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它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同时还具有发展学生能力、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等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笔者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进行了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2.
一、必须首先明确“美的本质”概念的确切含义 关于“美的本质”概念,美学界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美的本质问题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本身”,美的本质问题是与审美现象无关的纯形而上学问题;有人则把美的本质问题等同于美的根源问题等。我认为这些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美的本质问题不能等同于“美本身”。“美本身”是柏拉图提出来的。柏拉图是古希腊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认为有三个世界,即“理念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理念世界中的事物绝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总方向,其核心是提高人文素质。作为教师在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得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除了求“真”,更要求“善”求“美”,使学生得到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谐之美     
细雨和风,柳绿桃红,燕舞莺歌,自然界的美多么富有色彩啊;琴瑟和鸣,黄钟大吕,余间袅袅,艺术世界的美多么富有神韵啊。它们映入眼帘,传入耳膜,使我们可感可触,精神愉悦,那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和谐,所以它们是美的。而“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则是“和谐”为一精神在人类社会中的另一种具体表述。  相似文献   

5.
和谐教育,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它能使儿童在宽松、融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和谐教育,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人本教育,它能使师生在心灵平等的交流中充满亲情和信任;和谐教育,是从创设和谐的情境人手,整合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不和谐,就会使孩子产生许多不和谐的表现: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差;在学校是个“乖宝宝”,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对学校教育来讲,如果家庭教育起不到好的作用,那势必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实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书简》不仅是席勒最主要的美学著作,也是他的美育思想最集中最系统的体现。他在其中所提出的“让美走在自由之前”、“艺术拯救人性”、“游戏中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培育和谐的个体”等一系列主张对我们今天培育全面发展的个体和构建和谐的社会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我国传统的教师观、教学观,它强调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至高无上的威严与地位,也表明教学过程自上而下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主动学习,使学生最终达到“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历史上无数理论家和政治家的理论构想和政治抱负。中同古代社会有重人际和谐和和合之美的文化传统,两方社会和谐的思想也是源远流长,从毕达哥拉斯以数的关系和音乐的旋律来解释和谐,到柏拉图的《理想国》构想城邦各阶层、阶级之间的和谐社会,再到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主张的社会公正、理性、  相似文献   

10.
张静 《理论文萃》2006,(4):17-22
社会和谐是人类普遍追求的最高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最基本的理念。中国古代就有“致中和”的“中庸”思想、主张“普遍和谐”的“太和”观念、以“天下为公”的“大道”维系群体建立和谐社会的“大同之世”等等,无不奏鸣出和谐之音。“和谐”也一直是西方哲学的核心论题之一。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从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到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从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从亚当·斯密的经济和谐到格林的政治和谐再到罗尔斯的正义论,以及后来以美国学者马斯洛为代表的社会均衡论和帕森斯为代表的协和社会论、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亨廷顿为代表的现代化理论等等,西方思想家或多或少都涉及到比较宽泛意义上的社会和谐问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建构和谐社会理论及其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是解决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体现着“真、善、美”的要求。而审美教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审美教育之中,以美引善,使人乐善  相似文献   

12.
教育之美,美在创新。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过程中,我校承载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高扬“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的办学理想,将发展的目标定在高标位上,逐步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方针,向着“立教育之美,塑人格之美”的育人境界迈进,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努力争创一流名校。  相似文献   

13.
蓝恭品 《世纪桥》2012,(7):98-99
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进程中,却仍然有一种不良、不和谐的现象——“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存在,始终影响和阻碍教育的快速、和谐发展。杜绝体罚不良现象,努力构建和谐教育,需要加强教师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教师的民主、平等意识及师德修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建立起配套完整并切实可行的教师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谐教育一定也会的得到顺利地实现。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西方思想源头的代表性人物,孔子和柏拉图在对待文艺的态度、文艺批评、美和善的选择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观点。这种不同主要是源于他们人学与神学的不同立场、“仁”与“理念”核心思想的差异以及对人欲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5.
王林  李晓 《世纪桥》2009,(3):114-115,121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要求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科学技术为依托、树立国际化意识、这必然要求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树立“以人为本”和“服务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确立构建“和谐军营”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时补充符合新世纪新阶段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顺应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官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理论导报》2013,(11):F0002-F0002
坐落在琥珀山头的九江市第三中学,是甘棠湖畔、长江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学校创办于1956年.1979年升格为省级重点中学,至今已走过57年的光辉历程。这是一块升腾梦想的教育沃土。近年来,九江三中以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追求的梦想,全力打造以“琥珀”为主色调的校园文化。引导师生“崇真、尚善、求美、博爱”。九江三中师生在努力成为真的追寻者、善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爱的践行者的同时,他们的美丽梦想在这里升腾。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和谐校园”“全国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西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顾爱国 《新长征》2007,(10):45-45
集安市在开展“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中,围绕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开展“五查五看”活动。一是查思想作风,看有无不思进取,计较个人得失,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在教育事业中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按“和谐”理念去育人,按“和谐”理念去治校,构建和谐机制,创建和谐校园,把我国每一所学校都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相似文献   

19.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认为这条规律是教育艺术的核心。”教育之为教育,就在于使教育在悄然中浸润孩子的心,无意识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他们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教师从而成为学生尊重和信赖的大朋友。这是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追求的目标。一、教育无痕的内涵及特征教育无痕,通俗地说,它是教育者不公开教育目的,让受教育者在“非压力环境”中逐渐体会、感知事理,自觉改变自己而又自然地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培养美…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我校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初步构建了“和谐教育”德育框架,实现德育管理“三化”,即德育活动系列化,德育教育制度化、德育管理规范化。 一、德育活动系列化 我们针对素质教育的时代性、基础性、全面性和整体性的主要特征,开展系列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