而对于行政计划的变动过程则应更多地在法律权利保障和防止或制止行政计划裁量权滥用的外部控制机制上进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4.
在大陆法系长期扮演重要角色的特别权力关系已不断变异和逐渐式微,应当积极探索和发展更符合行政法制实践要求的行政法律关系理论和行政法规范体系.实践证明,仅用一般法规范调整特别权力关系有许多局限和无力感,重新认识条理法已成为行政法制建设的新课题,不仅运用一般法规范而且兼用条理法来调整特别权力关系就体现出特殊优势并具有特殊功用.公立高校管理行为关系尚属具有特殊性的一类特别权力关系,许多典型事例表明公立高校管理行为争议解决具有复杂性和特殊困难.积极运用条理法有助于系统和妥善地解决公立高校管理行为争议,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推动公立高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法自颁布实施以来,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和促进依法行政,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对司法救济期待的不断增强,行政诉讼制度在一些方面已经难以满足审判实践的需要,其中行政争议解决方式尤其是行政撤诉制度的完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行政诉讼撤诉制度是一项严肃而重要的制度,但《行政诉讼法》规定得过于简单,存在着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行政程序说明理由制度应作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列入其中,说明理由制度和告知、听证两种相关程序制度的差别需要厘清,现行《行政处罚法》中说明理由制度相关条款存在瑕疵,未来我国行政程序法典中说明理由制度相关条款可以“试拟稿框架”为基础拟定。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现行程序法制构造,难以应对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密切关联且混合并存的复杂案件。在受害人的损害由民事侵权、行政侵权、受害人的过错,乃至于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造成的情况下,单一的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均无法高效、低成本且全面地保护受害人的权益。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构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制度,从而实现行政救济与民事救济制度的并行与接轨。  相似文献   

18.
奥地利行政诉讼制度对我国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地利行政诉讼制度由来久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的行政诉讼法修改可以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审判组织、审判程序以及判决与执行等方面从同为成文法体系的奥地利行政诉讼制度中得到许多建设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行政听证作为听证制度的一种,体现了公正、公开、民主原则,具有其他手段所难以达到的独特功能。其对促进国家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保障公民参与国家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施效果看,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通过对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考察,剖析我国行政听政制度之缺陷,进而提出相关的改进和完善措施,以求实现我国依法行政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