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圆被劈去了一小半,想找回完整的自己,它到处去寻找自己的碎片。但因为它是不完整的,滚动得非常慢。正因为滚动得很慢,它领略了沿途美丽的风光。但是,当它找到自己的碎片之后,作为一个完整的圆,就滚动得很快,正因为滚动得很快,错过  相似文献   

2.
想和不想我想生病但不想疼我想悃觉但不想耽搁梦里玩耍我想爸爸妈妈但不想他和她见面就吵架鸟飞得好快小鸟快得就像一个幻影这么快,这么快什么也追不上它你肯定没见过的那一只可惜我也没法儿给你证明如果把全世界的雪都堆起来如果把全世界的雪都堆起来做成一个雪人儿和它玩儿陪它说话儿再给它找一个妈妈中最好的妈妈我们的家很难找到在风筝上写上几个大大的字“这是小羊圈胡同乐乐的家”人们抬头看看天顺着风筝的线就拐呀拐的找上门来了我都成了一块冰妈妈开飞车不飞不过瘾飞得太快我都成了一块冰新年音乐会上的老熟人整整等了多半个钟头《…  相似文献   

3.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进入二十一世纪没几天,生活节奏就已经快得让人有点跟不上了。于是,一个悠闲的假期(即使只有几天也好)成了几乎每个人的奢侈享受——要是收不到电子邮件那简直就更完美了。  相似文献   

4.
邓红华  廖昉 《台声》2006,(9):50-54
一种沉默的物体,虚静山中,藏于土里,人类不知其始之生、亦不知其终之灭,经历地球的洪荒年代,走过历史的漫漫长夜,它吸纳了天地日月之精华,所以绚丽瑰丽,色彩缤纷;它具足了泥土性、矿物性、自然性、所以丰富高雅,潇洒自在;它蕴含了无比的神秘性和浪漫性,所以不媚不俗、不同不凡。它是人类静心修行、精神升华的媒介。它就是——石头。  相似文献   

5.
<正>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完美的就是不完美,接纳不完美才是完美。一则有趣的日本故事:茶师千利休的儿子少庵打扫庭园,扫完后,茶师不满意,叫他重做一遍。这次他花了很大功夫,不但把台阶、石灯笼洗刷了很多遍,而且把地扫得不留一枝一叶。当他把成果告诉父亲时,谁知茶师仍不满意。接着,茶师来到庭园中,摇落了一地金色、红色的树叶。千利休其实是想告诉儿子,打扫庭园要把清洁与自然美结合起来,任何求全责备,片面追求绝对完美的做法,只能使身心倍感疲惫,且与完美背道  相似文献   

6.
蓝博洲 《台声》2023,(4):84-93
<正>山上的荒地是什么人来开?地里的鲜花是什么人来栽?什么花儿开放呀结出了自由的果?什么花儿开出呵幸呀幸福来?山上的荒地是我们大伙儿开,地里的鲜花是我们大伙儿栽,民主花儿开放呀结出了自由的果,和平花儿开出幸福呵幸福来。嘿呀嘿呀嘿呀嘿呀嘿呀嘿呀,和平民主的鲜花开,自由幸福的日子来,咱们大伙儿多自在,快来看好花果树呀,让它好好的站起来!站起来呀!站起来!别让它遭灾害!别让它遭灾害!嘿呀,别让它遭灾害!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建党学说内容十分丰富,它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一文中谈到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时指出:“在这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讲得不多,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正是  相似文献   

8.
一、从第一认识圆圈到第二认识圆圈半世纪以前,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概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总规律公式,丰富了列宁关于认识“并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的思想。党史告诉我们,作为认识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道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经历着两个不同的认识圆圈和飞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开始,这是崭新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 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问题,是自有文明史以来的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并且是已基本讲清楚了的。但它在发展中又不断地出现新问题,并且是在解决新问题中不断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与实践是紧密地相互联系和互相作用的;相应也就认为对待它们关系的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但两者的结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解决理论与实践两相脱离问题的过程。不应该设想,也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在前30年大体经历了一个半螺旋型的圆圈;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进入了第二个圆圈的完成阶段。要走好这关键性的一段路程,需要有对结合问题的新认识,并要解决新遇到的“脱离”问题。下面就此谈些个人浅见。一、理论与实践是一种双向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蚂蚁雄兵     
南美的军蚁或非洲的车夫蚁,体型虽小,但它们所组成的蚂蚁雄兵,却让绝人多数的动物望而却步。在幼蚁的分泌物刺激下,军蚁开始成群结队地移动。一支军队约含15万只蚂蚁,带着幼蚁的公蚁在队伍中间,12只排成一列,有着巨大颚部的兵蚁则在前面和两翼护卫。一窝蚂蚁要通过一个地方,需花上好几个钟头。兵蚁一发现食物,大军即会蜂拥而上,片刻将猎物吃得一干二净。蚱蜢、蜥蜴、雏鸟均难逃魔掌,连被拴着的牛羊,它们也照样攻击不误。大多数动物看到这批蚂蚁雄兵,都是走为上策。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曾谈到一种昆虫“细腰蜂”,据先辈们说细腰蜂就是书上说的果赢,纯雌无雄,必须捉螟蛉去做继子。它将小青虫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说道“你我像我”,经过七七四十九天,那青虫也就变成细腰蜂了。所以《诗经》里说:“螟蛉有子,果赢负之。”螟蛉就是桑树上的小青虫。后来法国的昆虫学家发勃耳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小青虫原来被幼蜂当做食料了。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它知道青虫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螯,小青虫便麻痹为不死不活状态,这才在它身上生下蜂…  相似文献   

