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经,他对中国有着很深的偏见。但是当他大胆地踏上中国领土,亲眼目睹了真实的中国之后,他不仅一改过去对中国根深蒂固的观点,而且还深深地爱上了中国,并渴望成为中国公民,渴望将自己的财富回报给中国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是大势所趋,它为世界所广泛关注。世贸组织总干事迈克尔·穆尔今年5月在致电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时说:“中国加入WTO至关重要”,6月初他又说:“如果没有中国参加,我们就不会是一个‘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WTO,对WTO和它的成员更重要,因为没有中国的加入,世贸体制不可能真正完善。其实,中国加入WTO是一举多赢的大好事,是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长远发展的共同需要,完全符合中国以及世贸组织各成员国的根本利益。加入WTO,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20多年的必然结果;而加入WTO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  相似文献   

3.
1990年中国与新加坡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新加坡商家掀起了“投资中国热”。目前,新加坡成为中国第四大外资来源,至1999年底,新加坡在中国的累计投资金额达332.6亿美元,实际投入金额148.2亿美元。本文将介绍一些新加坡商家如何拓展中国市场,如何在中国一些新领域运用新手法展开活动,以及他们在中国经商的酸甜苦辣,这对于投资中国的商家和中国有关部门会有诸多启迪。 一、在那做生意的好地方 新加坡捷成地毯老板陈鹏源,谈起在中国投资,他说“难,也很辛苦…  相似文献   

4.
“七七事变”前,中国对外贸易极其顺畅。而“七七事变”一改过去中国贸易顺畅的状况,给中国对外贸易以致命的打击。战争使中国整体贸易额骤减,呈现严重入超,造成中国对外贸易畸形发展,同时使其它各国对华贸易商品种类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日本对中国的密输贸易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02—2021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相关数据,在分析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发展的基础上,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出口贸易潜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年间,中国对东盟贸易出口呈逐年增长态势,双边贸易产业互补性大于产业竞争性。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规模、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对中国贸易出口额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较大,双边贸易存在广泛的合作领域。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发展,双方应加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双边关系,高质量地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共同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同时,中国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提高中国对东盟贸易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华人占其总人口的34%,年龄大一点的华人购买中国工艺品的欲望很高,他们希望买到货真价实的中国货,以此来寄托对中国的思念。这部分人在购买工艺品时,非常注重产品是不是真的从中国本土来的,有没有中国商标,如紫砂壶在马来西亚很受欢迎,但壶底一定要有“中国宜兴”的刻字,字迹如不清晰就很难销出去,一些中年人在买中国工艺品时,常常讲,他们爷爷是“买猪仔”(即卖苦工)卖过来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CAFTA框架下的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发展概况 2001年,中国和东盟就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问题达成共识,至2010年将建成CAFTA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于2002年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平均每年以21%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移民东南亚历史,根据其动力和规模,可分为四次大潮。东南亚为中国海外移民的最主要目的地。中国人大规模移民东南亚始于17世纪,盛于20世纪上半叶,历三波移民高潮。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中国改革开放前,移民东南亚工程中断。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及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飞速发展,中国人重启移民东南亚热潮。虽然推动不同时期的移民潮各有其不同的国内外因素,但就四次大规模移民潮而言,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发展和合作都是主要动力之一。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如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保持良好,前往东南亚的移民潮仍将继续。与此同时,东南亚各国进入中国的移民也将日益增多,并呈加速之势。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纵横》2001,(1):25-26
据越南《投资报》报道,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国,但中国也是水产品消费的大市场。据统计,中国人均年消费水产品32.7公斤(世界人均年消费水产品为20公斤),仅1999年,中国进口水产品135万吨,价值129亿美元。近年来,中国为加强对海洋渔业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每年休渔2—3个月,  相似文献   

