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传统价值观与传统思维方式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哲学角度探寻了传统价值观的根源 ,认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除了受传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宏观因素决定外 ,更直接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思维方式的影响、渗透 ,从而体现出不同于西方的特殊样态。第一 ,传统的辩证思维造就了求统一 ,重合和的价值观。第二 ,重经验与直觉的思维方式孕育了重现实、重整体综合的价值传统。第三 ,传统的主体意向性思维特点 ,决定了传统价值观强烈的实用理性精神。第四 ,传统的经学思维方式形成了唯上、唯尊、唯古而不唯实的价值观。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化 ,其重要一环是思维方式的改造 ,应使之科学、开放和求实  相似文献   

2.
肖少北  张文香 《新东方》2001,10(3):53-56
汉字与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具象思维和类比思维的关系,使汉字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巩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思维方式与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活动正向知识经济转变,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培养势在必行。传统思维方式仍具有创新功能,且与知识经济特征有相通与契合之处。挖掘传统思维方式的优势,同时注意吸收其他思维方式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经济到来之时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从时间观的差异探讨中国与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区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希谦 《思想战线》2000,26(1):66-70
在中外思想史上,一种自成体系的理论思维方式往往不可能脱离其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先秦思想家阐释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从古希腊哲学家到黑格尔所阐释的西方古典思维方式,两者之间的主要特征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区别,这导致中西方古代思想史上对时间范畴及事物变化过程理解的差异,致使中西方古代科学家们采撷的智慧之果亦有所不同.如果摈弃思想史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将有助于发掘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并增进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是唯伦理性思维方式,它以伦理意识为核心,对中国当今的政治体系有着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法制建设、社会发展三方面。我们期待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与现代理性相结合,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受到自然、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思维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正是这种差异造就了中西方不同的科学传统、文化体系和历史形态。从思维的角度解读中西方是如何各自固守极富个性的文化本位,坚持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特殊的认知方式,将有助于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内部运作机制及其对科学传统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7.
揭示我国青年研究的唯上唯书忌争鸣、封闭于国门与本学科之内、重宏观模糊把握轻微观精确诠释、多经验定性描述缺乏定量思辩分析不足,这些实与传统思维方式的求同和封闭、重整体、重经验等特征密切相关,我国青年研究科学化之关键是在变革的基础上,保存传统思维方式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来的,具有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等优点,其追求和谐、兼容并蓄、见利思义等主要内涵,对国家的稳定、企业的发展以及个人的思想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儒、道、释三家,是中华传统文化主体。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解析传统文化入手,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及阻碍因素,指出了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挑战。作者试图从文化的角度解释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提出以科学的精神对待世界文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何宇宏  张征 《求索》2011,(8):73-74,67
思维模式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基因,并且由于它的抽象性而获得了更稳定持久的承传。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有很多种表现,但其根本特征是"一元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一方面形成了有你无我、非此即彼的思维倾向,一方面又与群体主义、经验主义等文化心理相结合,形成了"一边倒""一窝蜂"的社会文化现象,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至今犹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们的生存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文字语言习惯诸方面存在差别,中西方社会的人们在认知思维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角度、线路等方面出现相当的不同,形成迥异的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思路。在这一民族精神基因基础上修筑起的文化素质,对两者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只能批判地继承 ,而不能割断和抛弃。现代化和传统文化不应该是对立的 ,现代化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1,(11):93-93
李秋高、袁兵喜在《法学评论》2011年第3期撰文认为,民权概念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全新的政治文化术语。民权的传统之源是古代民本思想,其理论支柱是近代自由主义国家的人权观念。深受传统思维方式影响的近代民权理论所表现的权利从属陛、工具性、不完整性等诸多特点,表明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衔接之艰难。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弃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建设中国先进文化 ,需要主体的正确定位和理性自觉 ,需要科学界定扬弃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 ,需要明确所应坚持的原则 ,需要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价值及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6.
文化思维与文化方式,也是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文化思维与方式介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必然导致以下结果:国家发展方向的确认、社会进步的目标锁定产生革命性意义;文化的影响力和作用大大体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目标、规划更加科学有效。文化思维与方式介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国家软实力的建设是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目标;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重要补充;中国梦是崇高目标。在文化思维与方式介入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关键在于:执政者应当是文化的行家里手;以文化思维思考、观察、解决问题应当成为各个层次执政者一种潜在的意识;要统筹兼顾,善于“弹钢琴”;善于运用传统文化介入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整个过程。以文化思维与方式评判国家治理的绩效标准为:人民群众精神素质明显提升、精神面貌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程度的明显显现,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全民族精诚团结、国家认同感的明显增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我们对传统文化采取了激烈的批判和否定态度。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可以从五个方面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现代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方刘 《前沿》2009,(8):41-43
与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和西方思维方式相比,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悟性特征。只有在超验性与实证性、直观性与逻辑性、综合性与分析性等特征方面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结合起来,同时吸收各国思维方式的优点,才能构建出一种适应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张承良 《岭南学刊》2020,(6):123-128
改革开放以来,加速推进的工业化进程,打破了中国农业文明数千年的稳定态,不仅急剧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也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加速变革。40多年来,中国人在生活方式现代化的急剧变迁中发生了聚居形态的转型、交往方式的转型和消费方式的转型,出现了公共道德层面、个体道德层面、超越性精神层面的价值缺失。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方式,能为现代生活方式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库,为当代人的凝聚身份认同提供基础性的要素支持,为现代生活方式建构提供精神动力支持,为现代生活方式建构提供"文化识别"与"文化吸引"。对传统文化的"发现"与整合,需要建立一套与当代价值相适应的判断标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方式的基本路径包括:一是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梳理,二是文化资源转化的策划与整合,三是新理念新习惯的传播与培育。  相似文献   

20.
思维方式的价值诉求,以思维方式科学性的判定是一个评价性认识为切入点,突出强调思维的合目的性,把能否较好地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作为判定思维方式科学性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仅具有客观真理性,更具有主体价值性,是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价值性是思维方式科学性的根本尺度和根本标志。思维方式的价值性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