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向军 《求索》2011,(12):147-148
《道德经》是一部有着宏伟完整思想体系的智慧之作,它以其特有的视角,探究了万物的本原、宇宙的形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道”是老子哲学中的最高概念,也是老子哲学中最为根本的概念,要了解老子的思想及影响,必须首先探讨《道德经》之“道”,揭示老子“道”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王中原 《求索》2010,(6):128-129
道家学派的代表作——《道德经》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受到中国古代众多为政者的青睐和研习。《道德经》主要的政治思想有遵道而行的为政理念、无为而治的治理模式及守朴弃诈、谦下不争的治理方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这些思想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对解决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具有方法论意义;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供深厚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与道教生命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冰  何松 《求索》2005,(12):129-131
《道德经》关于“道”的哲学思想,为道教乃至中国传统自然生命美学奠定了哲理框架,涉及了生命美学的哲理基础、基本内涵、相关范畴和哲学意义。重新解读《道德经》,有助于道教和中国传统生命美学的美学理论与现代哲学、美学思想接轨,发挥生命美学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丽娅 《求索》2008,(3):109-111
《道德经》是道家、道教最重要的经典,蕴涵了极其丰富的生态思想。两千多年前,老子以其深遂的思想,精炼的语言,探讨了宇宙形成、自然规律以及人们对待自然的原则和方式等诸多问题:强调道生万物,天地相合;主张尊道贵德,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倡导少私寡欲,适度消费;强调知足、知止,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反对战争,建设人、社会、自然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任海涛 《求索》2012,(3):122-124
由于时代原因,《道德经》中不可能产生完整的宪法思想体系,但是已经产生了价值极高的宪法思想萌芽,即:政府职能论、人权保障论、权力限制论和人道主义精神。这些宪法思想萌芽是中华思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宪政制度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中的现代人本管理理念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人本管理提倡以人为本,强调管理中人的主体性的回归。老子所著《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在多方面阐释了"爱人"、"救物"、尊重人性的理念;提倡领导者依据人的本性,进行人性化管理;运用"无为而治"的方法,"让大家在组织内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些思想与现代人本管理理念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有着鲜明的现代人本管理诉求。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脉源和道家思想的精髓,老子的《道德经》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为当下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诸多伦理与实践准则。深入剖析老子的政治伦理思想,秉持"道法自然"的核心法则,谨记"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涵育"虚静无执"的超然境界,张扬"贵身重生"的生命关怀,运用"柔弱不争"的为政艺术,养成"少私寡欲"的为政德操,实施"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治政方略,等等都是当下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8.
杨斌庆 《世纪行》2010,(3):36-37
<正>我以极大的兴趣和毅力,用楚简文字书写了一遍老子《道德经》全文,形成了一幅50厘米宽、50米长的楚简书法长卷。我之所以能完成这一较大的工程,是因为我十分热爱和敬重这部中华民族古老的经典。老子《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于俊利 《求索》2008,(11):176-178
在中国诗史上,晋宋山水诗之鼻祖谢灵运与盛唐山水大师王维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备受学界关注。谢灵运的山水诗掺杂着玄言名理,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生活背景和际遇特征,他重于自然写实,企图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观照来获得对宇宙本体的证悟。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往往形中求意,物趣中求天趣,他通过虚实转换的艺术手法,把自然界中最优美、最动人的画面,用精致疏淡的手法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使艺术表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本文试图从诗学的视角,梳理王维对谢灵运诗学的传承关系,探讨了诗美特征形成的思想文化背景,试着勾画出自晋宋至盛唐山水诗风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0.
《沧浪诗话》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一部最具理论意识和兴趣的诗话,也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真正探讨诗的审美特质的著作,它的"兴趣"、"妙悟"、"气象"、"入神"诸说以及诗歌体制之辨,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沧浪诗话》对深入认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发展进程,进行中西诗学的阐释比较,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明花 《求索》2013,(11):74-76
钱澄之《田间诗学》从体例上看以"《序》曰"、"《谱》曰"、"朱注"为标注,将毛、郑、朱三家相提并论,择善而从;从阐释特点来看则以名物、训诂为阐释经文的基础,具有考据特点;阐释诗旨时以尊"古序"为立场,或申说《序》说,或据《序》说而另作发明,或对《序》说存疑,或直接否定《序》说对诗篇作文学解读。《田间诗学》的这些特点在清初汉学派的《诗经》研究中具有普遍性,它反映出了清初汉学派在治经方法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16,(6)
戏剧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样式,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诗学》中,就戏剧理论体系进行一定的构建。然而到了20世纪,传统古典主义话语权开始式微,这为现代戏剧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与此同时,现代戏剧理论也成功突破了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的藩篱,它主要是针对《诗学》的悲剧原则与喜剧原则、"情节整一性"原则以及"文学本质"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王德兵  佴荣本 《求索》2013,(5):131-133,8
霍松林和卜松山是叶燮《原诗》研究领域的突出代表.两人研究的主要倾向性在于叶燮诗歌本体之“志”与“情”的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即:问题切入上的差异、研究思路上的不同、理论视点上的差异和范畴阐释上的差异。霍松林以本土化的视野和国学的功力着力于唯物辩证的阐发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挖掘到了叶燮诗歌“言志”之本体:卜松山以文化自觉之视野和文论的身后理论根基致力于文本细读与范畴阐释.咀嚼到了叶燮诗歌在“缘情”之“怎是”。他从更加广泛的古代文论历史长河中去寻觅和凸显《原诗》的思想体系以及体现“诗歌的本质和诗人的品质”的批判话语,力求在叶燮诗论中挖掘“缘情”的因子.以寻求古代文论价值实现之可能性,以期实现古代文论之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经典言论虽然产生于几千年前,但对当代社会仍然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拮取其中部分章节、结合当下社会中的一些热点事件进行评述,以期更深刻地去领悟老子思想中所体现出的哲理。  相似文献   

