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十三师红星一场红桥社区居民叶迎春是一个很平凡的女人,30年来,她悉心照料家中父母四亲和多病的丈夫及乖巧的女儿,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爱"的内涵,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尊老爱幼"的赞歌,被当地人称之东天山深处绽放的雪莲花。1990年她和丈夫结婚了,因丈夫是独生子婚后也就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这一住就是20多年。1993年的一天,她的婆婆因骑车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京城巨贪毕玉玺的妻子王学英的审判,"贪内助"一词也随之成为一个流行词语.令人吃惊的是,王学英成为毕玉玺堕落过程中的"催化剂",所有的起因竟然缘于一个"爱"字.她爱丈夫毕玉玺,所以纵容丈夫受贿;她爱儿子毕波,所以把贪来的钱财给了儿子.但她没有想到,畸形的爱,害了丈夫和儿子,也最终害了自己.  相似文献   

3.
爱心奏鸣曲     
今年34岁的王信信是农四师七十一团一连的一位普通女工,体弱多病,丈夫是个聋哑人,一家3口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多年来,她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借钱,生活费用、地里的生产资料费用、孩子学费等全都靠借。2003年,幸福工程温暖的阳光拂去了这位贫困母亲心头的阴霾。她的命运在得到幸福工程项目资金后,彻底改变了。2003年元月,团计生协了解到她的具体情况后,给她送去了幸福工程项目资金3000元。她将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承包的土地上,把希望和精力也都  相似文献   

4.
正龚澎,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长,才女外交官。她英文极棒,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品貌出众,善于交际,被誉为"典型的美与革命结合的化身"。她的两任丈夫均为德国"海归",一位是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刘文华,一位是曾任外交部长的乔冠华。让我们打开史册,看看这位才女外交官与她的两任"海归"丈夫之间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刘秀枝,河南省兰考县南彰镇蔡庄村人。1925年农历十月初一生于革命家庭。她的公公婆婆和丈夫都是共产党员。在共产党地下组织地委书记戴晓东、共产党员徐锡鹏(她的表哥)和公婆、丈夫的影响下,她渐渐懂得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打倒日本、保家卫国"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方圆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行走在丈夫背上"的乡村医生成为西河村最动人的风景。"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升起。"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乡村医生周月华和她丈夫艾起的颁奖词。2013年2月19日晚,"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但这个家在2008年就获得了农二师二十九团以及农二师第一批"和谐小康家庭"的光荣称号。这是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的幸福家庭。她、丈夫、儿子和她的父亲,组成了这个三代人的四口之家。她是二十九团四连职工王惠。她的家庭在社会上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的家庭却深受左邻右舍的称赞。从2005年以来,她和丈夫年年获得团"五好职工""、合格主人"等荣誉称号。她75岁的父亲退休15年来,9次获  相似文献   

8.
<正>14年的等待,14年的祈祷,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一段漫长的人生路。对于七师一二九团十一连周凡瑞来说,14年在希望与渺茫中的期盼,是爱托起了她的精神支柱,是爱的源泉滋润了丈夫"沉睡"的大脑,使一个精神病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开始交流和劳动,这就是爱的奇迹。14年前,每当人们谈起周凡瑞患精神病的丈夫时,她总会道出她的心声:"我不求老公给家挣多少钱,我只求他  相似文献   

9.
丈夫说:"事业是她的第一需要。"职工说:"她是医院的当家人。"患者说:"她是妇女儿童的保护神。"而她自己却说:"就是为了实践自己内心的一个承诺"。她就是公主岭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原萍。  相似文献   

10.
鲜花与猪肘     
鲜·花·与·猪·肘赵惟琴鲜花与猪肘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将二者相提并论,是缘于一次与朋友的交谈。一日与朋友闲聊,朋友谈到她与丈夫结婚十周年之际她和丈夫商量如何纪念一番。朋友说,现在时兴高雅,她打算给丈夫送一个花篮,谁知丈夫听后一脸的不悦。丈夫说...  相似文献   

