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生活不止于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有一段时间,网络媒体被高晓松的这篇《人生还有诗和远方》刷了屏。"恰巧这诗与远方是我最爱的。背上双肩,拿个单反,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即是我的诗和远方。"这段话更不经意间道出了人们对于诗和远方的美好向往。然而,近期一段题为《我们这一天》的视频在各大网络媒体热转,却向社会真实地映射出了组工干部这样一群"特殊人群"的"别样生活"。乍一看,他们是这样的:几个  相似文献   

2.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献出了青春和生命,他们的生命如歌如诗,而其中许多先烈的"就义诗"更是他们对党、对人民赤胆忠心的写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3.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经针对写好诗说过如下具有辩证色彩的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笔者认为,所谓“诗外”功夫其实是一种工作方法。如果我们把这种辩证方法借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的功夫就在思想政治工作之外。我们知道,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达到政治认同的价值目标,用什么办法达到这种政治认同则是我们要探寻的问题。在我国,政治教育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用以达到政治认同的重要手段,它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灌输的方法。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革命前辈“诗教”趣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红 《党史纵览》2006,(6):22-26
革命前辈在严于律己、注重身教的同时,会不失时机地施以温和如春风、清醇似甘泉般的"诗教".这种教育方式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育效果远比那种声色俱厉的方式好,以下是三位老前辈徐特立、谢觉哉、陈毅的"诗教"故事,发人深省,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多年的卫士长李银桥在回忆毛泽东的人际交往时,留有这样的鲜明印象:党外友人颇多私交,党内同志多系公往,唯一的例外是陈毅,有诗交,属私交.此话大体不差,只是在党内同志的诗交名单上,至少还应加上胡乔木.胡乔木生于1912年,与毛泽东相差19岁,属于两辈人;胡自20世纪40年代初期起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两人是上下级的关系.毛泽东和他的诗交带有这种亲切而"不拘形迹"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自称"渔叟" 叶剑英为何被称为"渔叟"呢?这还与他的一首诗有关.1979年7月11日下午4时,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叶剑英来到颐和园昆明湖垂钓,他发现不远处的藻鉴堂有不少人聚在一起,便问随行的T作人员他们在干什么.当得知是全闰七省市部分画家在聚会切磋画艺时,已经82岁的叶剑英显得十分高兴,便走上前去看望画家们,并与他们一起座谈,还应邀乘兴写下一首诗: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首诗     
正《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就是说诗是心志的流露。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古诗词用数千年的发展,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他所代表的思潮,描述着他所现身的时代。而作为跻身于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我们是不是应该从这笔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中汲取些精神营养呢?  相似文献   

8.
正"功夫在诗外",是宋朝诗人陆游写给他儿子诗中的句子,主要强调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应该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怒哀乐,强调"躬行",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把这句诗运用到预防腐败以及职务犯罪,移植到党风廉政建设中,实际是指八小时以外违纪预防,不能就监督抓监督,更不能通过对党员干部业  相似文献   

9.
古今那些贪官以其恶劣的行径走上了自绝之路,他们留下的悔恨诗也促人警醒.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所有罪犯在站到绞刑架下时,都会成为劝人为善者",此言甚是. 在唐朝,"卒徒"出身的宿州太守陈番,因贪赃枉法被处死时,居然索笔题诗:"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此诗言简意赅,可谓"情"到深处,意境独特.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坚强不屈的民主战士,群众喜爱的大众诗人。他一生写下100多首诗,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诗,有的是讴歌民主的,有的是鞭挞黑暗的,有的是反对内战的,有的是抒写爱情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最大的特点是口语化、大众化,人称"大众诗"。今天,我们读起他的诗,既可以陶冶品德,又可以增长知识,从中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1.
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一命题关涉到先秦中国学术的发展。春秋社会对王道精神的丢失,特别是对作为西周礼乐文明重要载体的《诗》、《礼》本质的背离,加剧了"礼坏乐崩"的程度。而《诗》、《礼》之类的说教对于当时酣战中的诸侯已失去意义,晚年的孔子遂将王道之思寄于鲁之史记旧闻,从而创造性地开创了中国学术的新局面。孟子称《春秋》"其文则史",有助于了解孔子与《春秋》的相关度,也有助于认识早期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
“远看青山多雅秀,近看寿阳水长流。寿阳一转人长寿,快快乐乐过春秋。”这是刘家怀老人写的一首“感恩诗”。在“感恩诗”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地震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恢复重建的感人身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3.
有没有“旅游诗”这一说。似乎还没有荣获诗坛的认定,可是作为出版物,“旅游诗”已经迈上了书坛。我非诗中人,但我却以为“旅游诗”这一说是可以成立的。何谓旅游诗,顾名思义,就是旅游中应用之诗。诗与旅游本来就有不解之缘,很多名篇、名句。是诗人们在山水之间“游”出来的,又叫山水诗、田园诗。借景抒情,以情写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诗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诗和旅游结合起来,并没有降低诗的身份。反而是让诗回归了大自然。  相似文献   

