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摸爬滚打,这是一个特别战线:似一双宽厚的大手,热情地伸向渴望扶助的人们;一扇永不关闭的门,静静地容纳受伤的心灵。在这里,你能捕捉到一个个默默奉献的身影,能触摸到一团团如火的赤诚。“重庆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公安信访文明窗口”、“公安部重点信访问题专项治理先进集体”、“市局集体二等功”、“全国信访系统优秀集体”……在一面面记载着艰辛与荣誉的奖牌背后,活跃着一群——  相似文献   

2.
张淑红  俞琰 《党政论坛》2008,(19):50-51
“两新”组织蓬勃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两新”组织党建32作的突破口,宝山区着力打造“红帆港”,创新没置模式,构建起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大本营”。作为面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3.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理念,给予企业工会组织动员职工提升窗口服务质量的极好机会。在“办好世博会,当好东道主”的迎世博目标任务面前,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无疑是上海重要的服务世博的窗口。作为国内最大的商贸流通集团,在上海就有4000余家网点,其从业人员承担着服务世博的重要任务。精心打造迎世博品牌,切实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成为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一”在数字王国中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它又是任何事情的起点和基础。江苏省启东市委常委一班人正是从这不起眼的“一”字上起步,架起了一座座沟通党群关系的桥梁。 开好一个“窗口” 每月逢五,启东市委大门旁的信访接待室里的来访者总比往常多,有的反映问题,有的倾吐心声,有的询问政策,还有的来这里同市委领导交流思想,献智献策……大家知道这天是“常委接待日”。  相似文献   

5.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是各级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2005年以来,潍坊市坊子区围绕这一主题积极探索,将契约关系引入村务管理,把各种村务特别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容易引发矛盾纠纷、产生不稳定因素的事项,以合同、协议、纪要和约定等形式书面固定下来,走出了一条既管“官”又管民的村务契约化管理模式。推行契约化管理以来,全区涉农类信访案件同比下降65%,80%以上的信访案件依据契约得以协商解决。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我国信访工作中各权力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对行政权与司法权、人大监督权与其他权力的关系及其在法治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重构我国信访工作权力关系,应“分流”信访、变“堵”为“疏”,构建以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同级一府两院为核心内容的“人大信访”机制,建立人大信访委员会、信访服务中心、信访信息流机制和人大信访终结制度,从而使信访工作走上法治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交通是老百姓出行的重要工具,素有“城市大动脉”之称。长春公交集团将文化元素融入公共交通服务中,开展“主题文化车厢”活动,在为广大乘客营造温馨乘车环境的同时,提高了服务质量,树立了良好形象,成为展现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文明进步,成为长春公交战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胡海军 《党政论坛》2009,(23):53-53
怪圈之一:基层不能解决的·信访还由基层来解决。现实的情况是,各级的“信访办”还是“转办办”,对基层的信访既不解决,也不解释,接访、登记、层层签批是其主要的责任。信访件“刷游”一圈后,又回到了基层单位,回到了最初信访的地方,还是由基层来解决。群众要向上信访,无非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基层不解决问题;二是基层不按政策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广州,是我国贯彻开放和改革政策的“窗口”。正在举行的“美化广州博览会”,可以说是从这个“窗口”透露出来的一个信息。它告诉人们,广州市人民,特别是青年,在解决了吃饱穿暖的问题之后,已经着手去建设自己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江流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实践课题。1989年政治风波后,党中央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至建国四十年的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强调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1.
构建长效机制 建设优美东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鳌 《求知》2007,(4):26-27
市容环境是一个城区文化的积淀,是一个城区对外开放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市容环境如何。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天津市东丽区委、区政府站在新的起点上。提出“拼搏五年创百亿强区”的奋斗目标,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东丽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全面提升我区文化品位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信访制度的由来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鸿 《团结》2005,(1):11-15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颁布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该条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历经三个月广泛讨论的信访改革最终以“稳妥改革”的方式定下。由来信访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权利救济方式,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信访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和维护人民民主政治权利的具体形式。信访在行政领域为公民提供的补救措施,公民通过获得司法行政中的补救,以保护其利益。1951年6月7日政务院颁布的《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是信访制度正式确立的起点,由此这一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一…  相似文献   

13.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是我们党成立以来所从事的全部活动的根本目的。因此,邓小平同志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衡量社会主义一切事业和一切改革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列入“三个有利于”根本标准之中。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一次重申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但是,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内涵,许多人却有不同的理解。一些人总认为,手头有钱了,吃好了,穿好了,住宽敞了,就是生活水…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就此,我们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立法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立法需求杨宗科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长和发育已经步入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即进入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中自觉启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起点,以社会经济生活的自主化和规范化、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生活的文明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为全党提出了重要的奋斗目标,更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课题。“三个代表”,是一个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把“发展要求”、“前进方向”、“根本利益”这十二个字联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民主党所奉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本不是什么新鲜货色。然而它在八十年代末却得到了包括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人在内的一些人的青睐,甚至成为造成国际局势发生局部骤变的重要因素。我国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把西、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标榜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在实施民主社会主义纲领的国家中,从经济的观点看,瑞典是“最成功”的,被社会民主党人和诸多西方人士称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模范窗口”。我们不妨就从这个“窗口”,看看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质。瑞典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所谓“混合经济”。对于“混合经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解释莫衷一是,他们有的把“混合经济”看作是“福利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内容,有的则把“混合经济”与“福利国家”等同起来。凯恩斯主义学者汉森把“混合经济”称作“双重经济”,他认为:“我们正在发展着一种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最近,深圳召开了中共深圳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反腐保廉、依法治市。在深圳实行“三个根本转变”、开始实施“九五”计划的时刻,召开这样一次会议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反腐肃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社会主义制度不允许腐败,共产党坚决反对腐败,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在实现第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迎接香港“九七”回归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反腐败斗争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反腐保廉和依…  相似文献   

19.
据新闻媒体披露,在不少地方,严格的信访指标与领导干部政绩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在这样的制度下,滋生出“信访寻租”,成为当前腐败新动向。  相似文献   

20.
胡海军 《党政论坛》2013,(13):42-42
现象之一:“信访不信法”,法律很无奈 作为法治社会,就应该依法办事,解决问题也应该通过法律的渠道来解决。但是,目前许多矛盾,或者说本身就属涉法涉诉的案件,最终都走上了信访的渠道。为什么会出现“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