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春元 《新湘评论》2013,(23):42-43
这是毛泽东在那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刚刚拉开序幕时,第一次公开谈起了自己的性格特点。从他一番自喻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的性格是很有个性的,是多元的,多色调的,也是复杂的。“虎气”与“猴气”之说,虽然有调侃之味,但这个自我评价,对于毛泽东的个性来说,的确是比较中肯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和斯大林作为中苏两个大团、两个大党的领导人,曾经有过不寻常的交往,结下了不平常的关系。透过这些关系,折射出中苏两党、两日之间的许多恩恩怨怨、去非曲直。“一生写过三批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曾经坦言“一生写过三篇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解释三篇文章写作的深层背景说:“第一篇在延安,1939年斯大林60寿辰时写的”,当时欧战爆发,苏联需要我们的支持,我“抛弃个人感情,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祝寿”。“第二篇在莫斯科,是1949年他70寿辰…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不愿成为特殊的客人。1931年4月的一天,中央红军在东固准备迎击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毛泽东到红三军团4师2团检查战备工作。中饭时,团长叶长庚到伙房,把自己的2斤腊肉拿出来招待他尊敬的“毛委员”。毛泽东吃饭时,看见别人是一碗竹笋炒豆腐,自己则多一大盘腊肉,他微笑地问道:“叶团长,怎么搞我特殊化哟?”彭德怀军团长也道:“咱们红军可是官兵一致呀/叶长庚连忙解释:“首长,这腊肉是我自掏腰包买的。”毛泽东听了,端起腊肉,对其他干部战士说:“你们团长请客,每人吃一块……”毛泽东下基层也不白吃白住。1933年…  相似文献   

4.
在毛泽东的著作中虽没有关于广告的专论,但透过许多历史资料和事件,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广告的重视以及广告对他的生活、革命工作有过重要的影响。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接触广告,该是在1912年春。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坐上了总统的宝座,当了半年兵的毛泽东认为“革命已经过去,于是脱离军队,决定回去念书”但毛泽东不知道过什么学校好,因为他“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来判断学校的优势,对自己究竟想做什么也没有明确主见”这时,广告帮助了他,毛泽东1936年曾回忆说:“我开始注意报纸上的广告那时候,办了许多学校,通过报纸广告招林新生…  相似文献   

5.
《湘潮》1988,(12)
一作为毛泽东生前的贴身卫士,他不满意银幕上“主席”的形象:“貌合神离,缺少血肉和性格”。“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但他确确实实是伟人,极伟大的人。”卫士长李银桥回来了。拿起我写好的决心书:“我西生自己也要保护好毛主席。”  相似文献   

6.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与郭沫若这两位以革命救国为己任的战斗者,在大革命的高潮中相识、相知,随后在各自的岗位上用枪和笔并肩作战。他们的思想和心灵是息息相通的。然而,在革命胜利后,郭沫若紧眼毛泽东,使自己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说的“以毛泽东的意见为意见”,结果是,毛泽东正确,郭沫若正确,毛泽东犯错误,郭沫若也随之犯错误。  相似文献   

7.
初识鄢文松     
鄢文松是个有争议的人物。照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纯粹的“国有企业的厂长”,但他也直言不讳地坦言,“有人说我是地地道道的‘左派’”。   其实,一见到鄢文松,原来那种“有争议”人物的感觉即刻烟消雾散了。坐在厂长办公室,见这位鄢厂长一脸的严肃、一身随便套在身上又有多处磨得微微发亮而未作干洗等整理的衣服,再加上一杆用来抽磨砂黄果树香烟的十分抢眼的水烟枪和地上一小摊从烟枪里迸出的水,那种与众不同便跃然而出。可仅从这点来认识这位鼎鼎有名的厂长也太为肤浅了。要知道,厂里职工居住的小区里文…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的求学经历是“六年孔夫子,七年洋学堂”,他交往最多、通信最多、唱和最多的老同学是周世钊。两人既是经常作诗填词应对唱和的诗友,又是相处融洽无话不谈的知己。周世钊曾被毛泽东称为“贤者与能者可以兼的人”[1],他与毛泽东有着许多共同的观点、思想和经历,但是他也从不掩饰自己的不同见解,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畏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一生雄才大略、豪气干云,他的行事作风也令人惊叹。 不摸枪 毛泽东在回忆往事时曾说过:我一辈子从不摸枪。一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坚定信念者、具体实践时却从不摸枪,这足可察见伟人的智慧!毛泽东不摸枪,是因为他讨厌枪、鄙视枪,虽然“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他的至理名言,枪是他的朋友,但他就像子弹一样洞穿了枪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14,(4):60-61
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也在于他们及其后人精心培育的良好家风。低调、清廉、守法、自立、诚实、正直……伟人家风,令人动容,也令人心生感慨。 毛泽东:“不能说你是毛泽东的子女。” 毛泽东从来都不允许他的儿女以他的名义、地位、权势去为自己谋私利。“工作了,对同志们说时,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毛泽东在毛岸英参加工作时告诫儿子。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合作化高潮中的防“左”及其未能贯彻下去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的农村合作化高潮,是毛泽东发动和指导的。在高潮兴起时,毛泽东一方面为自己的创造——农村合作化高潮而高兴,另一方面他也警惕着“左”倾偏向的出现,他在大力反右的同时,在一些场合也提出了防“左”纠“左”的问题。但是十分遗憾的是,毛泽东的防“左”和纠“左”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一生中想得最多的是群众,他始终都在践履自己提倡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他喜欢和群众谈心,了解民情民意;他看到群众有困难,比自己有困难还着急;他看到穷苦百姓流泪,自己也禁不住泪流满面……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是这样和群众心相连,情相牵——“你是咱们的人”1938年初夏的一天,延安桥儿沟,揽工出身的庄稼汉赵南西正在公路旁锄芝麻。“嘟!嘟!”突然从城里驶来一辆汽车。那时候,汽车在延安很稀罕,老赵停下锄,站在那里张望。汽车驶到他的地边时,忽然停住,车里下来几个首长模样的人,朝他走来。老赵只…  相似文献   

