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中曾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调整。第一次出现在1958年至1960年。1958年以来,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加上天灾和当时苏联政府背信弃义,使国民经济主要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建设发生了严重困难,人民生活大幅度下降。1961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认真地分析了经济形势,正式通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14年以来,我国农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经济出现了巨大飞跃。首先是粮食产量在80年代登上两个台阶,即6000亿斤和8000亿斤,1992年达到8851.6亿斤,不仅基本上解决了11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工业化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  相似文献   

3.
王家进 《党史文汇》2007,(10):40-44
山西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条件较差。建国后到60年代初,农业虽有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不能稳产高产。以1958~1961年的粮食总产为例,全省1958年总产为46亿公斤,1959年下降为40.5亿公斤,1960年又下降为33.5亿公斤,1961年略有回升,达到35.5亿公斤。这一问题引起了中共山西省委的深深思考。因此,在1961~1965年对围民经济进行调整时期,省委不仅对全省的农业,生产关系进行了某些调整,而且在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力问题上进行了许多有远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要王任重帮助 湖南解决问题 1961年,是中国3年自然灾害 中最困难的一年。 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给 国民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湖南省 的国民经济形势也十分严竣。工农 业总产值跌到只有54.85亿元,比 1960年下降35.6%。其中农业产值 只相当于1955年的水平,粮食总产 160亿斤,比1951年还少60亿斤,连 续2年饥荒,全部积蓄消耗一空,人 民群众生活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5.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使国民经济付出了沉重代价。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开始纠正经济工作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相似文献   

6.
1958年至1960年间,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跃进”。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大跃进”运动的严重后果,让刘少奇痛心疾首,他开始反思这场运动,提出了许多切中时弊的意见和观点,尽力纠正“左倾”错误路线造成的损失,为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作出了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7.
60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是中国共产党于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经济大调整。这次调整,扭转了国民经济严重的困难局面,对“左”的错误进行部分纠正,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累了富贵的经验。刘少奇在这次国民经济调整中,勇挑重担,勤于思考,敢于纠错,大胆探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深入调查,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处理急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合同,使我国国民经济从1959年起发生困难,到1960年(大跃进的最后一年),我国的经济已陷入极度困难境地。主要农牧产品大幅度减产,出现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危机;生产性基本建设规模膨胀,工业内部比例严重失调;财政收不抵  相似文献   

8.
1958年,在全国“万马奔腾”的形势下,广东也迅速掀起“大跃进”高潮。由于“大跃进”和1959年冬到1960年的“反右倾”的错误,加上特大自然灾害,广东和全国一样,国民经济在1959年至1961年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一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二是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全省粮食非常困难,一些地区出现了水肿病和饿死人畜的非正常死亡现象;三是基建规模过大,投资效益差;四是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充分暴露了“大跃进”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后果。1960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集中精力解决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失调及农业战线上的严重问题。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共产风”要进行全面算帐兑现的指示,中共广东省委于1960年10月,召开潮安、新会、中山等8个县的县委第一书记座谈会,总结“大跃进”以来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作出在9个县开展“以纠正共产风为中心”的整风整社的试点工作。11月,省委召开的区党委、地委第一书记(扩大)会议决定,在今年  相似文献   

9.
1958年至1960年间,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跃进".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10.
从1958年“大跃进”到1960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发展时期。身为党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在这一时期对国家经济建设等重大决策,提出了许多正确  相似文献   

11.
60年代:建设两个1500万亩 稳产高产田,找到了发展 山西农业的根本出路 60年代初期至中期,我国进行的国民经济调整是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以后自我反省而力转危局的一次成功实践。如同全国一样,随着经济调整的逐步发展和深入进行,到1963年,山西的工农业生产开始回升,到1964年国民经济全面好转,到1965年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重新出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人们没有、也不会忘记,国民经济、特别是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十五大报告精神。理解这个问题,要切实把握好两个重点—— 一、深刻理解“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的重要意义。 十五大报告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冠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标题之前;而且在具体阐述时。又特别强调“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包含着十分深刻的意义,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首先,“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农业基础的基础。我国现在已达到12亿人口,根据国际惯例,一个国家人均粮食消耗量达到250—400公斤时,算是处在温饱阶段,达到400—600公斤时,才算进入小康水平。以小康水平低限计算,我国12亿人口,每年粮食消耗量约需9600亿斤;从另一方面看,我国到2010年国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面临一系列困难与问题。为了使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积累和消费等方面的比例更加协调和平衡,陈云在1979年3月首先提出,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1979年至1980年,面对困难和阻力,陈云有压有保,艰难推进经济调整。在重视和加强农业生产,调整农业和工业关系的同时,着力清理和压缩基建项目,并重点保障以宝钢为代表的发展国民经济所必需的重大建设项目。1981年至1983年,陈云提出一系列果断有力的措施,稳步推进经济调整,包括继续压缩基建规模、严格财政信贷管理、加强农业生产、按国家计划进行经济调整、正确处理调整与改革的关系等。通过不断调整,我国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更加协调和平衡,重新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调整中的第一次,是我国的国民经济由遭受挫折到重新振兴的一次重要转变,是中国共产党自己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的一次成功范例。这次调整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在理论上有着重大建树,对以后的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调整期间,陈云为克服大跃进以来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困难局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53年以后,国家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根据国家要求和湖南实际,我省于1955年9月和12月,先后经中共湖南省第七次代表会议和省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编制出《湖南省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纲要》规定:“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农业,重点是发展粮食特别是稻谷生产。要求到195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3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240亿斤。地方工业总产值达6.31亿元。地方工业要积极生  相似文献   

16.
1960年至196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产生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运动错误,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农业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损失。工业原料不足,企业无法继续生产,粮食缺乏,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黑龙江省委带领各级党政干部,同全省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心协力,战胜了历史上罕见的“三年自然灾害”,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调整中的第一次,是我国的国民经济由遭受挫折到重新振兴的一次重要转变,是中国共产党自己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的一次成功范例.这次调整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在理论上有着重大建树,对以后的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调整期间,陈云为克服"大跃进"以来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困难局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崔永琦 《奋斗》2008,(8):32-34
海伦市是国家重要的产粮大市。从1958年全国6亿人口人均海伦一斤粮,到2007年大早之年,海伦粮食总产突破25亿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的海伦为国家的粮食稳定与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围绕农业抓农业是阻碍农业地区经济发展的致命伤。近年来,海伦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化思维,产业化手段抓农业,在工农一体化上抓破题,充分发掘农业资源和存量资产两个优势,综合考虑国家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三年灾荒时期,作为以产粮为主的农业省份,江西每年都承担中央下达的调粮出省任务,如1959年全国15个省发生春荒,即外调13亿斤粮食支援上海等缺粮省市;1960年,全国受灾面积达到9亿多亩(占全国16if,亩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20.
1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起来,加上1959年错误地开展“反右倾”斗争,使主观主义猖獗,实事求是难行。一些敢于讲实话、说实情的干部受到批判。1958年至1960年,党在指导工作上发生了严重失误,加上连续的自然灾害,使我国经济受到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