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程序制度,是听证规则应用于行政决策的法律制度。行政决策听证中存在许多问题,难以发挥听证在行政决策中的法治意义,因此要扩大和明确行政决策听证的范围,确定听证参与人的法定资格,完善行政决策听证的程序和建立行政决策听证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矛盾加剧的背景下,推进和完善行政决策听证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于如何协调差异和矛盾,聚集民意,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价值前提。协商共识理论为深化行政决策听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指向;行政决策听证的功能在于为理性论辩提供建制化空间以集结民意,制约行政决策;在听证议题的形成、听证代表的遴选、话语规范的确立及其制度保障等主要环节中,通过制度程序的建构,排除权力和金钱的侵入,在平等协商对话中整合利益,集结公共意愿。  相似文献   

3.
政府行政决策权的扩张,使得已有立法控制和司法救济机制对决策权的监督约束相形见绌,行政决策的合法性问题凸显。协商民主理论主张以公众交往权力制约行政决策权,从而提供了重要的约束途径。行政决策中引入听证的目的,在于发挥其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过滤器的功能;而听证笔录效力则提供了交往权力制约行政权力的通道;从立法上确立听证笔录的法律地位,建立政府对决策听证的回应机制,是推进和完善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行政决策听证的缺陷及创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决策听证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不确定对象利益的决定时,必须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制度。我国最初的行政决策听证源于1998年施行的《价格法》的规定,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不少地方都作出了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安排。由于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缺位,行政决策听证存在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完善行政决策听证的路径依赖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行政决策系抽象行政行为,当前我国决策听证的主要问题在于听证结果对于最终决策没有明确其法律拘束力,故其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听证制度相比在听证目的、发动主体和条件、组织和参与者、听证记录和结果效力等方面存在瑕疵。完善我国行政决策听证效力,一是行决策听证的效力保障;二是完善决策听证的效力责任。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范围内,司法领域里的听证程序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它已成为司法民主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行政执法领域里,听证程序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在许多国家也一直盛行不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执法领域也逐步形成听证程序的雏形,1996年10月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听证程序,它标志着听证制度在我国行政执法领域里的初步确立,从而成为行政法制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行政管理的其它领域是否也有必要引进听证程序却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尚需不断探索的课题。当前行政决策领域中悄然兴起的行政听…  相似文献   

7.
听证制度: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决策原则的贯彻实施和决策目标民主与决策方式民主诸方面论证了建立听证制度对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所具有的促进作用,接着通过对美、日等国决策听证制度的考察,并结合我国政府决策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分析了建立决策听证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决策听证制度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案卷排他性原则是现代听证制度的核心。我国目前的价格决策听证制度并没有确立案卷排他性原则,致使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常常流于形式。案卷排他性原则在我国政府价格决策听证中的确立,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党崇武 《学理论》2011,(10):48-49
行政听证制度作为行政程序的核心制度,早已被世界各国采用。我国1996年实施的《行政处罚法》中第一次确立了该制度,在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行政听证制度在向公开、公正、民主方面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缺陷,需要不断地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公正、公平、民主方式行使权力的行政听证制度,能有效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实现行政程序的民主与科学、增强行政行为的公正与效率。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发展历程较短,无论制度本身还是实际操作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不断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1.
美国联邦宪法"正当法律程序条款"赋予了公民听证的权利,在《联邦行政程序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一整套行政听证制度。我们可以从美国行政听证制度中获得启示。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建议如下:行政听证制度系统化;完善听证制度形式,扩大听证范围;确定听证主持人的资格与职责。  相似文献   

12.
程序法治已经成为现代法治行政的路径选择,行政程序在行政法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听证制度是行政程序的核心内容,美国1946年《联邦行政程序法》最早在法律上确立听证程序,听证是参与民主发展的结果,行政机关在作出对相对人及利害关系人的权益产生影响的决定之前,允许其参与到行政程序中,听取其陈述、申辩,有利于保护其合法权益,增加其对行政决定的可接受度,实现行政管理目标,保障行政决定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简要介绍听证制度的理论基础,对中美听证制度在适用范围、听证参加人、听证主持人及听证笔录效力上进行对比,指出我国听证制度的缺陷,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行政听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近几年,我国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建立起行政听证制度,但是由于处在初期,难免存在着很多缺陷,本文首先从听证制度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情况及其存在的缺陷,接着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最后综合阐述了对行政听证制度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4.
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要建设法治政府,需要规范行政立法听证行为,我国《立法法》虽然对行政立法听证制度有明文规定,但条文过于简单,不具有操作性。因此,我国行政立法听证的范围、听证的物质保障、听证的主持人制度、参与人制度、笔录效力制度、运行程序制度都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抽象行政行为的听证制度是指所辖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行政组织在制定适用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规范性文件时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意见的一种制度.中关村抽象行政行为听证有着一系列的功能,建立这样的制度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具体操作时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规则与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曾文君 《学理论》2012,(3):71-72
自1 996年我国《行政处罚法》首次提出听证程序以来,行政听证制度在我国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引入该制度较晚,与西方法制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从行政听政的概念出发,就行政听证制度在我国立法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其完善提出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7.
孙健 《行政论坛》2005,(4):53-54
行政听证的启动是行政听证的首要环节,是建立和完善行政听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世界大多数的国家来看,行政听证的启动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行政机关启动的强制听证模式和行政相对人启动的自愿听证模式。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尽快建立起以自愿听证为主流,以强制听证为补充的听证启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李锋 《行政论坛》2007,(5):66-69
行政听政权的实现是国家行政权力公正行使的程序保障,是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我国行政听证权法律实现机制在听证的适用范围、听证的直接参与机制和听证程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完善的对策在于:扩大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重构行政听证的直接参与机制;健全行政听证的相关程序。  相似文献   

19.
听证主持人是整个听证程序的灵魂,《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六章规定了听证主持人制度,该制度为规范听证程序、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中听证主持人制度的现状和缺陷,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完善:明确听证主持人的资格;明确听证主持人的选任机制;明确听证主持人的职权;增加听证主持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丘娜娜 《学理论》2011,(35):28-29
行政听证制度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当前一种最具代表性的体现民意、实现公众权利的方式。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显现出了局限性和诸多问题。看似公平合理的行政听证程序,由于不完善的程序而实际上已陷入了"霍布森选择"的怪圈。跳出这种怪圈的几点对策是:听证目标纠偏;保证听证会的公开性、公正性;突出行政听证程序的自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