12.
文章需要摒弃芜杂的成分,从洋洋洒洒数千文到广为称道的精妙之篇,这是一个过程;雕像必须去掉边边角角,才会有生动的形象,不管雕塑家有多不舍;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任何不和谐的音符都是不应该跳跃在里面的……所以我说,完美,其实也是一种取舍。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神奇,有着太多的不可捉摸,我们敬畏它,便虔诚地祈祷自己可以更完美,让生命之神可以颔首。一直很佩服一个人的耐心与毅力。他出生于一个“垃圾”似的家庭,父亲是酒鬼,母亲也不能给他起码的人生启悟。他的童年是粗鲁的,肮脏的,直到有一天从打架斗殴中醒悟。他想拥有一…  相似文献   

13.
海滩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贝壳。一个小男孩每拣起一个.瞧一瞧,然后就随手把它扔掉。就这样,他已经拣了一个下午,却始终没有找到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贝壳。夕阳西下,海与天的颜色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在制度建设上用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共的问题出在哪里?当时的主流媒体几乎众口一词:盖缘西方和平演变战略。这大体也不错。然物必先腐而后虫腐之,自己不倒,别人是推不倒的。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合法性问题值得研究。合法性问题的道理是很简单的。说起来,任何统治都要有根据,都要有“正当理由”,这个“正当理由”一方面得要人民心悦诚服,认为确是那么一回事,即论证合理;另一方面得不时更新,以保证“政治市场”上的“消费者”的效用不至发生递减,即内容合理,二者不可偏废。如果一个政权的合法性衰减,那么要继续维持它,恐怕就得需要极高的统治成本,到不胜负担之…  相似文献   

15.
缺憾是美     
我相信,缺憾是一种美。最美不过夕阳红。太阳在西边的天空洒下一片温馨、从容的光辉,不强烈,却足以渗透每一个人。它让一颗飘浮不定的心趋于平静,让一缕缕沾满灰尘的思绪慢慢沉淀。在如丝绸般平滑的夕阳中,人们享受着余晖的温暖,放松身心,过滤一天来的对与错,在以后的日子里靠近他们所追求的完美。太阳的缺憾就在它西下的时候,就在它终将落下山头的时候,它不愿意离开被它赠予生机的大地,尽管它不知道,在人们的眼中,它有多完美。残阳,让我想起残年。处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多少有些缺憾,毕竟,生命是最宝贵的。但不同的是,他们可以却尽情地享受各…  相似文献   

16.
冬天的花儿     
蝈蝈 《人民公安》2006,(20):55-55
许多花儿到了冬天就只剩下枯萎的或者简单地绿着的身体。有些观叶植物却是一如既往地绿油油地生长。开花在冬天是一件奢侈的想法。这和人类是十分相像的,人在冬天是决计不会和自己的身体过意不去的,大都会厚衣加身,御寒冷于体外。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女子即便是在冬天也会“美丽冻人”,让人感到一种悄然发生的变化。而作为只有生命没有情感的花儿来说,迎风歌唱无异于自我毁灭。在春夏秋三季把身体里的美全部绽放之后,花儿们利用冬天休养生息,以便来年更好地表现自身之美。温室里的花儿却不是这样的,她们像季风一样失去了约束力。我不是…  相似文献   

17.
一个单位也好,一个地区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其发展状况取决于是否能够把最聪明、最能干、最有创造力的人用起来。邓小平理论要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中国的一批能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中国才能发展得如此之快。  相似文献   

18.
丝丝入扣     
据说在维多利亚时代,女人的装束是层层叠叠十分严密,所以后来就诞生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内衣品牌叫“维多利亚的秘密”。身体的秘密,只有它最清楚。优雅、热情、挑逗……不安分地散发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维多利亚的秘密,为你与你的另外一半做出完美的连结。  相似文献   

19.
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教授认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公元后的一千四百年的过程中一直比西方先进,重要原因是中国拥有比西方文化完美得多的悠久文化。李约瑟教授在他的《天朝的技术与思想》一文中指出,中国的文化在五个方面为世界科学思想形成作出了贡献。 (一>中国社会重视伦理观念,中国人不相信超自然的力量,也不把自然科学看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所以,中国的“科学之王”既不是神学,也不是物理学,而是历史学。 <二>中国的伦理观是基于“性善”的信念。“为人民服务”这句当代中国名言,最明确地表  相似文献   

20.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全军为上,破军次 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大凡用兵的法则,使敌国完整地屈服是上策,起兵去击破那个国家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完整地屈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完整地屈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