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4,(7)
<正>每年大学毕业季一到,年轻人都开始了人生中重要的抉择:返乡还是不返乡。无论是大陆年轻人从家乡到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岛内年轻人从中南部北上台北求学,毕业后所面对的抉择却都是一样。究竟未来该何去何从,似乎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有的人选择离乡背井在外打拼,因为机会在哪,人才就在哪;有的人则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养育自己多年的这片土地贡献一己之力。金钱与亲情之间的拉扯,如何取得一个平衡点,这是许多现代人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相比传统电视剧,网络剧正逐渐呈现出它的优势和强劲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完全没有门槛的圈子,无论是前景还是"钱景",网络剧都是一片光明。但是专家认为,中国网络剧还需要一段时间摸索。  相似文献   

3.
碗啊,碗     
忽然想起了什么,呆呆地看着这只普通的碗,它更像一个深藏不露的经历岁月磨砺依然饱含信仰的人。无情岁月,有情天地,碗固守着自己的质性。它随缘而又超然。无论是在碗橱中、人们手中、各种各样的锅边;也无论拿着它的那双手是粗茧还是细腻,是男还是女,是孩子胖乎乎的小手还是老人遍布青筋与沧桑的手;更无论要盛进来的是淡汤还是浓粥,咸或者淡,青菜或者肥膏。它的形状,是执意想要守住什么的姿态,外表坚硬,内里温柔,或者说外示以有,内蕴以空,所遇都能安受,从不主动攀缘。放什么给它,碗都不起贪心。  相似文献   

4.
培养初中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生活里,一个人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免不了会“碰钉子”,这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是难以避免的。这里的“碰钉子”就是指“挫折”。所谓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因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而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有的人能想办法排除障碍和干扰;有的人则表现为急躁、焦虑,进而产生愤怒、躲避或攻击性情绪。而挫折承受力就是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难,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初中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正处于…  相似文献   

5.
春天的阳光     
《时代潮》2000,(5)
又到阳春,北国冰河解冻,南方枝头挂绿。春天的阳光照在脸上,依旧是暖洋洋的,令人喜悦。阳光下,无论是街边溜达着的老人,还是背着书包急急忙忙向学校赶的孩子,无论是守在计算机前苦思冥想的小伙子。还是面对商场里五光十色的衣裳举棋不定的姑娘……似乎都觉得天空格外晴朗,空气格外自由,春风格外轻盈,每个人的包囊中、心里都装得满满的。抖一抖,那是些怎么数也数不完、怎么写也写不尽的希望。噢,这缕阳光是新世纪的阳光,这个春天是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放在桌上的台历脸上还没有褪去庆祝好日子的鞭炮声留下的喜悦。人们坐在台历前,多了比以往更成熟的眼光、更现实的想法、更坚定的信念。那个被人们称为"理想"的东西,总是萦绕着桌前的"红脸蛋",无论是那个叫"岁月"的东西怎么捣乱。  相似文献   

6.
人性的密码     
《小康》2021,(6)
正每个让人喜爱、欣赏的人物身上都有一点让人难懂或瑕疵之处,解答密码是对人性的了解。无论是贪欲,还是妒忌,或是恐惧,人性深处才有万事万物的答案和密码。《红楼梦》里,每个让人喜爱、欣赏的人物身上都有一点让人难懂,或是被我们称为瑕疵之处,这增加了作家塑造人物的难度,但也让这些人物立体、复杂起来,不再是飘在云端的完美主角,而是渐渐接近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看到的是"紧绷"的景象。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无论是党政干部、公司白领还是专家学者,每个人的神经都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紧绷"好像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干群关系等,都绷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无论你是富裕还是贫穷,无论你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家园。"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满运来凭借着对祖国家园的理解与欣赏,不畏惧山高路险、地热天寒,走、问、访、看、了解祖国大江南北,把自己对家园的热爱凝聚在按动快门的一霎那,把家园中感兴趣的东西变成精彩的画面。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体现出了社会的分工。由于分工的不同,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也就会有差别。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有些人却利用这种差别做起了道德文章。“党务工作很清贫,但很高尚”、“外事工作很辛苦,但很高尚”,等等,这已经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无论是从媒体上,还是从生活中,我们都能经常读到或听到这类口头禅。一些人对鲁迅的评价与这类口头禅具有同样的意味。鲁迅弃医从文,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一件事,有人在评价这件事时就用“鲁迅放弃医学转而从事更能拯救国人灵魂的文学”来说明…  相似文献   

