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17,(35)
正长安城是我国汉唐时期的都城,如今我们总把西安当成长安。但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长安改名西安的事。大众认知里著名的"长安",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实际上指的都是那座城池,是一个俗称。长安城是我国汉唐时期的都城,也是世界知名的古都,还一度是世界上最雄伟和最大的城市,声名闻于海内外。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世界观。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内在一环,可能孕育着一种现代文明的新类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键是要学会"生态修复"的"加法",做好"节能降耗"的"减法",探索"生态经济"的"乘法",摸索"生态综合治理"的"除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世界城市与当代的世界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世纪以前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个地区性的"世界城市",如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中国盛唐时期的长安、17世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从18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真正影响全球、控制全球的世界城市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4.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浙江",发展生态文明,是大势所趋、形势所逼、人心所向、出路所在,是我省当前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实践课题。建设"生态浙江",符合世界文明发展规律,顺应绿色发展潮流。放眼人类文明发展史,迄今已经历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解答的是"中国问题",讲的是"中国故事",总结的是"中国经验",凝聚的是"中国智慧",彰显了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优势,打破了世界对西方模式的迷信,开启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新思路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新的科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的转型需要科学技术由工业文明时代的"获得科学认识,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转变为生态文明时代的"获得科学认识,促进技术创新,推动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资源短  相似文献   

7.
李惠宁 《传承》2010,(30):58-59
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深度剖析生态文明所蕴含的哲学意蕴,在认识上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主动融入到世界发展生态文明发展的大潮中去。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评析亨廷顿"文明冲突论",阐述中华文明之精髓—"和而不同"理念及其现代意义。"和而不同"理念为化解文明冲突提供思想来源,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文明多样性的和谐世界的构建,它不单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不单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9.
方娟 《公民导刊》2012,(10):4-5
从"奥迪"到"睿骋",一个圈的轮回"十年前,公司领导坐的是奥迪等洋品牌,而现在他们坐的是自己研发、生产,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长安轿车。"2008年9月29日,也就是在长安志翔轿车成为中国载人航天试验用车后一周,时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徐斌亲自给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通了一个电话。他坚定地说:"让我们兵器装备集团旗下的各单位都来使用长安车,可以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的名誉、士气和人气。"  相似文献   

10.
西方以"民主自由"自居,在非西方世界推行"民主进程",不仅造成了国家间的对立,也让西方文明体本身显现出民主政治的极端化倾向和福利社会导致的金融危机,使西方文明陷入一种困顿。人类社会需要从非西方文明中寻找发展演进的新路径,而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东方文明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6,(9)
正一年多的时间里,新《环保法》已成为了治污利剑,生态文明制度常态化也有了"助推器",中国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理念与行动均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中国向世界发出了怎样的"环保好声音"?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人们还在纷纷猜测,被誉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究竟是真的长着"钢牙利齿",还是"形同虚设"的"纸老虎"。直到2015年的年底,修订后的新《环保法》实施将满一年,各地环保部门"不甘寂寞"地晒出了"环保罚单",许多人才彻底相信他们的期待"成真了"。  相似文献   

12.
正之所以比较多的思考生态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源于这些年对环保的参与,以及将更多的时间从企业经营转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工作。在成立阿拉善SEE湖北项目中心时,会员企业家们聚在一起交流,很自然地就讨论起各个文明、宗教对生态、自然的理解。众所周知,西方文明之根可以概括为两"希",即"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分别代表了理性和信仰两者的源头。其中,希伯来文明指的就是犹太人和犹太教,而后来的基督教亦脱胎于此。犹太人和他们特有的宗教——犹太教对世界文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是在扬弃黑格尔唯心主义历史进步观基础上来阐释唯物主义历史进步观的,二者存在本质区别。在历史进步逻辑起点上,黑格尔确认"理性",马克思确认"生产力";在历史进步逻辑运行上,黑格尔确认"理性的狡计",马克思确认"线性进步逻辑";在历史进步终点上,黑格尔确认"绝对精神",马克思确认"共产主义"。通过三点对比分析,揭开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观的内在逻辑规定:历史进步性只是从生产力出发推导出来的线性逻辑规定,由于这一线性逻辑规定合乎一个民族、一个文明体求生存谋发展的本质要求,彻底偏离出它逻辑规定的文明都成了死文明,那么,当下世界正在绽放的文明的历史都必然围绕它螺旋式上升运动。共产主义恰恰就是现实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趋近线性逻辑规定的社会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4.
政治·语言·家园——赫塔·米勒的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是一位具有鲜明政治倾向和道德标准的作家.在一个意义消解、价值解构的时代里,米勒的价值在于指出: "诗在世界里.不在语言里",认为作家的使命在于真实再现现实世界,而不是用语言符号建构所谓的"能指的狂欢".米勒的作品亦不同于历史见证,她以"陌生目光" (der Fremde Blick)浸润细节,考量世界,虚构感知(erfundeneWahrnehmung),以文字喻象游弋于能指与所指间的"空隙",以期展现世界的真实.无家可归不仅是米勒笔下的景观,也是她个人的宿命,而语言本身亦非家园,作品方是安身立命之处.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国大学精神建设,第一要务是"知根、植根、育根"。如果"不知根",则可能"植错根",更可能会"育坏根"。塑造与培育现代中国大学精神,必须自觉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同时不断吸纳世界文明的精华,从而呈现出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6.
人类发展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一定是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参与的结果,文明的"话语权"必须用文明的、理性的、逻辑性的语言来表述。中国要充分把握战略机遇,将压力转为动力。而美国打压中国的策略性失误最初害人,终将害己。  相似文献   

17.
日本形成了"学习"、"极端"、"中国"的领导人文明观体系。从脱中崇欧、西方文明至上,到倡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从重新认识西方、一切向美看,到开始注重内省,重构自我,日本领导人始终坚持强国宗旨,以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对待中西文明。日本领导人的文明观始终贯穿着文明优劣论、崇尚强者论和围绕中国论三个方面的特征。正视日本与中西世界尤其是中国之间的文明渊源和纽带关系,重新挖掘自己的文明内涵,可能是日本领导人未来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谁闯红灯,谁就要顶替市容监督员"接力站岗",睁大双眼盯住过往行人,直到抓住下一个闯红灯者代替自己,才能一走了之。笔者认为,这种"接力站岗"的规定虽然有点"狠",但效果确实是立竿见影。纵观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的国家或地区,如瑞士、瑞典、香港,其来之不易的文明现状,都与其多年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有关。在新加坡,不论是本国还是外籍人士,一旦随地吐痰或违反交通法则,就会受到高额罚款甚至严厉的体罚,其结果是造就了全社会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19.
市县传真     
《当代广西》2011,(22):59
融安县":三大工程"扮靓长安古镇融安县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有力抓手,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重点项目"文体工程"、"污垃工程"和"绿亮工程"一线创先进、争优秀,着力打造"广西最佳宜居县城",为"十二五"期间将长安古镇建设成"三宜"(宜居、宜业、宜游)县城与柳州市副中心城市夯实基础。一是文体工程。县文体中心总投资3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0452平方米,内  相似文献   

20.
女性参政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世界政坛上,越来越多的女性政治家登上全球政治的中心舞台,成为"政坛女强人",对国际事务和国家决策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通过对世界政坛"女强人"现象的分析与探讨,可以更好地总结女性参政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推动女性参政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