13.
书法在毛泽东是“余事”,他也无心当书法家。在他的大量珍贵遗产中毛泽东书法只是“一粟”,但这足以一瞩毛泽东恣肆雄浑洒脱无羁的艺术风采,感受毛泽东引领时代前进的胸襟和情感世界的一角。毛泽东书法中鲜明的个性、创造性与中国优秀的古典精神完美融合,提供了文化建设和书法创新的美学源泉。毛泽东把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写字儿”,与伟大的革命实践和艺术创作结合起来,创造了自己“雄纳天地,韵溯古今”的书法艺术世界。 继承创新:吞吐古今与涵化中国精神风骨的大家  相似文献   

14.
孟红 《党史文苑》2023,(12):43-46
<正>毛泽东严于自律,制定过诸多律己治家的“约法三章”,从某种程度上助力他成为治国安邦的成大事者。对自己及全党严格“约法三章”延安时期,毛泽东50岁生日之际,时任中宣部代理部长凯丰致信欲给他庆寿。毛泽东看信后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回信说:“生日决定不做。做生的太多了,会生出不良影响。目前是内外困难的时候,时机也不好。”谢绝的理由,一是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15.
涤生 《党史纵横》2005,(9):31-36
“文革”中,依照毛泽东搞“文化大革命”的思路,中国的大中专学校经历了从停课到复课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毛泽东怀着良好愿望,决心搞好“教育革命”的许多想法,也表明失控的“文化大革命”使毛泽东的想法不能实现,甚至走向反面。毛泽东早就对过去旧的教育制度不满意,他有一个“教育革命”的思路毛泽东在他青年时代接受旧教育时,就对旧的教育制度十分不满。他曾用干脆不进学校读书而是自己每天到长沙定王台去自学的办法进行反叛。后来,在父亲停止供他学费的威胁下,他才又进入学校去读书。但毛泽东对旧教育制度的不满始终存在。新中国…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十八年了,毛泽东同志去世也已十八年了。对于这场“大革命”,对于毛泽东同志的晚年功过,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已经做了结论。这个结论是实事求是的,因而是完全正确的。这场“文化大革命”确如《决议》所说的,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无论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还是对于毛泽东同志个人来说,它都是一场巨大的悲剧。毛泽东同志在他晚年病重之际,曾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他对华国锋等人说:“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了那么几…  相似文献   

17.
9月29日午后,工农革命军抵达永新县境的三湾、在这个群山环抱的村落宿下营来,这儿离宁冈只半天路程了。毛泽东住在村中的“协盛和”杂货铺,他向店老板借笔墨写信。未写之前,坐于桌前思虑着。前去以宁冈为中心区域的井冈山的方略确定下来以后,毛泽东无暇顾三虑四了,也觉得与余洒度、苏先使的争论已没有多大的意义,现在只有不再犹豫地去实现自己大革命失败后就萌生的“上山”思想。他很是后悔,为什么不早想到井冈山?他也承认,虽说自己早就想到乡村区域去(亦即上山)的念头,但这种念头要在一定的时候,受到一定外部事物的影响才能…  相似文献   

18.
陈昊 《党史文苑》2008,(11):21-26
毛泽东晚年选定华国锋当自己的接班人,并将他调到北京,进入中央领导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1976年4月担任党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叶剑英等老干部是真心诚意地支持华国锋工作的。“四人帮”虽然心里不服气,但在表面上也服从华国锋,甚至还有要拉华国锋入伙的打算,至少在公开场合,他们是表现出服从华国锋领导的样子的。有这样一件事可以证明毛泽东在世时“四人帮”在表面上是服从华国锋的领导的:  相似文献   

19.
《沉思录》是被温家宝总理至少研读了一百遍的枕边书,也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坦言除了《圣经》以外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古罗马帝国的“哲学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记录下的他不断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品读智者来自本性的灵魂,让身心受到洗涤。本文节录其中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结束的时候.秘书将一本纸张已经变得发黄的《调查工作》小册子,送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见到阔别数十载的这篇文章后.高兴地说,“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对自己调查的成果非常珍惜。他丢失《调查工作》这本小册子后,就像丢掉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常想念,并多次说:“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并不喜欢,但这篇《调查工作》我是喜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