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母亲病亡后给一对儿女留下了一处价值不菲的房产,可是,兄妹两人却分别握有内容截然相反的遗嘱各一份,由此引发了一场遗产争夺大战,并将官司打到了法院。那么,究竟哪份遗嘱有效呢?2006年8月28日,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真假遗嘱案作出了终审判决,持有母亲最后遗嘱的哥哥,本以为胜券在握,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手中的母亲最后的遗嘱,却敌不过妹妹持有的时间在前的遗嘱,不但输掉了官司,而且输掉了亲情。母亲病亡后给一对儿女留下了一处价值不菲的房产,可是,兄妹两人却分别握有内容截然相反的遗嘱各一份,由此引发了一场遗产争夺…  相似文献   

2.
张颜 《江淮法治》2021,(5):56-57
一个人生前可能会立下不止一份遗嘱,那么,究竟哪份遗嘱最管用呢?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认为,自己最后写下的那份遗嘱就是最管用和最有效的。事实上,民法典生效前,我国于1985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认可的遗嘱一共只有五种,即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以及危急情况下的口头遗嘱。而对于谁是最管用的遗嘱这个问题,继承法认为这个答案应当是——公证遗嘱。  相似文献   

3.
该案饶有趣味的是,同一份遗嘱竟出现两种不同的解释,引起两种截然相反的法律后果。围绕着一份似是而非的法律文本,一宗可观的遗产,上演了一幕古代版的豪门恩怨,从中我们不得不佩服立遗嘱人的精明老道和审判官员的人情练达。作为解释对象的该文本,其写作是一种策略,一种高明的叙述策略。立嘱人故意以模棱两可、可能产生两种相反解释的文字立下遗嘱,将其真实意思隐藏在字里行间,自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儿子年少,系非嫡出,其继承遗产的合法性并不稳固,一个懵懂幼童非但不足以驾驭庞大的家族财富,而且自我保护尚力有不逮,难免有祸起萧墙之虞。为了…  相似文献   

4.
两份内容截然相反的离婚协议,第一份约定了财产的分割,第二份又约定了“无财产分割”,对“无财产分割”的理解,双方产生了歧义。那么,“无财产分割”是认可了第一份协议之外的再无财产分割,还是对第一份协议完全否定的本来就无财产分割呢?  相似文献   

5.
两份内容截然相反的离婚协议,第一份约定了财产的分割,第二份又约定了"无财产分割",对"无财产分割"的理解,双方产生了歧义.那么,"无财产分割",是认可了第一份协议之外的再无财产分割,还是对第一份协议完全否定的本来就无财产分割呢?--……  相似文献   

6.
一位老专家和他的妻子死后3年,围绕着房产竟然出现4份遗嘱,到底哪份遗嘱才具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
若星  晏燕 《检察风云》2013,(8):62-63
母亲去世十年后,父亲也撒手人寰,摆在三子女面前的,是一道继承难题。原来,母亲去世时,父亲邀请亲朋作证,在子女面前立下遗嘱,他们的房屋在其死后变卖,所得财产由三子女平分。哪料,女儿突然拿出另一份遗嘱,根据这份遗嘱,父母的遗产由她—人继承。秘密遗嘱突然曝光,锋芒直指前一份遗嘱,一场遗产继承风波由此上演。“阴阳”遗嘱,哪个有效?  相似文献   

8.
案情:甲、乙为夫妻,生有一子丙和一女丁。甲、乙共立遗嘱:“在百年之后将所共有的一套二居室住房遗赠给疼爱的孙子戊(丙之子),在戊成年之前由丙代管该房产。甲、乙双方不论谁先去世,另一方不得改变双方对房屋的上述处理决定。”订立遗嘱后,双方办理了公证手续。半年后,甲去世,乙搬到女儿丁处居住。一年后乙去世,乙在去世前留下一份公证遗嘱称:“对自己所有的财产重新处理为,同甲共同所有的二居室住房中自己的份额由女儿丁继承。”由于存在两份内容相互矛盾的公证遗嘱,对两份公证遗嘱涉及到的同一财产的处理也就产生了两种不同观点。那么这两…  相似文献   

9.
国际私法的范围问题,即国际私法究竟应该包括哪些规范,众说不一,争论很多,在国际上从未有过统一的认识。我国法学界对此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鸣 《法制与社会》2011,(10):41-43
孙一呜与初恋情人分手后,为其定制了“网络遗嘱”,当他不幸遭遇车祸成了植物人,这份遗嘱随之生效。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一场家庭危机竟由此引爆,致使恩爱夫妻反目、美满婚姻破裂。那么,什么是“网络遗嘱”?它究竟给现实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近日,绿色和平组织和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相继召开新闻发布会,双方针锋相对,一方强烈反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另一方则高调呼吁中国政府批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这两个重量级机构截然相反的态度折射出了中国转基因食品商品化的困境,究竟它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2.
毫无血缘关系的一对姐弟从小感情深厚.而今,他们却形同陌路.导致他们关系发生逆转的是三份遗嘱.家中长辈留下的两份公证遗嘱和一份临终遗嘱,哪一份才是老人的真实意愿呢?法律对这三份遗嘱又是如何认定的呢? 情深姐弟因房翻脸 这是不同寻常的一家人.男主人赵仁杰出生于1929年,年幼丧母,由他的奶奶一手抚养长大.1949年3月,因与妻子性格不合,他在女儿赵凤娟周岁时与妻子分道扬镳.赵凤娟先随母亲生活.两年后,赵凤娟的母亲因改嫁把她送回了赵家.那几年,赵仁杰既当娘又当爹地拉扯孩子,日子过得很苦.1955年6月,在河北省邢台市运输公司上班的赵仁杰与做售货员的厉嫒萍相识,喜结良缘.  相似文献   

