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除了八路军、新四军之外,中国共产党还领导了山西新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抗日纵队等多支人民武装。这些部队都实行了党的绝对领导制度,但在具体的领导体制上各有特色。山西新军193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合作,建立了一支名义上是阎锡山的部队,实际上是中共领导的抗日人民武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也就是山西新军。  相似文献   

2.
李敏 《党史文汇》2006,(6):52-52
《党史文汇》今年第四期刊登的《共产党领导山西新军的历史经验》一文,如实地反映了山西新军的历程以及为保证党对新军的实际领导而对一些旧军官的反动行为进行斗争的真实情况。我作为山西新军决死队的一名老队员,看了很感亲切、很受教育、深有启发。山西新军中的决死队是薄一波等同志受党的委派组成党的公开工作委员会,与阎锡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后,利用这一形式组建起来的有别于山西旧军的一支新型军队。它在党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配合八路军在山西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文革”中,林彪、“四人帮”将山西新军中的…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 ,面对山西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复杂矛盾 ,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构思了一个“新策略”。在抗日的交叉点上 ,他首选共产党人薄一波来实施这一“新策略”。薄一波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回到山西 ,与阎锡山成功地建立了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鉴于山西工作的特殊性 ,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由薄一波领导组建一个独立的公开工作系统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薄一波利用自己的“特殊关系” ,依托牺盟会和山西新军 ,采取“特殊的工作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薄一波领导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从山西的实际情况出发 ,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高度地统一起来 ,找到了解决山西问题的特殊方法 ,从而在山西抗战和统一战线工作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山西危在旦夕。在此情况下,阎锡山和薄一波协商组建新军,后经阎同意,先试建一个总队(团),定名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1937年8月1日,山西第一支新军决死队宣告成立。为确保党对山西新军的领导,把其建成真正的抗日武装,薄一波在组建过程中,经过对阎锡山邀其回晋并让其接办牺盟会和组建新军的深刻分析,向阎提出并经阎同意,在山西新军中  相似文献   

5.
<正>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又称"山西新军",是抗日战争初期由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的战斗在华北抗日战场上的一支抗日武装。1937年七七事变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迫于形势,接受了共产党人薄一波等关于组建山西新军的建议,并委托薄一波负责。1937年8月1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在太原成立。同年11月,发展到4个纵队。其时,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九师派遣大批军政干部参加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1937年秋,山西军阀阎锡山在中共影响和帮助下,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又称山西新军),1938年总兵力发展到26个团,编为四个纵队;共产党员薄一波为第一纵队队长兼政治委员,活动在太岳地区。新军名义上届阎锡山领导。1939年秋,阎锡山让薄一波参加他的“秋林会议”(陕西宜川县秋林镇)。一天早晨,阎锡山正在房中洗脸,薄一波走了进去。“你那个地方有没有共产党?”阎锡山一面洗脸一面问。薄一波很敏感地意识到,这是阎老西对他不放心,有意出个难题试探他。他很巧妙地答:“我怀疑我那个地方一定有共产党,对这个…  相似文献   

7.
薄一波同志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为共和国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回到山西,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成功地建立了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利用自己的“特殊关系”,依托牺盟会和山西新军,采取“特殊的工作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党的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高度地统一起来,从而为山西抗战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薄一波,山西定襄人, 1908年出生。 1922年考入山西省立国民师范读书。 192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  相似文献   

8.
山西一直由军阀阎锡山统治,他控制了军政、经济等大权,形成比较稳固的地方势力.日寇进犯,他没有后退之地,蒋介石又借机想吃掉他.刘少奇看清楚阎锡山的这个处境,分析他为了自保,联共抗战是可能的.早在1936年下半年,就指示刚出狱的薄一波接受阎锡山的邀请,回山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把大批党员干部安排到牺盟会组织里,创建了“新军”.这些组织和武装,名义上都是阎锡山直接领导的,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在抗日前线的山西,曾有过由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担任会长而实际则由中共领导的抗日进步团体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曾有过中共同晋、察、绥三省政府代表、战地驻军及各界代表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还曾有过在中共提议下经阎锡山批准而成立的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为主的山西人民抗日武装山西新军。这些组织在中共山西民主革命史抗日战争阶段呈现出显著的地方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和阎锡山当局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而不是阎锡山制定了新策略,请…  相似文献   

