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辉 《求是》2004,(20)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两国建交55周年。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政府。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国际法上继承了前苏联的国际地位,也延续了苏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由此开始了中俄关系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邻国,长达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线将两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悠久,传统友谊源远流长。1949年两国建交后,双方从结盟到对抗,从边界武装冲突到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两国关系经历了各种考验,也有过沉痛的教训。冷战结束后,中俄两国领导人…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对我国经济建设进行了援助。截至1957年3月,双方签订了协议的援助项目共255项。这些项目,除去重复计算、业经双方同意撤销及已经建成的项目外,留待“二五”计划期间继续建设的共计169个项目。1957年五六月份,国家计委本着“勤俭建国,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与苏方商谈苏联援助我国建设项目两国协议的修改等问题。苏方基本上按照中方愿望同意撤销一批项目、缩小一批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推迟一批项目的建设进度。1957年12月14日,中苏双方在莫斯科签署了议定书及其四个附件。这里公布的是这个议定书及附件,并按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件刊印。  相似文献   

3.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宣布:本(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当天,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将毛泽东主席的建国公告函发世界各国政府。第二天,也就是10月2日晚上21时左右,周总理就收到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代表苏联政府打来的电报:苏联政府决定建立中、苏  相似文献   

4.
正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用浓郁的湖南乡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同一天,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发出通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在较短的时间内,新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先后有26个国家对新中国表示了外交承认。其中,既有苏联等  相似文献   

5.
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将东北视做其战略安全区,中共借机率先进入东北发展自己的力量:首先取得苏联和朝鲜的支援,建立了六条水陆交通线,将东北各解放区联系到一起;又与苏联发展贸易,打破了蒋介石的军事一经济封锁,将解放区连成一片。苏联派专家帮助修复东北铁路和桥梁,保证了辽沈战役的胜利,东北遂成为全国最大最巩固的根据地。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东北与苏联的关系发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6.
列宁遗体在莫斯科红场列宁石墓之内已经沉睡60多个春秋了。 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缔造者,列宁自1924年1月21日逝世后,其遗体一直被完好保存着,并供人瞻仰。然而,最近几年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俄罗斯星移斗转,物是人非。在这种背景下,一时间,“将列宁墓迁出红场”、“把列宁遗体运往圣彼得堡沃尔科沃墓地或其故乡乌里扬诺夫安葬”之声甚嚣尘上。列宁遗体及列宁墓到底将会如何处理,成了人们关心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1972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签订了《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导条约》)。它于同年10月3日生效,无限期有效,是美苏限制和削减战略武器会谈的主要成果之一。条约规定,双方均可部署两个反弹道导弹系统,一个保卫首都,一个保卫导弹发射场。除此之外,双方不得部署全国性的反弹道导弹系统或其基地,也不准使非弹道导弹系统得到反弹道导弹的能力。按本条约的规定,苏联保留了莫斯科的发射场,美国保留了阿拉斯加州的发射场。 1974年7月,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又在莫斯科签订《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议定书》,规定双方只能在本国首都周围或者在一个洲际导弹发射基地周围,建立一个反导弹系统。 《反导条约》虽然是美苏双方的条约,但是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苏合资企业的终结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补充协定》密切相关,同时受企业内部双方经营管理方面矛盾的深刻影响;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有条件性和保留性使双方在合资企业内部的利益分歧上渐行渐远,《中苏贷款协定的议定书》的签订即是明证。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合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潜在矛盾,使合资企业自创办伊始即蕴含了破裂的内生趋势。赫鲁晓夫执政后苏共高层对合资企业的否定立场及其巩固自身执政地位的需要,则是合资企业在短短4年时间就终结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中共领导人最为隆重的出访就是前往苏联,毛泽东在苏联访问了一个多月,随后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也来到莫斯科,与苏联方面磋商两国音质具体事务和建立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10.
<规定>第7、8两条关于法律适用的规定在实践中较难操作,其中司法裁判依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入世议定书>中承诺的相比,前者范围太小;同时,"参照"一词含义模糊,需要作出具体的解释.法律解释有专门的原则,<规定>第9条中的解释对象与<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及<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不一致,前者范围太窄.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苏联出于在远东战略目标的考虑,在对华政策方面由与美国合作逐步转向倚重与支持中共,与中共积极开展经济关系.此种关系主要体现在苏联对中共在东北及部分华北地区政权的经济技术援助,以及双方在中长铁路产权和开发东北资源方面的矛盾上.双方虽然存在着利益的矛盾和摩擦,但总体上中共与苏联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和苏联对中共的援助是主导方面.它构成了中苏军事和政治同盟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举世瞩目之中,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电钮,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然后语气铿锵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庄严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当日,时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将公告及表达建交愿望的公函迅速送达各国政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苏联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两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同志加兄弟"般的密切联系,由于意识形态及苏联大国"老子党"的原因,双方在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一直处于"名存实亡"的外交状态。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放弃了一直奉行的"一条线、一大片"的全球反苏统一战线,苏联的对华政策也有所松动,双方在八十年代进行了长达十二轮的会谈,终于在1989年实现邦交正常化。探讨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具体历程,对于我国对外关系的开展和当前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4月20日,伴随着一阵火车鸣笛声,装载了25车集装箱货物的班列如往常一样驶出贵阳市花溪区孟关乡贵阳南站改貌物流基地,17小时后将到达750公里外的广西钦州港,再通过海运将货物运往各国。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实则具有历史性纪念意义,这趟班列是"一带一路"南向通道贵州段(贵州—广西钦州)测试班列,标志着贵州参与国际物流大分工进入实质性阶段。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今年5月将开通贵州至钦州港的  相似文献   