10.
自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日益紧密,中国的联 合国研究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深入发展。如果以时间为轴,从机构、学者、成果三个方面对中国 的联合国研究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中国联合国研究的显著特点:从研究视角来看,中国的联合国研 究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较为紧密,这使得学者偏重政策性研究,其目的在于为中国外交服务,并非纯 粹学术研究;从研究领域来看,当前中国联合国研究的关注领域相对广泛;从研究资金来看,联合 国研究资金相对缺乏,当前资金主要来自个人或研究团体的自筹;从联合国研究现状看,当前中国 的联合国研究仍然呈现出“既前沿又边缘”的特点,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尚未达到“显学” 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分析为何东盟国家曾经将中国视为威胁,如今却转变观念,将中国视为促进地区稳定和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第一部分将阐述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官方立场的变化,即从“中国威胁论”向“中国机会论”的转变。在80年代,当中国的经济开放促进了其与南部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时,这种观念的转变尤为突出。第二部分认为,在欧美日经济发展呈现出保护主义趋势,并遭遇发展瓶颈的情况下,中国的发展为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契机。同时,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从地区的不稳定根源向地区安全保障者转化的原因。第三部分指出,尽管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建立起了特殊关系,但中国无法排斥其他大国,尤其是日本与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不仅一举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民主共和国,沉重打击了压迫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且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对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北周边的安全形势是形成中国西北周边安全战略的现实基础。当前,中国西北周边地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价值不断提升,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中国西北周边安全形势相对平稳,但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呈现出新形势。基于理论和现实的需要,中国西北周边安全战略成为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在维护区域安全和促进区域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上海合作组织具有安全功能,其成立和发展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中国西北周边安全战略需求,可以将其作为中国区域安全战略的支撑平台之一,但不能作为中国西北周边安全战略的独立支撑平台。这是由中国西北周边安全战略需求、中国西北周边安全形势以及上海合作组织自身状况和多边机制特点所决定的。中国在与周边国家打交道时,如果需要各国共同协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就在多边机制下进行合作;如果在双边条件下更有利于解决的问题,就拿到双边机制上来解决。为了更好地构建中国西北周边安全环境,应该以更高、更广的视野观察中国西北周边安全局势,以更加开阔的战略思维来思考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陈向阳 《亚非纵横》2012,(1):30-34,60,62
随着中国崛起、亚洲振兴与美国“重返”,中国的周边环境正在发生结构性的重大变化,中国、中国邻国与美国三方之间复杂互动,中国在周边机遇与挑战交织联动,中国应加快制定并实施“周边战略”,通过主动经营赢得战略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叶海林  李铭恩 《拉丁美洲研究》2023,(1):28-49+153-154
中共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周边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念与实践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在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效应相互叠加的背景下,美国通过调整“印太战略”收紧对华政策,不但导致中美关系严重倒退,也使中国周边环境受到了强烈扰动。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推动的“印太战略”摆出了“常山之蛇”阵势,这一战略在手段运用和地域分布上存在多点布局、缺乏重心的缺陷,很难充分发挥美国联盟体系的整体力量。然而,它仍对中国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主要表现在中国周边地区主要行为体随美国战略调整而出现的因应策略变化,给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在中美矛盾激化背景下,中国需要更加重视经略周边,这要求中国转变周边安全工作思路,实现从维护周边稳定到塑造安全秩序的思路转变,强化对周边秩序的塑造和引领能力,打造中国周边安全架构的伙伴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在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同时,竟然不顾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对,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在中国及日本国内大规模从事生化武器的研究,并在侵华战争中进行残酷的细菌战与化学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至今仍有大量的化学弹药遗留在中国,依然对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现实威胁和伤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下半个世纪以来,东盟国家与日本建立了联系紧密的经济关系。但自2000年以来,随着东盟与中国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特别是2002年东盟与中国签订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以后,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额急剧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也在不断地扩大与深化(如2005年以后中国成为对老挝投资的最大国)。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我国外交学研究机构得以组建,专业期刊杂志纷纷创办,还出现了许多享 有较高学术声望的学者。抗战时期中国的外交学研究,既推动了中国外交学的发展,也促使中国人 的外交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更为中国的抗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力量。由于受限于当时极端恶劣的 国内国际环境,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学也出现了一些缺失,如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学术性不足等  相似文献   

19.
世界进入新世纪,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中国外交纵横捭阖引人注目。这要归功于中国外交突出一个“和”字。“和”是中国处理同各同关系的原则,也是对待国际关系的原则。中国外交的这一特色,来源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也来源于中国的古老哲学和巾华民族对世界的崇高理想。  相似文献   

20.
由于以漳州月港为起点,马尼拉为中点,阿卡普尔科为终点的中国——菲律宾——墨西哥的大帆船贸易航路的开辟,福建在中国与拉丁美洲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桥梁作用。首先,大量的中国丝绸和瓷器通过福建输入拉美,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而且促进了拉美经济的发展;同时,拉丁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次,天主教传教士沿着大帆船贸易航路来到福建,扩大了双方的宗教文化交流。第三,福建移民移居拉丁美洲,将中国文化传入拉丁美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