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三重属性既是人固有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是研究和考察问题的一种理论方法。人的类、群体、个体的三重属性决定了价值的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价值彼此既有融合,也存在着冲突,同时,同一层次的价值因主体具有的差异性也会存在着冲突。价值冲突的化解需结合人的三重属性的统一协调发展而实现。  相似文献   

2.
许斗斗 《唯实》2008,1(2):45-48
价值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对自身存在状况的自我意识和反思。人的价值存在是以实践的方式,其中主要是生产劳动。因此,劳动创造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因此而生成。马克思的价值哲学表明,在人的价值生成中,社会也生成着,自然的意义也生成着。和谐社会的建构应立足于对马克思社会理论本质的把握,它奠基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价值生成之中,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建构和谐社会的真正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具有类本质、社会本质与单个人的本质三种基本存在形态,三者有机统一共同组成了人的本质。因此,可以从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三个方面及其统一中理解人的价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着对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关切,并将其统一于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现中,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思想中。  相似文献   

4.
<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党的初心和使命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价值追求、精神境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责任担当。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5,(2)
价值边界是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因素变化而变更着,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思想认识给价值边界打上深刻印记。国家交往的边界意识最引人注目,它不仅表征着文化和价值的传播功能和凝聚力,也对有关国家的价值体系建设产生巨大影响。价值观中的相对主义和一元主义之争,代表着不同的立场,是边界意识的基本表现。  相似文献   

6.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价值多元化的时代,然而一元价值和多元价值之间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一元价值的批判引发出对多元价值的思考。一元价值与多元价值、多元价值之间矛盾重重,面对这些问题,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给出了可能的出路,既提倡个人主义,又提出新的整体主义,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加强多元价值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宽容,最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生态重建必然伴随着人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人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水平决定了人对自然物价值的认识程度。只有自然资源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环境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8.
朱宝信 《唯实》2001,(4):3-6
价值具有属人性、关系性和被人赋予性等三个特性,因而价值的本质是人依满足自身需要与否而对物所作的效用性评价.将价值说成是物在进入价值行为过程之前就已潜在地存在着,实际上是混同了人的认知关系和价值关系,混同了认知客体和价值客体,混同了客体的自然属性和效用性.将主体的价值创造和意义追求说成是主体对早已存在的物的潜在价值的发现和转变,这就不可避免地削弱了人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关系中所体现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9.
沈晓阳 《探索》2003,1(2):64-6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包含着深厚的价值意蕴:第一,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己的现实本质而趋向人的理想本质;第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定位,就是以个人为本位,以社会为取向;第三,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基础,是人的普遍人性与个性特征的内在结合;第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基点,是超越单纯的自然主义和单纯的人道主义而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曾楠 《求实》2009,(1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时空中,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性的不同预设引导着德育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从德育价值取向在我国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历史嬗变中可以看出,塑造"和谐人"的德育价值取向是对塑造"道德人"和"政治人"的德育价值取向的一种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11.
周宏 《唯实》2012,(11):74-80
我国立法对好意同乘侵权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法院裁判的依据和尺度差别较大。好意同乘侵权责任中面临着同乘人损害填补与行为人好意施惠的价值冲突,平衡运行人与同乘人的关系,合理分配责任承担,是解决该价值冲突与法律纠纷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5,(10)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然而,改革开放后,由于资本逻辑和工具理性的高扬,中国社会出现了人与自然、社会和价值相分离的人的抽象化状态,人的抽象化消解了集体主义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关系和价值环境,使得集体主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为此,我们要不断发展生产力,克服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人与自然、社会和价值相分离的人的抽象化状态,重构有利于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的日常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3.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是和谐社会系统运行的核心动力。科学技术通过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体现出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而科技创新在其中起着尤为重要的重用。  相似文献   

14.
用"普照的光"来表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在马克思学说中的地位,是最贴切不过的.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回答:第一个层面,价值层面,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追求的最高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正因为如此,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成为马克思全部学说的价值内核,集中体现着马克思全部学说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指向;第二个层面,科学层面或者说科学与价值相统一的层面,即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科学历史视野,使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理想不再仅仅是一种价值悬想,而是经过科学论证的、可以用来说明和把握历史、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价值是指某种事物对人类的有用性,体现了一定人群乃至人类的某种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蕴涵了价值层面的丰富内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科学社会主义价值决定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神之魂,体现着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澄清与价值相关的概念和相关凝练前提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关键,以价值的关系性范畴和人的关系性存在为研究理路",自由"、"平等"、"公正""、共生"是社会主义最为核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自由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被马克思看作是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自由是人的本质与价值,探究发展着的人的本质和价值,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正确认识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必要前提。西方学者与马克思主义都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人的自由。其实:任何社会的终极自由仍然是个人的自由,自由应该是对所有意识形态的超越,要培养公民的个性与人格自由,使人的自由的促进作用得到发扬,使人的自由的消极作用得以减弱和避免。另一方面,我们应坚持政治学追求民主与发展的价值取向,而且认识到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真正目标以及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主动地追求与实现个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信仰体现着人们对人生和社会的价值理想的建构或最高价值的承诺,融系着人对精神家园和终极关怀的寻觅,因而它在根本上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活动.把握信仰的特性,就要在信仰的张力对子中来把握,这些张力对于主要有:已知与未知,确定与不确定,无限与有限,理性与非理性,经验与超验,相信与怀疑等.  相似文献   

19.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关注着对人的现代化价值目标的终极追求,他们对人的现代化认识和探索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对其发展演变的轨迹进行纵向的系统梳理,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生态实践中人与自然间存在着客观的价值关系,判断这些价值关系的是非标准在于人的需要。同产生于人的虚假需要、过量需要和冲突需要的否定性价值关系不同,生态文明是生态实践中肯定性价值关系的集中体现,它的形成能够满足人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人与人和谐与全面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