15.
王心文 《世纪风采》2010,(11):33-3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波茨坦公告精神,各战胜国可对被俘战犯自行审判。但由于内战,中国没有条件和能力对日本战犯进行关押审讯,苏联便将在中国俘获的日本战犯押送到西伯利亚,进行监禁和强制劳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在同斯大林会见时,提出将关押在西伯利亚的日本战犯移交给中国,由作为主权国家的中国自行审判。此提议在1950年得到苏联的同意。  相似文献   

16.
正曾经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三不沿"状态的贵州正在转变为近江、近海、近边发展优势,迎来更多的开放机遇。4月20日上午,伴随着火车鸣笛,"一带一路"南向通道贵州段测试班列(贵州贵阳—广西钦州)从贵阳南车站改貌物流基地发车,满载货物,一路向南,17小时后到达750公里外的钦州港,再通过海运将出口货物运往海外各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实行全面抗战后,首先动员国际工人援华抗战的是共产国际。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一日,英国工人阶级在英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援助中国、保卫远东和平的活动。英国的铁路工人要求抵制从英国运往日本的原料,码头工人开会决议,不替日船装卸,并抵制从英国运往日本的军用原料和货物。当时的英国共产党主席彼立特  相似文献   

18.
一 访斯大林 1950年1月10日,北京火车站。凛冽的寒风中,周恩来登上专列,开始了他建国后的第一次苏联之行,也是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的第一次出国访问。 周恩来此行,是奉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之命,前去参加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有关中苏两国帮交事宜的商谈。  相似文献   

19.
苏联提出要在旅顺建日俄战争纪念碑 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打击日本侵略者,提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苏联雅尔塔和斯大林一起签署了一份秘密协定:打败日本后,将原来由日本人占领控制的中国旅顺交给苏联,苏联享有使用旅顺港30年的特权。这一协议是背着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政府签的。  相似文献   

20.
有关日本关东军的武器装备流向,史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苏联方面4种有关数字,有其笔误和夸大的成分。详细对比东北解放军的实力变化,验证其获得武器的数量和时间,结论是:投降的关东军武器装备,有支援中共、散落民间和运往苏联3个流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