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恩来与中国导弹核武器张作文我国的导弹核武器,是5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制的。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到1964年10月16日就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在此前后又成功地研制了氢弹、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和与之相配套的核弹头。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为...  相似文献   

2.
穆学仁 《各界》2010,(6):22-23
1964年10月,伴随着西北边陲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当时是一名火车司机,并有幸参加了原子弹的运输任务。40多年过去了,当年驾驶火车拉核弹的情景至今依然还那么清晰……  相似文献   

3.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会议作出了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揭开了我国核工业发展的伟大历史篇章。58年来,核工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改写了中国大陆没有核电的历史,建立了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核工业四○四厂地处西北戈壁,由于企业的特殊性,建厂至今,仍保留着政企合一的体制,对外又称甘肃矿区,职工们把她亲切地称为“核城”。四十多年来,四○四厂作为核工业的骨干企业,在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中,曾经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以及核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形成了浓厚的核军工文化底蕴。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核工业的战略结构调整,四○四厂继续发扬第一次创业的优良传统,从核工业企业的实际出发,树立企业精神,培育企业作风,塑造企业形象,营造了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企…  相似文献   

5.
刘永路 《各界》2011,(10):83-85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蘑菇云冲天而起的时刻,中华民族昂首东方扬眉吐气,共和国核工业的丰碑上也铭刻下一位普通工人的名字,他就是最后一个撤离原子弹发射现场的人——王振禄。  相似文献   

6.
汤华 《瞭望》1994,(51)
社会主义中国能有今天的国际地位,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今天这样重要的影响,与中国拥有核科技工业密切相关。 从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建起核科技工业体系,到建成秦山、大亚湾两座核电站, 形成和平利用核能核技术新格局,我国已名副其实地跻身于世界上为数不  相似文献   

7.
恰在飞船着陆后开舱的这一时刻,鲜艳的五星红旗正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恰在39年前的今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喜获成功!这两个辉煌时间的巧合,折射出社会主义中国兴旺发达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8.
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师是我国空军唯一的一个运输航空兵师,他们肩负着我国科学试验、抢险救灾、航空磁测、森林救灾、人工降雨雪等十几项专业飞行任务,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人造卫星与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在那一次次的尖端科学试验中,都有这支运输航空兵部队指战员的辛劳。  相似文献   

9.
汤华 《瞭望》1994,(42)
30年前,在我国西部地区爆发出一股强烈的闪光,从地面腾起一个巨大火球,接着传来惊雷般的隆隆巨响,火球转为磨菇云冲天而起。它向世界宣告:中国迫于核自卫而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巴丹吉林沙漠纵深地带。古老的黑水河流蜿蜒流过,万顷黄沙中隐约可见古代将军霍去病驱逐匈奴时留下的座座峰火台……,曾被列为新中国绝密的我国唯一的航空武器综合试验场,数十年来一直隐身在这片无垠的大漠戈壁中。这是一个为中国空军尖端武器填写“出生证”的地方,35年来实现了众多风云业绩:完成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试验的精度校飞和初始段测量;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空爆取样;第一枚运载火箭的高精度校飞;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人工试飞;第一枚及所有空空导弹的定型、批检试验;发射各种型  相似文献   

11.
原 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来达到杀伤破坏目的的武器。这种武器使用的核装药有铀235和钚239。原子弹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杀伤破坏威力 ,是因为原子核裂变反应时比一般炸药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大几百万倍。例如 ,1克铀裂变时 ,它的原子核产生的爆炸力相当于20吨梯恩梯炸药的能量。氢弹的作用原理和原子弹不同 ,它是利用轻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来达到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氢弹爆炸时释放出来的能量要比原子弹大得多 ,目前 ,氢弹的威力可达50万吨到几千万吨梯思梯能量。战略导弹是用于毁伤敌方重要战略目标、洲际…  相似文献   

12.
长崎专电八月初,禁止原子弹氢弹一九八五年世界大会和第一次世界城市市长和平团结会议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举行。在纪念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四十周年期间,在这两个原子弹受害地召开这样的国际会议,共同探讨反对核战争、维护世界和平问题,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13.
1.广岛的天气决定了它成为原子弹目标1945年8月6日,广岛上空晴空万里。7点09分,一架气象侦察机飞过广岛上空,发回报告,"云层覆盖小于十分之三,建议投放原子弹"。这意味着,广岛的晴朗天气适合投放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第二颗原子弹载入B-29轰炸机,但是作为原定投放目标的北九州市上空乌云密布,不适合原子弹投放,因此备选的长崎市就不幸成为了第二颗原子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40年来,我国的国防科研建设从无到有成长壮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如今,中国已跻身于世界核科技先进国家的行列,是当今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核武器和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新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更体现了中国人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核科学的散射 同世界先进有核国家走过的道路一样,我国的核工业也是由研制核武器起步的。核工业战线上的广大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首先研制成功了“两弹一艇”,即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动力装置,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大为增强。在军事利用的带动下,进而又掌握了民用核科学技术,建立了  相似文献   

15.
核试验基地全体同志: 今年十月十六日你们将热烈庆祝基地成立二十五周年。同时,这一天又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第二十周年。这确是一个双喜双庆的大好日子!我和你们一样,也以愉快兴奋的心情祝贺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喜日!  相似文献   

16.
格来 《瞭望》1992,(23)
阳春3月,记者访问了新当选的中科院学部委员李林。这位端庄、文静的蒙古族女科学家,是我国第一个生产堆(原子反应堆)材料实验、第一个核潜艇材料实验、第一个原子弹引爆材料研究工作的参与者,先后多次获奖。 1923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中国核工业迎来了50周年庆典。50年来,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原子弹、氢 弹、核潜艇和核电站。新时期核电、核燃料和核应用技术成为中国核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研制,是一部晾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我国科学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在“饥餐沙砾饭,渴饮苦水浆”的艰苦条件下,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英雄气概,为我国国防事业铸起了钢铁核盾!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两弹”的研制中锤炼熔铸出伟大的“两弹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小非 《侨园》2012,(10):18-19
隐瞒40多年的秘密 在郑州市军人离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85岁的飞行英雄李传森每当提起1964年10月16日,他在罗布泊驾驶飞机穿越蘑菇云取样的事儿,每个细节都能回忆得详详细细…… 李传森说,能驾飞机穿越蘑菇云,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取样,留下可靠数据,是他这辈子最光荣的事儿.对于这个秘密,老人深藏40多年.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20日东京地铁发生的沙林毒气事件震惊了世界。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研制出两样大规模杀伤武器,一个是原子弹,一个是沙林毒气。沙林毒气又被称为“贫穷者的原子弹”,是说它造价低廉但威力极大,不幸的是,这两种“原子弹”都是在日本用上的;二战后期美国人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50年后,正当世界各地准备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的时候,日本又“爆响”了另一种“原子弹”。东京地铁沙林事件使12人丧生,5500人受伤。就受害的程度而言,远不能与50年前原子弹的爆炸相比,但这一事件潜在的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