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4月,辽宁电视台赴台湾拍摄记录片《张学良》,我作为特邀撰稿人随行。台湾新竹的井上温泉,是我们采访的首选地。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被秘密幽禁的很多年里,他和周恩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感情。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周恩来与张学良分手25年之后,身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仍在透过香港种种关系,设法与张学良隔海捎书。  相似文献   

3.
张丽荣 《工会论坛》2010,16(4):170-171
张学良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并力促其和平解决,成为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张学良将军自始至终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他既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首倡者,也是独立决策者;亲送蒋介石回南京,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最终画上圆满句号。张学良将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做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出生的年代,国家正处于危难时期: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军阀处于混战状态,人民苦不堪言。作为奉系军阀的将领,张学良参加了各个军阀之间的各种战争。同时,在与外国列强的接触中,张学良也深深地认识到导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家的分裂,他的国家统一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张学良的国家统一思想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内涵。其中,"息内争,御外侮"是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内争"是引起"外侮"的主要原因,只有平息"内争",才能抵御"外侮",只有国家统一、人民团结合作,才能形成抵御外敌的统一战线。[1]。他的一生以追求国家统一为目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张丽荣 《工会论坛》2007,13(6):153-154
张学良将军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发动了西安事变并力促其和平解决,从而成为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本篇文章通过阐述张学良的思想和行动由息战统一到统一御侮再到御侮统一的历程,论证了爱国统一是他发动西安事变的思想基础。张学良的爱国主义思想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他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就是:为国家民族利益甘愿赴汤蹈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国家民族利益不计前嫌、求同存异的大局风格;为国家民族利益忍辱负重、身陷囹圄而终生不悔的自我牺牲精神。毋庸讳言,张学良的爱国主义精神还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但是,探讨张学良爱国主义精神,汲取其闪烁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精华,抛弃其封建因素的糟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与张学良在1936年四五月间进行的两次肤施会谈,基本上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东北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关系。张学良关于肤施会谈的回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肤施会谈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但还有待挖掘新的史料与深入探讨。张学良给红军的"赠款"最终由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核销",这是张学良所始料未及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的教育观源于中国传统的儒学理念及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科学民主思想,其中包含的教育救国、素质教育、人尽其才、女子教育、重视国学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代性、民族性和科学性,充分表现了爱国救亡和追求现代化这一时代的主旋律.在张学良现代教育观的指导下,东北地区的现代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诚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此次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张学良、杨虎城具有共同的抗日爱国思想,在西安事变前都接受了中共统战政策的指引,但因二人的身世、经历差别很大,思想认识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他们在西安事变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从张学良口述历史再议“九·一八”时的不抵抗命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就已经推行了"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当晚,东北军参谋长荣臻第一个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而在午夜1点以后,张学良才正式下达了"不抵抗"命令。张学良虽然在事变之前已经看出日本的侵略态势,但却没有看清日本发动战争的时机。  相似文献   

11.
东北易帜是张学良主政东北后所采取的第一个重大政治决策,是张学良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百般阻挠、维护国家统一的一次壮举.张学良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值得称赞。同时,东北易帜的实现,中国复归统一,也使日本帝国主义自东方会议以来所推行的将东北从中国分离出去的政策受到重挫.  相似文献   

12.
1977年,陈立夫在台湾《传记文学》杂志中,公开发表了周恩来的“九月来信”,并注明是民国二十四年九月收到,立即引起质疑,焦点是认为年份有误。经过三年多的争论,赞成陈的观点在台岛占据了上风。我们结合民国史与中共党史的研究成果,用考订的方法甄别,可以确认周恩来的“九月来信”,其实写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9月,台岛舆论维护陈立夫的说法,本质上是为维护国民党当局对西安事变与对张学良所谓“通共”罪的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为完成祖国统一的神圣任务,中国共产党早已向台湾国民党当局提出了实现两党的第三次合作。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合作,已有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先生共同倡议的。它使中国革命发展成为五卅运动、省港罢工和北伐战争。第二次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共同努力促成的。它实现了八年抗战,并取得了伟大胜利。在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日益加深和国民党政府政策的日益不得人心,70年前爆发了西安事变。但是在团结抗日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下,西安事变获得了和平解决,并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巨大功劳,永远值得后人尊敬和怀念。  相似文献   

16.
关帝信仰在台湾的兴盛使台湾产生了大量的关帝庙,也产生了不同的信仰圈和祭典方式。台湾的关公信仰,主要由福建闽南的移民将家乡的关帝庙香火带到台湾,并在各台湾宫庙繁衍了许多有关关公灵迹的传说。台湾许多关帝庙不仅是当地群众信仰中心,大量吸纳信众的资金,也注意对社会的奉献。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听一位县领导对全县干部职工提出要求:“大家要把到政府部门办事的群众当亲人接待,以心换心为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要把群众当亲人接待”,多么掷地有声的话语,多么感人肺腑的真情。这位县领导有这样的认识,让人感受到他对群众的那份感情。  相似文献   

18.
康熙帝于公元1683年统一台湾,在台湾全面施行清朝司法制度。清代台湾的侦查制度与大陆侦查制度在整体上具有共通性,但因其历史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局部上叉体现出差异性。清代台湾侦查制度的特点是:在侦查体制上采取多元多轨制;在侦查方法上采取科学的讯问方法与野蛮的刑讯手段并存;在侦查职能上与军事职能发生交叉。中华法系通过清代台湾200多年的渗透,对台湾当今的法制思想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是当今台湾法制具备中华民族特色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典籍中对台湾的命名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明朝后期,闽南移民在台湾一鲲膀岛把当地先住民对岛的读音译成汉字读音,有大员、台湾、台窝湾、大湾、埋冤等,由于一鲲鲭岛是早期大陆移民登陆台湾最早、最频繁的地点,所以人们认定登陆的地名为台湾。然而直到清朝统一台湾后,地名“台湾”的地域内涵才正式确立。从历史上看,台湾作为台湾省的地名,有多种文化成分,其中闽南文化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一钵合渣、一碗炕洋芋、一盘炒腊肉……6月11日.茶农王宏用一桌地道的土家菜,招待省城武汉的“亲人”。 今年54岁的王宏,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家住五峰县采花乡星岩坪村,居住在茶园深处的一座两层平房里,没有装修的房子略显破旧,但干净整洁。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的老王,今年却一下子有了10多名在省直机关工委工作的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