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与湘乡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韶山毛氏二修族谱》清楚地记载着韶山毛氏的开山鼻祖毛太华是从湘乡迁去的。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曾对他的秘书谭政说过:“我也是半个湘乡人。”延安时期,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无限眷念湘乡外婆家,深情地回忆了在湘乡东山学校求学的情景。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篇文章里,毛泽东多次提及考察湘乡农民运动的情况。建国以后,毛泽东与湘乡的亲朋故旧有着密切的交往。绯紫桥(今菲梓桥)在现在的湘乡火车站附近。然而,谁会知道,毛泽东的祖先500年前是居住在这里的呢?毛泽东的20代祖先叫毛太华,是韶山毛氏的开…  相似文献   

2.
《西行漫记》中记道,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在湘乡驻省中学中曾采取了一个革命行动,“我的一个朋友和我剪去了我们的辫子,但是其它一些相约剪辫子的人,后来却不守信用,于是我的朋友和我就出其不意强剪他们的辫子,总共有十几个人成了我们剪刀下的牺牲品”。这位与毛泽东一起勇敢地与反动的清朝决裂的“朋友”,叫胡崇减。他是湘乡永丰  相似文献   

3.
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曾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作为整风文件印发,要求党的高级干部认真阅读。毛泽东说,这是为了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全国解放前期,毛泽东又  相似文献   

4.
李向阳 《湘潮》2012,(1):48-48
近来,有媒体报道,说“全国政协原委员文强是毛泽东表弟”、“毛泽东的母亲与文强的父亲是亲兄妹”。果真如此吗?要弄清楚这个关系,还得从湘乡文姓由四川迁江西之始祖文时(春元)说起。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1909年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得知同校同学萧三有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就前往借阅。当时萧三与毛泽东过往尚少,不甚了解,又很自傲,对冲里来的“乡巴佬”有点瞧不起,就故意要他对上一联方可出借。萧三出联道: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5,(6)
<正>韶山冲的木匠张有成,年纪比毛泽东略大。毛泽东在儿时常和他一起放牛、砍柴、玩耍,建立了深厚友谊。张有成住在韶山通往湘乡的山坳上。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期间,遭到国民党枪兵追捕,匆忙之际,他跑到张有成家躲了起来。枪兵寻到张有成家时,他不慌不忙,应付自如。他告诉枪兵,刚才看见一个穿蓝长衫、蓄西式头的人,从山埂上往湘乡那边跑了。枪兵问他:"你怎么不抓住他?"张有成说:"一个教书先生,我干嘛  相似文献   

7.
正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来自家乡湖南的客人。宴会前,他拉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的手,动情地向身边人介绍说:"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没有他,就没有我。"这位毛泽东口中的"九哥",就是他的兄长加老师——王季范。毛泽东读书命运的改变者王季范,湖南湘乡县人,是毛泽东的姨表兄,他的母亲文氏是毛泽东母亲的同胞姐姐。王季范是家  相似文献   

8.
乡情永恒     
湘乡,是我的家乡,也是我的摇篮。我14岁在白田参加工作,3年后进县城,而立之年走出湘乡,不惑之年离开湘潭,在长沙“知天命”,如今人生之船又已过“花甲”,真是岁月如流。  相似文献   

9.
乡情永恒     
湘乡,是我的家乡,也是我的摇篮。我14岁在白田参加工作,3年后进县城,而立之年走出湘乡,不惑之年离开湘潭,在长沙“知天命”,如今人生之船又已过“花甲”,真是岁月如流。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20,(4)
正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来自家乡湖南的客人。宴会前,他拉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的手,动情地向大家介绍说:"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没有他,就没有我。"毛泽东口中的"九哥",就是他的兄长加老师——王季范。少年毛泽东的良师益友王季范是湖南湘乡县人,其母亲文氏是毛泽东的姨妈。王季范是家中第二个儿子,在同族兄弟中排行老九,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为"九哥"。王季范从小受教于较有声望的萧竹轩先生,学习经史、  相似文献   