11.
正在二师三十一团十一连,提起维吾尔大妈尼沙汗·色帕尔,各族职工群众都称赞她是一个热心助人的好大妈。尼沙汗·色帕尔大妈原是一名"五七"家属工,丈夫买买提·吾买尔是退休工人,她家是20个人口的大家庭。他和丈夫在十一连经营一个小  相似文献   

12.
邵华原是吉林省大安市日杂果品公司的职工,1993年,她和丈夫双双下岗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没有在困境中失望,而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下岗,对于当时的邵华来说,简直就是生命中一次最沉重的打击,那年她才38岁就没有了职业,随之而来的便是失去生活的来源 她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想到了养猪 于是她向亲属借了一笔资金,购买了4头仔猪。  相似文献   

13.
正"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在一师十一团六连的文化站前,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丈夫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瘫痪妻子小心翼翼地散着步,夏天为她举着遮阳伞怕她晒着,冬天不时停住脚步为她把盖在腿上的保暖被掖好,不时间,夫妻俩还在彼此交流着一些只有他们之间才能听懂的话语,丈夫的眼神透露的都是满满的怜爱。没有人看到这个画面不为之动容,因为这才是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好的诠释。这位好丈夫叫陈本年,和妻子许明琴都是十一团六连  相似文献   

14.
石小风的丈夫是农七师一二九团二连的机务副连长。自1992年他们结为伉俪以来,石小风始终把丈夫的工作放在首位,从未插手丈夫的工作,家里的事情无论多重要、多累、多难,石小风总是一个人扛着,从不在丈夫面前说句怨言。她总是说:"既然丈夫是一名基层连队的领导,就要多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家里有我你就放心  相似文献   

15.
正现年41岁的张丽是1988年从河南来到农六师新湖七场二连(现在的新原社区三十三连)参加土地承包的。1990年成家后,她和丈夫在连队种地的同时,一边开裁缝店,给别人做衣服。2003年她和丈夫买回50只羊,开始发展庭院养羊业。2007年秋,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卖掉所有的羊,筹集资金开始发展养猪业。张丽把原来的羊圈进行改进,用养羊挣得的9  相似文献   

16.
正现年44岁的王荷英是农八师一三六团五连棉花种植一线的普通职工。生产中,她是勤劳致富的带头人;生活中,她心系群众、乐于助人,更是一名喜欢"管闲事"的妇女主任。2008年,由于一次意外的电击事故,王荷英的爱人永远地离开了她,留下了她和未成年的女儿。丈夫在世的时候由于承包土地经营不善欠下了外债,面对人生的巨大悲痛,王荷  相似文献   

17.
王采南 《党史纵览》2007,(12):49-52
朱旦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她的第一位丈夫,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毛泽民被害后,朱旦华等人被党组织营救回到延安.她的第二位丈夫是方志敏烈士的弟弟方志纯.方志纯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西省省长并任省军区第一政委.朱旦华和毛泽民的儿子毛远新,在"文化大革命"中曾任辽宁省省委书记,是毛泽东最信任的人之一.  相似文献   

18.
家住农七师一二五团的石琴琴,前不久发现邻居严宏顺还给他家的六斤棉花里藏着天上掉下来的“馅饼”:1250元人民币。 面对这个“馅饼”,她先是一惊,然后就是一愣。不一会儿,她丈夫贾更清回到家。不等丈夫坐稳,她就赶忙把“馅饼”一事告诉了他。她丈夫也是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家季小明爱管闲事,心肠好…"面对笔者,杲宣含说起丈夫季小明,脸上写满了幸福感。她的丈夫在二师二二三团农四连担任支部书记,她是一名农试站的技术员,两人工作都很忙,但他们却能用满满的爱去关爱家、家人和邻里,使每一个靠近他们的人都能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  相似文献   

20.
王姐胃病又犯了,中午她丈夫张哥打电话问她,需不需要送病号饭.我们一听便想偷笑,她这招着实厉害,一"病"解千愁. 王姐有胃病不假,但并没有她表演得那么严重,且没犯病时她也常装病人,双手按住胃部,紧蹙眉头,做胃疼状.张哥知道王姐胃病是老毛病了,前几年没少和她求医问药,但胃病就需要养,急不得.王姐一"病",家务活儿也没力气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