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借用国际商业贷款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用好国际商业贷款,对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国际商业贷款的使用效益,防止外债失控,必须切实加强对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的管理。为此,特作如下通知: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借用国际商业贷款宏观管理的通知国发[1995]30号(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七日)借用国际商业贷款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用好国际商业贷款,对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借用国际商业贷款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用好国际商业贷款,对保待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国际商业贷款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借用国际商业贷款宏观管理的要求,为规范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的行为,加强对我国外债的管理,更有效地利用国外资金,特制定本办法。第一条本办法所称项目融资是指以境内建设项目的名义在境外筹措外汇资金,并仅以项目自身预期收入和资产对外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融资方式。它应具有以下性质:(一)债权人对于建设项目以外的资产和收入没有追索权;  相似文献   

5.
利用外资是对外经济交往的一个方面,也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本文就利用外资的几个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以求教专家、学者。一、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利用外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分工合作的重要途径。现今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还是处在发展中的国家,都不能孤立于国际经济关系之外去闭关自守地求得本国经济的发展,这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40年  相似文献   

6.
一、各项建设用地必须纳入用地计划,必须严格按用地计划程序和权限报批。凡未纳入年度用地计划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用地,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二、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和初步设计审查时,须有土地管理部门参  相似文献   

7.
瞭望台     
——凡我国境内机构从国际金融市场(含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筹措1年期以上,并以外国货币承担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对外借贷融资,其贷款规模均需纳入国家借用中期国外贷款计划,根据不同的借用方式和偿还责任,分别实行指令性和  相似文献   

8.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2]43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根据《通知》要求,对本辖区内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进行认真清查和整改,并将清理情况和整改意见于2002年12月15日前报市计委、市外经贸委。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在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更不得以吸引外资为名变相对外借款,自觉维护国家和我市利用外资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外开放是九十年代振兴包头经济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招商引资以引进国外的建设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组与升级,促进我市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促进我市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步伐的一个重要方面。招商引资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引进国外直接投资,兴办三资企业;二是引进国外间接投资,即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截至1996年6月底,我市累计直接利用外资兴办三资企业223家,投资总额442409万元,合同利用外资2088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163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司、企业主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寻求资本出路,从而实现最大化资本增值;恰好我国进行经济建设需要大量外资。笔者认为我国宜改变利用外资战略,由以国外借款为主向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方向转变,以适应国际资本流动趋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1979年至199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796.29亿美元,其中对外借款527.4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68.86亿美元;1992年邓小平南巡  相似文献   

11.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国家豁免法(草案)》作说明。一、立法必要性国家豁免制度涉及国家对外关系和利益,是涉外法律体系的重要制度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在国际交往中,未经一国同意,另一国法院不得对该国家及其财产进行管辖和采取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1995年第四季度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来文目录[密件](国发(1995)27号)[密件](国发(1995)28号)国务院关于调低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国发(1995)2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借用国际商业贷款宏观管理的通知(国发(1995)30号)...  相似文献   

13.
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是我国公安机关依据国家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进入、通过、离开我国国境及在我国境内居留、旅行或进行其它活动实施行政管辖和对我国公民因私事出境、入境实施行政管理的机关,同时也是我国在国际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一、多头借债、管理分散问题长期存在。各个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借债发展战略,往往导致相互攀比,一些部门和地方争相对外借款,致使对外借款超出计划指标限额的现象时有发生;二、经营机制不健全,对外债使用中的责任、权力、利益相结合的制约机制不到位。在很多情况下存在盲目借债、对外债风险性预测不够,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非法挪用资金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王卅债借债成本偏高而使用效益偏低。目前商业贷款和债券占到总额的一半左右,借款成本偏高,另一方面,一些项目外债结构不合理也造…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快实施专利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国家科技计划的引导、保障和激励作用,促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高起点上创新,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现就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做如下规定: 一、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立项、执行、验收以及监督管理中全面落实专利战略。各类科技计划应当根据各自特点确定知识产权目标,把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取得、保护和运用,作为科技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科技计划管理单位(包括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内的计划管理机构、受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等)、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以及参与项目实施的个人,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明确职责和任务,切实做好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编制科技计划项目指南时,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载明:“国家鼓励平等互利地开展认证认可国际互认活动。认证认可国际互认活动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条例还规定:“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须经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与所从属机构的业务范围相关的推广活动,但不得从事认证活动。”“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的申请、批准和登记,按照有关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境外认证机构可在中国设立代表机构@艾淑英…  相似文献   

17.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进一步扩大我省对内对外开放,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以省人民政府名义组织参加招商引资  相似文献   

18.
曹秋菊  唐正 《求索》2013,(12):40-42,12
选取开放经济下影响金融安全的四大因素.即国际竞争力指数、出口对外依存度、资本对外依存度和外资股权控制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1997-2011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金融业安全度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市场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金融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我国金融安全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必须拓展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提升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积极参与国际协调,改善国际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使国内与国际经济互补互利。同时,随着国家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投资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完善,云南利用外资在数量、质量和规模上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在利用外资的规模数量、范围、增速等方面与全国、东部沿海  相似文献   

20.
“十五”以来,江苏省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的机遇,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有效地引进外资。2001—2002年,全省累计协议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347.85亿美元和181.77亿美元,完成“十五”计划预期调控目标的72.5%和51.9%。服务业和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明显扩大。外商投资通过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