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苏联解体的决定性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走上了由科学社会主义转到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种改旗易帜的邪路;他通过全盘否定斯大林,把苏联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历史自我丑化为"犯了罪"的"极权社会主义"、"专横社会主义",从而创造了苏联解体的最根本前提;他又通过倡议"公开性、民主化、社会多元论",召唤反共势力集结起来推翻共产党的领导,这就促成了苏联解体这一20世纪的最大灾难。  相似文献   

2.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导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苏联演变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泛滥.党的领导集团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纲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否定,是从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中嫁接过来的“乌托邦”。是腐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破坏力量。苏联演变的悲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22年前的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短短6年的之后,曾经执政74年之久的苏联共产党丢掉政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分崩离析,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戈尔巴乔夫鼓吹和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非但没有给苏联百姓带来真正的“民主和人道”,反而导致亡党亡国。  相似文献   

4.
在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曾经出现过新经济政策模式(列宁模式)、托洛茨基等人提出的"超工业化模式"、布哈林模式和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些模式中的人本意蕴是不相同的,新经济模式(列宁模式)因为列宁的去世以及其他原因而中断,"超工业化模式"因为不符合人民的意愿而退出历史舞台,布哈林模式也随着斯大林对其人身的剥夺而湮灭,历史选择了斯大林模式并最终定格.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因为偏离了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不仅没有成功,反而使前苏联的社会主义人本实践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5.
《红旗文稿》2012,(22):4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讲,"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所谓封闭僵化的老路就是指改革开放前的传统社会主义路子,当然也包括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路子。改旗易帜的邪路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完全放弃社会主义的旗帜,走资本主义的路子。还有一个也是指我们不能照搬现在一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的总设计师,他不仅指出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明确地确定了我国改革的性质、方向、目的、对象和方法,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改革的理论和具体方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变革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具体体制、运行机制,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改革。我国的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相似文献   

7.
政治体制是国家的政权结构体制,历来主要有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两种体制,还有两者妥协的第三种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通行三权分立、多党竞争体制。社会主义国家理应通行三权统一、多党合作体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由列宁初创三权统一于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两党三党合作的社会主义民主共和体制,但是1921年后已变成一党制,早期已出现以党代政弊病。到斯大林时期一党专政与以党代政更加严重。斯大林破坏党内民主与苏维埃民主,开创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与指定接班人制,使民主共和制变型为党主立宪制,这是君主立宪制的变种。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阶段一再延误政治体制改革,到戈尔巴乔夫后期改旗易帜,转向三权分立,多党竞争,终于到1991年发生剧变,苏共苏联灭亡,俄国转轨到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其历史教训异常深刻。  相似文献   

8.
对比苏联改革失败的教训与我们改革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伟大贡献在于:一方面认为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这就避免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方向性错误;另一方面,认为改革还需要解放思想,要在观念上把改革当作一场革命,从根本上改革经济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体制与机制,这又消除了戈尔巴乔夫之前的改革过于保守的失误.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对于西方来说是一场胜利,但对于利害切身的俄罗斯人民则是一场空前的国家灾难。苏联演变和解体的原因很多,新闻改革、舆论失控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新闻改革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民主化、公开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令人扼腕的是,这种新闻改革走上了否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背离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原则的邪路,最终导致舆论失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必须从国情出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至今已经22年了,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和教训的研究仍在继续。尽管存在诸多不同观点,但在笔者看来,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一条背离科学礼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解体的直接的和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新长征》2012,(7):33
能否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而又能发展自己的正确道路,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亡成败。历史已经证明,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绝不是我们的出路。温饱问题的解决、小康社会的基本实现,用铁的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了中华民族、社会主义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面  相似文献   

13.
政党适应性改革是任何政党必须遵循的规律。斯大林领导的苏共没有看到改革的必要性而拒绝改革,赫鲁晓夫时期苏共的改革走了很大的弯路,勃列日涅夫又将苏共拖回了斯大林时期的老路,戈尔巴乔夫抛弃苏共则使苏联走上了亡党亡国的邪路和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南、匈等国提出社会主义多元论后,戈尔巴乔夫在其著名的《改革与新思维》中,也首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多元论”概念,把多元论与社会主义相联系,赋予其社会主义性质,这在苏联社会和理论界有着重要意义。此后,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二月全会、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等重要场合,多次使用“思想观点上的社会主义多元论”、“多种多样的社会利益”、“社会主义意见多元论”、“各种见解的多元化”等用语,使社  相似文献   

15.
苏共垮台的主要力量来自苏共党内,尤其是核心层,在指导思想上由“改革”变成“改向”。这一指导思想便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及其危害性,可以得出“社会主义必须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还进一步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深层理论问题。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深层理论问题,能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能够使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的车轮不断前行,续写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苏共二十七大将发展社会主义人民自治提到突出的地位,作为苏联加速发展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战部分。并在苏共党纲新修订本中以显要位置指出:“现阶段发展社会的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以及在使劳动人民及其集体与组织极有效地参与解决国家与社会问题的基础上日益全面地实行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今年1月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再次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人民自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在谈到中国自近代以来对于民主道路的探索和追求时,讲了这样一段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的话:"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论断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和"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等提法一脉  相似文献   

20.
张树华 《红旗文稿》2012,(20):28-3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社会出现危机。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继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先后打出了"民主化、公开性、改革与新思维"等口号,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搞乱了苏联社会、搞垮了苏联经济、瓦解了东欧社会主义阵营。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这也意味着统一的苏联国家不复存在。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自由派掌握了俄罗斯的国家大权。1992年开始,国家解体、政权更迭、制度更替,在西方势力的支持下,一场以"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