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延吉 《新长征》2012,(2):50-51
近年来,通化市坚持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反腐倡廉建设,突出制约监督权力这个核心,遵循权力运行规律,严密监控权力运行,有效推进了惩防体系建设,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服务保障作用。一、把握重点,全面规范权力行使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  相似文献   

2.
从发展行政的角度而言,改革开放40年来8次机构改革是引导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围绕中国发展的主题,机构改革在一定的逻辑支配下展开。运用"情境-目标-策略"分析框架考察中国机构改革,可以发现其中包含权力、效率和民生三重逻辑。权力逻辑注重不同主体关系间的权力配置;效率逻辑着眼资源有效配置下的经济增长;民生逻辑则重视服务供给中的民生福祉。权力、效率和民生三重逻辑贯穿机构改革的整个历程,它们并非绝对的替代关系,而是不同改革阶段有所侧重的呈现。在这三重逻辑的支配下,中国机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也面临诸多约束。未来机构改革需进一步优化权力、效率和民生逻辑间的关系,形成三者之间的高效互动结构,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文萃苑     
《先锋队》1998,(7)
文萃苑国务院机构改革大事记一、1951年12月,我国第一次实行精兵简政。政务院作出《关于调整机构紧缩编制的决定》,其主要内容有:调整紧缩上层,合理充实下层;要求划清企业、事业机构和行政机构的编制和开支等。这次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内容。二、1956...  相似文献   

4.
张哲 《党建文汇》2011,(10):20-20
希腊政府9月宣布了一系列新经济紧缩措施,以便获得避免债务违约急需的救援贷款。新措施包括加快结构改革、裁减国营机构员工、减少退休金、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  相似文献   

5.
行政服务中心是我国地方政府在治理模式上的重要创新,也是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必然选择。但是,行政服务中心的问题牵涉到整个政府组织及其职能转变,需要进一步推进机构改革,其组织机制需要行政法制来保障,并克服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政府机构改革仍然严重滞后,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健康发展。世纪之交的今天,各项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再次显露出来,重温邓小平关于机构改革的思想,对于促进即将开始的地方机构改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于机构改革的必要性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建立的政治体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中,政府处于整个权力的核心,对国家、社会和文化事业行使直接管理权…  相似文献   

7.
刘锡海 《学习月刊》2009,(22):141-142
荆门市行政服务中心于2001年12月挂牌运行。2008年建立首席代表制为契机,对改革运行模式、审批方式进行了探索。实现了审批项目、人员、机构、权力进中心("四进")的目标,促进了行政审批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大大加剧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失衡和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的紊乱,恶化了改革环境。实行紧缩政策,是抑制通货膨胀,调整优化产业、企业、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为深化改革和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的契机。能否抓住这一契机,取决于紧缩政策的坚定性和区别性,取决于改革思路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配套深化。  相似文献   

9.
在 建立社 会主义 市场经 济体 制、加 快改革 开放和 经济建 设步伐 的新形 势下, 宣传思 想工作 面临许 多新的 课题, 肩负着 重大的历史责任。广大宣传、政工干部努力适应新形势,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部分政工干部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也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心理趋向: 忧虑心理。有人担心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会降低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有人担心企业的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政工机构和人员会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0.
政府机构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一项组织安排,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也必然要做出积极变革的回应。但是,从已进行的六次机构改革来看,改革目标、实现方式及最后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机构扩张却在权力供给和制度预期约束的空隙里飞快进行,直到成为新的经济制度的桎梏,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时,才形成了负面的评估和裁定。恰恰这时,价值判断又压倒了工具理性,从而否定机构扩张的任何合理性。因此,机构扩张导致的机构膨胀在历时二十年的机构发展中反复进行,却难以给予足够的认识和合理评价。其根本原因在于机构改革的理论准备不足,理论定位不准。为解决这一根本的政治理论问题,给本次规模空前的各级政府机构改革提供方法论基础,作者着重对以下四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经过机构改革,一批新的领导班子,按照党中央所要求的年龄结构和智力结构,建立起来了。机构改革,不是单纯的人事进退,而是要革除机构臃肿、工作效率不高、官僚主义的弊病,适应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任务。党和人民对  相似文献   

12.
论点选萃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董德刚在《党建文汇》上撰文说,我国长期形成的一个基本情况是,政治和经济高度一体化,二者很难截然分开。在基层,它表现为我们的企业往往与党委、政府交织在一起,党、政、企不分;在上层,它表现为中央国家机关既是政治权力机构,同时又是经济领导机关。而且,经济权力通常又是从属于政治权力的,主要的权力集中在政府特别是党委手中。而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就是要把党委和政府包揽的很多经济权力还给企业和经济组织。邓小平正是主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改革能否最终成功,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他说:“…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政府为了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拥有大量的决策权、执法权、审批权、处罚权等权力。仅各级政府掌握的行政审批权就有数千项之多,而且很多权力其实是由地方或部门自行制造,本身并无法律依据。一方面各级政府掌握庞大的权力资源,另一方面这些权力的监督制约整体偏弱。公共权力面广量大,由于制度变迁、机构改革、人员变动等原因,某些权力有可能被监督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体制改革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几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搞活了企业,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整个国家显得生机勃勃。但是,在改革中我们却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障碍,其中主要是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机构重叠庞大等政治体制中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机构改革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加快机构改革,这既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本质要求。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机构改革,我们要注意研究分析机构改革的一些问题,以便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一、机构改革非改不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机构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制约和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对我周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其根本任务是实现政府角色的转变,即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从"全能政府"向"有效政府"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三个重要约束:权力结构约束、意识形态约束和知识约束。这三个约束对改革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权力结构约束: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权力集中在政府部门,民间不仅没有财产权,甚至连最基本的选择工作的权利都没有,改革实际上就是要把资源配置的权力由政府转向民间,用企业家代替政府官员制定经济决策。但改革本身意味着这种权力的转移必须通过政府自身进行,也就是说,政府是改革的对象,同时又是改革方案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自然,任何改革措施都会受到一些政府官员或明或暗的抵制。在这种情况下,计划经济下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18.
政府机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推动政府机构改革走向成功,首先必须探讨和解决机构改革实践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其中基本的理论问题是:政府合理规模理论、政府机构平衡发展理论。一、政府合理规模理论1、政府规模的涵义和构成政府规模指以职能和权力配置为基础,按一定组织原则建构的政府各个具体组成部分的总和。政府规模包括内在规模和外在规模两个方面。(1)内在规模指政府职能和行政权力的范围及其结构即职能规模和权力规模。政府职能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政府对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范围、数量及这些事务本身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前,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地、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政治体制改革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针对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及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等问题,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党政分开和权力下放、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想,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陈永昌 《奋斗》2009,(1):15-15,21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最近宏观调控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从过去的防过热、防通胀转向防紧缩、防滞胀。在经济发展出现通货紧缩苗头的时候,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国务院会议推出十项重大举措,中央财政出资4万亿元搞大项目建设,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拉动投资,产生乘数效应,刺激全国投资和消费。这对我省来说是干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