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一座城市有着独属于它自己的文化记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那些曾经发生过的史实,蕴藏在一件件器物中,或沉淀在泛黄的史籍里。有人说,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而对于一座城市,最容易让人们记住的也是属于它最自己、最为独特的民俗。当我们翻开一个城市  相似文献   

2.
张艺谋与姜文都是当下中国电影领域有影响力的导演,二人曾合作过《红高粱》《有话好好说》。姜文身上流露出的自由情感和理想主义是张艺谋对他产生高度认同感的内在缘由,而张艺谋对影像语言的不断探索激发了姜文,并促使姜文对张艺谋产生认同。成长环境的差异和独特鲜明的个性是二人逐渐走向疏离的基本原因,但致使二人走向最终疏离的原因是各自建构了一个风格独特的电影宇宙。随着姜文电影王国的建立,张艺谋也逐渐完成了属于他的时代责任。那么对姜文来说,属于他的时代使命正在不远处,我们期待中国电影界涌现出更多这样优秀而坚守自我创作个性的导演。  相似文献   

3.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 1830年10月—1835年9月马克思在特利尔中学读书,毕业时写了《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其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表明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有伟大的抱负。 1835年10月  相似文献   

4.
正守望家园或许是诗人的一种天性。因为,家园的力量总是能够带给我们母性般的安全感,同时能够充分显示出诗人所指认的生活理想与人生价值。诗人汤松波在从故乡到他乡再到"故乡"的特殊经历中,找到了独属于他自己的意象资源,便以极具穿透力、饱含沉郁浑厚的情感,浸润着时间浓度的语言,创作了散文诗集《大风吹过故乡》。  相似文献   

5.
据何其芳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讲话中有些生动的譬喻,包含着深刻的内容,虽然后来《讲话》正式发表时没有这些话,但使听过的人永远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6.
《圣经》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伟大巨著。它大致分为《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共 66卷。在这浩瀚恢宏的篇幅中 ,一部宗教的史诗一直从太初写到罗马传教。其中的故事、格言、典故、传说等构成了“圣经文学”,对西方语言文化尤其是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习语、谚语和文学作品都源自《圣经》 ,现在我们通过几个实例来探寻《圣经》对现代语言和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一 源自《圣经》的习语范克 (Funk)在《词源》一书中说 :“词汇常常隐藏着传奇故事 ,它往往把我们引入神话和历史 ,使我们了解伟大的人物和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7.
2000年2月 ,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 ,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第1页)。5月 ,他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进一步强调 :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上 ,我们党要解决好诸多复杂矛盾和困难 ,经受住新的考验和…  相似文献   

8.
中安 《乡音》2006,(12)
从“文革”结束的1976年到2006年,这30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代。当代中国出版社新出版的《精神历程——36位中国当代学人自述》一书,采用由36位知名学者口述历史的方式,代表性地记录了中国社会转型30年来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本书编者、新京报资深评论编辑曹保印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这36位知名学者的个人思想独白,真实地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某些不可磨灭的思想脉动。亲身经历了一幕幕历史的现场,这些学者在内心深处忠实地记录着这个时代,即使在境遇最为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停止对国运民生的观察与思索。王学泰和李楯是本书作者中最…  相似文献   

9.
《离骚》是一部伟大的艺术悲剧,它具有惊人的艺术魅力,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评价极高。司马迁说它“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鲁迅赞它“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离骚》深刻地反映了屈原的生活真实和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的真实。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使读者激愤,他高贵的品质使读者心灵受到美的陶冶而兴起“尽忠疾邪之意”,使人产生美德。为追求真理而殉身的悲剧是最广泛最深刻的悲剧,《离骚》所描写的是主义公为追求真理而同邪恶势力终生斗争的悲剧,因此,它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和极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感悟90年     
《上海支部生活》2011,(7):14-17
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如同一幕幕实景剧,展现出中国共产党这面鲜亮“旗帜”的独特魅力。而在宏大叙事的背后,那些向往幸福生活的普普通通的中国老百姓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以及由这些点滴变化孕育的蓬勃向上的精,气神,带给我们的是最朴素,最真实的感动.  相似文献   