13.
阿培 《法学》1983,(12)
在公证处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两位老人各拿一份遗嘱要求公证,公证人员经过审核,认定其中一位老人的遗嘱属于“有效的法律行为”,给予公证;但随后又认定另一位老人的遗嘱是:“无效的法律行为”,从而拒绝公证。为什么同是遗嘱会  相似文献   

14.
共同遗嘱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项遗嘱继承关系能否发生,取决于有关遗嘱的是否有效。我国继承法对遗嘱继承方式作了较为明确和严格的规定,但并未规定共同遗嘱,学界对这一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论。目前,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正紧张进行,研究探讨共同遗嘱的若干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共同遗嘱的涵义及特征   共同遗嘱,又称联合遗嘱,或合立遗嘱、共立遗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遗嘱人共同订立同一份遗嘱,对其死亡后各自或共同遗留的财产指定继承人继承的一种遗产继承方式。这是一种特殊的遗嘱方式,多数情况下发生在夫妻之间。比如某对年老夫妻自书一…  相似文献   

15.
少量笔划字迹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情简介原告陈某某(女、26岁)持一有其丈夫张某某(已病故)签名的遗嘱,落款为“一九九九年三月六号”(以下简称“遗嘱2”),内容为:张某某生前所有的财产票据归其妻陈某某所有,以前所写遗嘱从即日起一律作废。并诉其公婆所持另一份遗嘱(以下简称“遗嘱1”)。其中的“九九年三月一三号”中“一”字是添加的内容为:张某某存有的叁万捌千元给妻陈某某壹万元,其余的给张某某的父母作为养老费。诉该份遗嘱系无效,遗产应按“三月六号”遗嘱内容执行。其公婆另持一词。双方争论的焦点为“一”字是添加的还是原始的。2检验过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产品愈发融入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遗嘱人在订立遗嘱时选择使用手机录音录像或电脑打印遗嘱的方式。此种电子载体及订立方式究竟是否合法有效?能否实现遗嘱人真实处分财产的目的?近期,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了一起涉录音录像遗嘱的案件。据悉,该家系天津法院首例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判决认定录像遗有效的案件。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忠县聂典兴问:某甲于去世前15天给县台办去了一封信,表示要将一笔财产遗赠给侄儿丙。该信由某乙代书,但某乙未签名、盖章;某甲仅在信上盖一私章;侄儿丙也在信上盖有私章。另有某丁证实在某乙代书该信时其在场。但信上无某丁的签名盖章。对此信能否认定为有效遗嘱,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信的内容是某甲生前的真实意思表示,应认定为有效遗嘱。另一种意见认为,此信不符合代书遗嘱的法律要讲,不能认定为有效遗嘱。请问:这两种意见哪种正确?答:遗嘱的有效,是遗嘱继承发生的前提条件,有效的遗嘱,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实质要…  相似文献   

18.
正一、问题的提出当事人张三曾在笔者所在的公证处立下一份公证遗嘱,遗嘱内容为将其名下房产留给张小三继承。但立下遗嘱后不久,张三将房产出售给李四,并在另一家公证处办理了房屋买卖合同公证。张三、李四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过户手续时,办理登记的工作人员发现房产档案中有一份遗嘱备案单,遂向我处咨询如何处理。我处对此答复,立遗嘱人生前将遗嘱所涉标的进行处分,是完全合理合法的做法,且其行为将导致遗嘱中涉及的房产处分行为不再具有执行意义。这样的答复自然没有什么破绽,但仔细琢磨,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企业股份制改造轰轰烈烈,股票炒得沸沸扬扬,与此同时,犯罪的阴影也正在悄悄地笼罩过来.那么,如何界定这些新问题的罪与非罪的标准呢?《空股还是受贿罪》一文对同一案件事实,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您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合法的呢?  相似文献   

20.
同一时间段内作出的两份判决,对事实的认定居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釜底抽薪 2015年5月,湖北省X县蚕种场一纸诉状让年逾花甲的黄先生慌了神,他被人起诉了. 事情还要从2002年说起.当年,黄先生与X县蚕种场签订了一份租赁协议,租赁蚕种场的房屋和土地用于自住.协议签订后,黄先生一直按协议规定支付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