15.
杨忠 《开采》2002,(1):45-46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悠悠千载.老子这些饱含哲理,脍炙人口的名言,犹如长江流水,流传不衰,显示着恒久的生命力。它不因时代遥远而被遗忘.不因时空变幻而被尘封。  相似文献   

16.
道德经画集     
张乐群 《前进论坛》2011,(3):65-F0003
《道德经》是2500年前老子的著作,是中华民族的国宝,是人类史上的璀灿明珠,是世界上发行最多的巨著。《道德经》画集八十一章,配八十一幅国画,并加有作者的解读,更适合各种年龄的人学习、理解,老子的智慧让我们一生享用。  相似文献   

17.
《论语》之“言”及其诗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玲 《求索》2010,(5):115-117
《论语》是孔子诗学思想最完整最重要的载体,蕴藏着丰富的诗学内容,其中除人们耳熟能详的兴观群怨、思无邪等诗学概念之外,孔子似乎对另一概念"言"也相当关注。综合考察相关材料,我们发现《论语》之"言"颇有意味,它隐含一个诗歌发生学的判断——原初的诗具有言语应对功能。这一判断显然具有非同寻常的现代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戴鹏 《淮海论坛》2013,(3):48-48,47
1519年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一部有关理想社会的游记体小说《乌托邦》,尽管后来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心血来潮的遐想,但是乌托邦作为文学创作传统在西方得到了延续。至于中国的乌托邦文学.张隆溪认为:“在陶渊明之后。传统中国文学写桃源的诗文虽然很多,却少有人从理想社会的角度进一步发挥其寓意……由此看来,中国虽然在西方传统之外提供了一种乌托邦的概念,但并未形成一个乌托邦的文学传统。”如果从理想社会的细致描写上来看。的确如此,但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部分作家对精神原乡的构想无疑丰富了文学中乌托邦现象的思考。沈从文的《边城》即是一个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19.
<正>老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是一部不朽的哲学全书,是老子的传世之作。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弘扬和光大老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是教育战线的领域和前沿,目前在全国许多中小学校出现了部份学生浏览手机上网中一些极不健康的黄色  相似文献   

20.
齐晓丽 《前进》2014,(11):55-56
中国古代文化璀璨夺目,源远流长,其中《道德经》是古代智慧的集中展现。《道德经》分道篇、德篇,约五千字,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浩渺如海,是一部个人修身处世的智慧之学。宋太宗说:伯阳(老子字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今天,"中国梦"感召着国人用澎湃的热情、坚强的意志、挥洒的豪情从容坚定地走向光明的未来,《道德经》的丰富内涵在新时代依然闪现熠熠芳华,对于纪检监察干部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党性、水志不辍、奋发进取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