10.
中条山,横亘于三晋大地南部,屹立在波涛滚滚的九曲黄河北岸。它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敌后的重要抗日游击战场之一。这里的抗日游击战经历了高潮、挫折和再高潮三个阶段。本文对中条山抗日游击战的发展情况及其复杂性加以研究。一、第一个高潮抗日战争爆发至1939年“十二月事变”前,是中条山抗日游击战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一阶段中条山的抗日游击战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牺盟会”的名义摘起来的。1936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同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合作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1.
难忘的回忆     
1939年12月,在汪精卫叛变投敌和蒋介石第一次反共高潮的影响下,阎锡山悍然下令进攻我抗日新军决死队,杀害我大批抗日军民,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山西十二月政变”。山西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反映山西新军的光辉历史,总结山西新军的历史经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山西省委均把“山西新军”列为史料专题,1984年成立了由薄一波等14位同志组成的新军史料征集指导组和专门的办公室。7年来,已征集编写出新军综述、旅史、团史、直属单位史、大事记、组织序列表、党组织史资料、部队实力统计、战役战斗统计、团以上干部名录、烈士名录、部分团以上干部经历、历史文献、各种历史资料、革命回忆录及图片(370余幅)等1700  相似文献   

13.
在我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上 ,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可以说独树一帜 ,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及其晋绥军公开合作建立的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 (简称战动总会 ) ,在一个战区范围内开国共正式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之先河 ,为抗战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全国统一战线之模范”,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在 193 9年 6月 ,战动总会成立还不满两年 ,阎锡山就下令将其解散。当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从民族利益的高度出发 ,审时度势 ,作出了必要…  相似文献   

14.
阎锡山接受中共代表薄一波的约法三章,与中共建立了统一战线之后,的确能以民族大义为重,实实在在地进行了三年卓有成效的抗战。他为应付时局,放手让薄一波组建新军,推动了山西抗日力量的蓬勃发展。阎锡山与中共在山西抗日战场上的三年合作,可谓功勋卓  相似文献   

15.
罗晓红 《党史文苑》2010,(11):49-52
阎锡山接受中共代表薄一波的"约法三章",与中共建立了统一战线之后,的确能以民族大义为重,实实在在地进行了三年卓有成效的抗战。他为应付时局,放手让薄一波组建新军,推动了山西抗日力量的蓬勃发展。阎锡山与中共在山西抗日战场上的三年合作,  相似文献   

16.
正1949年5月1日,国民党政权在山西的最后一个据点大同和平解放,山西全境解放。这是山西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国民党及其代理人阎锡山对山西统治38年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山西取得基本胜利。从此,山西人民久已渴望的和平建设局面终于到来。9月1日,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军区正式宣告成立。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从此,人民翻身作主人,大道宽阔向未来。从此,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全面建设新山西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17.
1938年2月,我随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朱瑞和晋豫特委书记聂真前往山西阳城组建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历任唐天际司令员领导的晋豫边游击支队秘书主任、通讯科长。在任秘书主任期间,我曾代表八路军手持朱德总司令亲笔信函与国民党十四军军长陈铁、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谈判交涉,揭露蒋阎反共降日阴谋,呼吁团结抗日,反对制造摩擦;也曾与副司令员方升普一道面见阎锡山的“反共将军”孙楚,反对阎锡山导演“山西十二月事变”;在同国民党军队组成抗日统一战线方面也做过一些工作。1940年元月初,我地方党晋城阳城沁水三县联合办事处…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7日晚上,太原山西国民师范礼堂内人声喧哗,气氛热烈。牺盟总会正在举行欢送军政训练班王镛等13名东北籍学员北上抗日的大会。同一天,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阎锡山对战争是有预料的,他把薄一波请回山西和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成立牺盟会、办“军政训练班”,都是为应对战争做的准备。但阎锡山的嫡系们并不了解他的一番苦心,纷纷要求把薄一波赶走。当阎锡山看到东花园官邸跪了一地“请愿”的晋绥军将领时,大为恼火,他骂他们“目光短浅,糊涂”……阎锡山还是要用薄一波的。芦沟桥事变刚爆发,阎锡山就急…  相似文献   

19.
在解放战争时期,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为了中华民族的兴盛崛起,毅然脱离国民党阵营,率部起义。加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队伍中来。其中,有12位国民党将军,不但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而且成为了人民解放军军长。军长,一军之长。把一个军的部队交给前政权的将军指挥,古今中外,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才有如此博大的胸怀,才有民国将军成为共和国军长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20.
1917年阎锡山总揽大权之后,具备了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扩张的基本条件,于是便着手筹划经营山西。根据当时国内形势和山西人民的心理状态,以及山西特殊的地理环境,他提出了“保境安民”的主张,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对阎锡山的“保境安民”主张,究竟应该如何评价,特别对其作用应该如何评价? 多年来,山西政界,史学界一直存在着分歧。大多数人对此完全予以否定,部分人认为应该客观分析,不应一概否定。下面我就对阎锡山的“保境安民”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