11.
谭政和毛泽东可以说既是同乡又是同学。两人1927年秋收起义后一同上了井冈山,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共事和亲密交注。他们共同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他们的友谊同他们的事业一起,将永载史册.千古流芳。同乡同学,又一同参加秋收起义谭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位大将之一,1906年6月14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楠竹山村一个绅商家庭。湘乡紧邻韶山,他和毛泽东可以算得上是同乡。谭政的祖父是清朝贡生,父亲常年教书。谭政6岁时,被送入蒙馆读私塾,第二年改读楠竹山村谭氏宗祠创办的初级小学。毕业后,…  相似文献   

12.
邓中夏故居     
三木 《新湘评论》2005,(12):62-62
东山学校位于湘乡涟水南岸东台山麓。这里原为凤凰寺遗址.有“东台起凤”的美丽传说。学校始建于1895年.时称“东山精舍”。1896年,湘乡籍新疆巡抚刘锦棠带头捐款,倡修书院,全县士绅积极响应.选中风水宝地莲花屋场作为书院院址。1900年落成,“东山精舍”易名为“东山书院”。该校当时就废除了科举制度,是湖南最早的新式学堂。学校1905年更名为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1940年更名为“湖南省私立东山初级中学”。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为母校题写了“东山学校”校名。  相似文献   

13.
肖自强 《湘潮》2004,(4):14-18
胸怀大志的毛泽东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  近些年来,不少史学家和从事近代史研究的同志发现,毛泽东1910年走出韶山来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是他后来投身革命洪流成为一代伟人的一个重要台阶。那时候,毛泽东还是一个没有离开过韶山冲的少年。韶山冲虽然是一个群山簇  相似文献   

14.
革命报刊作为宜传教育的工具,在近代历史上启迪了无数青年的头脑,对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也产生过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是《新青年》,对毛泽东的思想转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民立报》的发蒙 1910年冬,17岁的毛泽东徒步120多里,来到湖南省城长沙。经一位老师的介绍,进入了自认为了不起的“驻省湘乡中学堂”。未到长沙以前,毛泽东仅仅接触过维新时期改良主义者的主张;但不知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外祖家在湘乡县棠佳阁,他在这度过童年的大部分时间。与表兄弟及同窗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解放以后,毛泽东担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仍然十分眷恋着外祖家的人。百忙中挤时间给他们写过20多封信。在信中,毛泽东总  相似文献   

16.
霞飞 《党史文苑》2004,(7):10-15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是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他们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赖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初,蒋介石把自己与美国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众多的挚友中,有一位非常普通却又很不平凡的人物,他是毛泽东的姨表哥,也曾是毛泽东的老师。建国前,他清苦地耕耘在教育园地上,芬芳桃李,遍布中华;建国后,他以年逾花甲的高龄荣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并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就是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九哥”的王季范先生。(一)“这批学子志向高远,抱负不凡,我得替他们说说话,撑撑腰”  相似文献   

18.
导读     
《湘潮》2003,(3)
湘乡,富庶神秘;湘乡,人才辈出。湘中的这一个县,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湘乡,人才济济,绵延不绝,星光灿烂,构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独特的人才盛景。湘乡现象,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本期策划是湘乡人才现象:党和军队杰出的政治工作者李卓然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1930年,他到中央苏区参加红军,开始了波澜壮阔而又跌宕起伏的《李卓然的红色军旅生涯》……《成思危:居安思危,自强不息》,这位满腹经纶的长者、身兼数职的民主党派领导人、经历不凡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令我们肃然起敬。李俊龙以振兴中…  相似文献   

19.
正1984年4月,中共湖南省湘乡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的《党史资料》第八期封三上刊登了谢秉忠的《毛泽东同志的一条批示》一文。文章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给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写了一封信,并随信开列了一个15人的名单,都是毛泽东外祖家的亲属,要求照顾安排工作或保送升学。2011年,湖南省长沙市一名退休老干部向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捐献了  相似文献   

20.
《党史研究资料》1987年第7期发表了竹卿同志撰写的《一桩亟待澄清的历史公案——重评毛泽东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为何未被选为前委书记》,指出毛泽东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未能当选为前委书记,主要是毛泽东自己再三请求辞职。第一,1929年6月8日,红四军前委与闽南长汀的白沙举行前委扩大会议,毛泽东向大会递交了一份“书面意见”,明确提出“请求马上更换书记,让我离开前委”。——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毛泽东第一次向前委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