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18年来,宜昌县经济建设以年均18.9%的速度走在全省山区县前列。1994年县委九届二次全会上,响亮地提出了本世纪末把宜昌县建成文化名县的战略目标。所谓文化名县,是指宜昌县要在精神风貌、文化风尚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事业在内的大文化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部分事业要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为正在进行的改革和建设提供精神与智力支撑,为今后的繁荣和发展积累厚重的文化资源。首先,创建文化名县是宜昌县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客观要求。文化作为经济的一种精神推动力,已经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它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撤销宜昌县设立夷陵区的请示》(鄂政文[2000]72号)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同意撤销宜昌县,设立宜昌市夷陵区,以原宜昌县的行政区域(不包括土城乡、桥边镇、艾  相似文献   

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一班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地处三峡坝区和宜昌市城郊的宜昌县,是全省37个山区县之一,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尤为重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和宜昌县各级领导班子的现状来看,山区县领导干部要带领全县人民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具体说来要树立以下八个观念。一、要树立开放观念。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要加快发展就要开放。宜昌县地处内陆山区,要适应市场经济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大开放…  相似文献   

4.
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端年,也是顺利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年,起步年。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十五”时期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宜昌县将切实做好开局起步年的各项工作。宜昌县2001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全市的平均发展水平。企业效益、农民人平纯收入、财政收入三个核心指标的绝对增长额在省、市位居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我省山区县级经济的振兴之路,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组织联合调查组,于今年四月到宜昌县进行了为期半月的深入调查。位于西陵峡的宜昌县,地扼“川鄂咽喉”,素称“三峡门户”,既是举世瞩目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和即将上马的三峡工程的所在地,又是湖北省36个山区县(市)(除省辖市十堰市外,下同)之一,也是全省特困县之一。198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8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0.43亿元,财政收入只0.091亿元。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湖北宜昌县人事局围绕国家人事部提出的人事工作“两个调整”、“三个转变”、“三个延伸”的指导方针开展人事工作,大力在为市场农业服务上做文章,发挥职能优势,大胆走出机关,带头搞好市场农业示范点,增强了农民走向市场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也找到了县级人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寻求人事工作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切入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国家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人事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成了人事工作者的研究主题。宜昌县人事局根据国家人事部…  相似文献   

7.
宜昌县对村级干部实行离任审计湖北省宜昌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结合1996年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重点抓了对村干部的离任审计工作,一次性收回集体公款1000余万元,达到了规范农村财务、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农村...  相似文献   

8.
行动靠思想的指导,思想靠理论的武装。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迅速掀起了理论学习新高潮,为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改革的大突破和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从宜昌县目前的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来看,也正是得益于此。一、加强理论学习,在转变干部的思想观念上实现新突破宜昌县是全省38个山区县之一,前些年,虽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发展不够仍是全县最大的实际,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不够,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强。为此…  相似文献   

9.
宜昌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完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改革,谱写出新的发展华章。  相似文献   

10.
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近几年紧抓历史机遇,把“三峡”这个品牌作为全区最大的资产来经营,充分利用三峡工程的知名度和配套的基础设施,大搞对外招商、引进联合,初步形成了开放式经济格局。200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亿元,财政收入3.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7元。 一、坚持优势互补,努力实现区外的资金、技术优势与区内资源优势对接。夷陵区坚持以自己的优势资源与外地的资金、技术、品牌联姻,实现优势互补,先后三次将全区的矿产、旅游、水能资源情况汇编成册,收进招商引资项目库,向国内外客户广泛宣传。276平方公里的三峡黄牛岩生  相似文献   

11.
宜昌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1994年初换届后明确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即:贴近经济、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依法行使各项职权。近两年来,他们将这一工作思路始终贯穿于履行各项职权的实际工作之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下面是他们的作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是农村第二步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农民对村的服务要求越来越迫切。近几年来,宜昌县通过总结和不断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依据山区特点→发展农业企业→壮大村级经济→增强服务功能”的路子。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企业确实是山区农村壮大村级经济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三友湖北省宜昌县人事局从1993年10月份实现了人事部门对事业单位保险工作的正式接管。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宜昌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已有独立的机构、专职的人员、配套的政策、完备的管理制度,各项业务工作运转正常,财务、资金管...  相似文献   

14.
一个乡镇企业的崛起之路———宜昌稻花香集团调查韩玉晔·王元华宜昌稻花香集团是1997年1月经湖北省工商局注册设立的一家联合经济组织形式的企业集团。集团核心企业是湖北三峡稻花香酒厂。稻花香酒厂始建于1982年,原名宜昌县柏临酒厂。最初靠3个农民、3只缸...  相似文献   

15.
宜昌县是全省37个山区县之一,也是23个大山区县之一。在县域内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县境内山峦起伏,群山环抱,秀峰连绵。调查中我们看到的是满山遍野已开发的山地,到处是茶叶成片,柑桔成林等,满目嫩绿,无荒秃之感。这就是宜昌县走出的一条以开发山地资源为主的山区农业发展之路。这条路是怎样走过来的呢?  相似文献   

16.
监督力度从何而来?怎样才能不断提高监督工作实效?宜昌县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监督机制,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监督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旅游流的流量是衡量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传统旅游经济的增长就是要在一般经济增长要素的推动下,不断扩大旅游流的流量以获得旅游经济规模的扩展.物质流是旅游经济系统中的隐性流,完成一次旅游供给要涉及大量的物质产品和资源.对物质流的认识可以帮助深刻理解旅游经济增长中的规模、资源与环境问题,为传统旅游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增长点.基于旅游流与物质流来构建双核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可以通过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范式的运用及创新,实现旅游经济的有效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名片宜昌市市委书记:孙志刚市长:王振有位置: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是三峡工程所在地。辖宜昌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西陵区、伍家区、点军区、猇亭区和草埠湖管理区。面积:21084平方公里。人口:399.1万,其中市区人口59.5万。交通:“黄金水道”长江横贯全市,宜昌港为长江六大港口之一,枝城港为全国、四大煤炭中转站之一。主要公路干线有宜黄高速公路、318国道、209国道等20多条,焦枝铁路线穿越宜昌市。城区正在修建宜昌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宜昌三峡机场现已开通20多务航线。全市现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经济: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水能、矿产、旅游和林特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宜昌是我国最大的水电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磷化工基地,能源、化工、建材、旅游、纺织、食品等行业正成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45.11亿元,人均8645元。职工年均工资7157元;农民年均纯收入2314元。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15,(6)
<正>我父亲田自元,生于1910年4月29日,病故于1971年11月25日。母亲毛昌秀,生于1917年2月1日,病故于2001年6月10日,宜昌县(今宜昌市夷陵区)柏家坪熊家岗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家住当阳双莲田家冲,东边距双莲寺日本鬼子碉堡约七里路,西边距"贩马灌"(俗地名)鬼子碉堡约六里路。附近有个栗树坳,是宜昌县与当阳县的交界点,也是国统区到沦陷区的卡  相似文献   

20.
王颖 《人民论坛》2011,(7):152-153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对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得人们对旅游经济有了新的认识,使得旅游经济更加具有可持续性。低碳经济必将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将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向着更加环保、更少碳排放以及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