10.
谈谈党员的生活情趣黄爱民生活情趣,是指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志趣。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情趣,只不过有的高雅纯朴、求真尚美,有的低级庸俗、腐朽沉沦。有的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洋溢着进步精神的生活情趣;有的人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  相似文献   

11.
论个性     
人都是有个性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个性就是个别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人人都有个性,但每个人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人多愁善感,有的人活泼开朗;有的人深沉稳重,有的人草率浮躁;有的人文雅细腻,有的人鲁莽粗犷。  相似文献   

12.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家庭建设都事关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事关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
正艺术是什么玩意?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艺术是夕阳下的一座石雕,是土墙上的一幅壁画,是油画布上的几抹颜料,是高楼大厦角落里的一墙涂鸦。其实,每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接受,因为每个人的喜好并不相同。有的人喜欢石膏,有的人则爱油画;有的人钟情钢琴,有的人则倾心  相似文献   

14.
邓李彪 《今日浙江》2006,(21):55-55
批评,从日常工作、生活来说是一个许多人不愿提起的老掉牙的话题。然而,亲眼目睹许多变了味的批评、庸俗化的批评、偏激化的批评,又觉得有义务为“批评”正名,为“批评”谈些一己之见。坦率地说,在内心深处,绝大多数人包括刚懂事的小孩,都不愿被批评。但是,每个人都难以避免面对批评,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平心而论,大家都明白,正确行使批评的权利和正确对待批评,以及客观的、高质量的批评,无论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还是对个人更好地工作、生活,都只有好处,没有害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无须害怕批评,无须抗拒批评,无须消极地对待批评。首…  相似文献   

15.
张书林 《群众》2013,(7):44-44
梦想是每个人生存的希望、追求的目标、幸福的源泉。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人想要过富裕的生活,有的人想要美满的婚姻与家庭,有的人想要成功成才成名成角。孩子们希望有一个欢乐愉快的童年,青年人希望学业有成、爱情甜蜜,中年人希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老年人希望健康长寿、子孝孙贤。  相似文献   

16.
沧桑红楼     
80年过去了。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中国,有多少人知道“五四”运动,就有多少人知道沙滩老北大红楼。 红楼,在中国近现代历史鸡鸣风雨的岁月中,所蕴涵的思想与文化,讲述的耻辱与抗争——  相似文献   

17.
人类思想体系的背后都存在信念.无论是宗教、哲学,还是科学都是如此.这样的信念往往是形而上学的,无法以经验评判其真伪.这导致了科学哲学界围绕着科学认识纯粹是人的主观建构还是客观真实描述,是发明还是发现事业的争论.以"客观世界是科学认识的实在前提和人是科学认识的逻辑前提"来理解科学事业,有利于整合科学认识的建构性与客观性难题.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12)
<正>每个人都有心中的世界,艺术家的心中世界就在他的作品里。无论是文学还是音乐,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依据他们的作品,读者自会判断出他们的气质、性情、志趣、好恶,乃至作品的风格。就绘画而言,固有画如其人之说,有张扬激励者,有含蓄平和者,有机智灵巧者,有质朴敦厚者,是人品也是画品,都会曲曲折折地反映到画面  相似文献   

19.
国庆前夕,记者慕名到“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河南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郑州锅炉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无论是在宽敞气派的万米车间,还是在漂亮整洁的办公大楼;无论所遇到的是管理服务人员,还是正在机器前忙碌的员工,每个人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相似文献   

20.
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定的岗位上工作,但有的人表现出色,进步很快,在单位里受到重用、提拔,而有的人却表现平平,没有什么成绩。这是为什么?从根本上说,关键取决于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努力程度。可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很平凡的,好象每天都在重复着一样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