14.
范二水 《共产党人》2010,(15):55-55
在《抗日将士出征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能文能武是陈毅",这话十分准确。陈毅同志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他不仅能征善战,而且诗文超众。尤其是他写下的"教子诗",堪称共产党人的家训。  相似文献   

15.
所谓“绝笔诗”。是指死前最后所写的诗而言。用联语方式表示对死者的哀悼,称挽联。若按被挽的对象分,挽联有挽人和自挽两类。一些革命烈士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曾写下“绝笔诗”或题联自挽,以寄情寓意,或嫉恶如仇,或激励后人,表现了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堪称我们的楷模。  相似文献   

16.
诗的读懂读不懂优劣之争已有多年了。中国是讲辩证法的国度 ,凡事一“辩证”(相对主义 ?) ,味儿似乎变了 :塞翁失马 ,安知非福 ;从“前门”进来的未必是好人 ,从“后门”来的未必是坏人 ;读得懂的未必都是好诗 ,读不懂的未必都是坏诗……读不懂又关乎读者的学识、修养诸问题 ,如此 ,水差不多已被搅浑了——读懂好读不懂好 ?似乎已不宜简单地论优劣了。然而 ,读不懂又不仅仅是学识、修养。一位伟人说过 :过河要有桥或船 ,这是——方式问题。笔者读诗多年 ,悟得不少方法 ,现不揣浅陋而公示 ,诚盼执“诗”不悟者心有灵犀、灵灵犀。1.遇无逻辑者…  相似文献   

17.
正全长6300多公里的长江,在重庆江津境内由西向东穿流127公里。江津人习惯将这127公里的长江,按流向分为上、中、下三段,即石门以上为上游,几江为中游,珞璜为下游。许多著名诗人对长江江津段的特殊水文都有所吟咏,比如晚唐陈子昂、北宋黄庭坚等,但他们都是单篇独章,仅只一首。只有清代大家张船山算是大手笔、大气派,他不仅写了4首江津的"长江诗",而且按上游、中  相似文献   

18.
<正>历代很多文人都将清明节作为诗词歌赋的对象。如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学界基本上肯定是一  相似文献   

19.
郑强  付松 《当代贵州》2014,(17):20-21
正绥阳的城镇化演绎着变与不变的精彩:变的是城市和理念,不变的是山水与乡愁。一城山水一城诗,半城湖光半城林。走进魅力绥阳,处处欣欣向荣。这是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意境展示着"中国诗乡"的韵味;这是一座生机勃发的城市,凭借惊人的速度书写着城镇建设新篇。  相似文献   

20.
正有一次,彭真同志对我说:"我爱读诗,但不写诗。诗为心声,是感情的宣泄;诗又是艺术,要写好,没有功底不行。不能说我没有心声、没有感情,只是没有下过功夫,写不好。"他说这话,是中肯的。我曾目睹他读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时的专注与兴奋。他还与我共赏过瞿秋白的诗,并对我逐首讲解诗中的含意和秋白当时的心情,颇有独到见解,使我受益匪浅。至于他说不写诗词,并不确切。至少我见过两首:一首是词,写于1975年5月24日,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