11.
《婴宁》的文化意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本文试从文化学的视角,对其蕴含的深层意义作一番探讨。 一 每一个时代的艺术总是或多或少的浸透着它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那么,《婴宁》又反映了它产生的那个时代的什么文化精神呢?这是我们理解《婴宁》文化意涵的起点。 作品的主人公婴宁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笑,婴宁善笑,“笑声嫣然,狂而不损其媚”。她想笑就笑,任其内心的情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的时代需要产生怎样的人才呢?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第一篇论文中指出:文艺复兴时代“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进入了新千年、新世纪 ,上世纪末被西方公众评选为千年伟人和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的马克思和他创立的学说 ,是否会随着千年更迭、世纪交替而推移到时代的后面而成为应该送进博物馆的一块化石呢 ?凡是对当今时代的问题、历史走向和人类命运作了缜密思考 ,同时对马克思的学说作了深入研究的人 ,都会作出断然否定的回答。法国哲学家萨特说 ,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 ,它没有被超越 ,因为产生它的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美国经济学家、哲学和法学博士罗伯特·海尔布隆纳说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历史…  相似文献   

14.
“表面的安宁永远是虚幻的。”能说出这种话的人,不简单。黄仁宇就属于这种不简单的人,他是《万历十五年》一书的作者。他站得高,所以看得清楚。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文化学家萨丕尔说过:“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从这一种意义上说,语言史和文化史沿着平行的路线前进。”(《语言论》)。考察苗族的古代文化,除了从汉文献中批判地取出以及从地下考古以外,我们也只能从语言  相似文献   

16.
《青年探索》创刊十五年了。 十五年前,《青年探索》创刊主编朱小丹在发刊词说:“探索青年,就是探索时代、社会和未来”。我们受命于时代,也受命于我们的同代人。我们将以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尽责社会,开拓未来。因为,我们同样属于青年。 我们属于青年,因为我们热爱青年。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生气的力量,青年是社会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现在是畅销书时代。而为大多数人所共同热衷的文字又并非是独特文学风格繁衍的产物。于是亲近历史之大家,回顾他们的人品与文品成了世纪末情绪流露之一种。另外对更加世俗化的社会及其所产生的文字,人们倒因了普遍的价值观念的提升而有了距离。此时,若能退一步冷静地旁观,由时代及文学,由文学及生活及自身,也未尝不是享有独立精神方式之一种。或者这就是诗人钟鸣《旁观者》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1971年,这首脍炙人口的《乡愁》一经发表,就在华语世界里掀起了巨大的情感共鸣,也使余光中先生赢得了"乡愁诗人"的美誉。携着一缕淡淡的乡愁,先生在冬日的一个上午平静地走了,却将悠远的诗心、隽永的哲思永远地留给了我们。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对于漂泊的游子来说,故乡,永远是一帧珍贵的水墨丹青画,  相似文献   

19.
《友声》1996,(2)
1995年12月,当对外友协副会长陈昊苏率领代表团访问希腊,出席第三届欧中贸易、金融、科技合作国际会议之际,他的诗集《追寻神迹——希腊之旅》在雅典出版了。这部诗集是他两年以前即1993年9月第一次访问希腊时写的。他先用中文写成,然后由友人译成希腊文,又由箸名的希腊诗人西亚多·派特瑞卡瑞阿斯加以改编润色。这本中希文对照的诗集引起希腊朋友的重视。西亚多·派特瑞卡端阿斯说:这部诗集体现出“诗人的灵魂在接触希腊(古希腊及现代希腊)所经历的震撼,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回应着这种震撼,它表明希腊从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伟大国家中国得到了一位知音。”征得陈吴苏副会长的同意,现转载他为诗集所撰写的序言和其中的一首诗《眺望爱琴海》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是这样巧合 :八年前的春天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八年后 ,在千年世纪交替的春天 ,江泽民同志视察南方 ,在粤沪江浙发表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谈话。江泽民同志说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送给千年世纪的一份理论厚礼。毛泽东同志在四十年前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过 :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