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歌声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近半世纪来,《歌唱祖国》的乐曲响遍了中华大地。她寄寓着每个炎黄子孙对于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她唱出了走向明天的中国人民的共同的心声。 《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出生在无锡荡口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现已81岁高龄。在他勤奋创作的3000多首歌曲中,他把自己对党和祖国、人民的爱,化为一个个音符,谱写出一首首时代的颂歌。他曾说过:“《歌唱祖国》这支歌,是从我的心底里呼喊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1935年,罗旭出生在繁华的东方都市上海静安寺的一条普通弄堂里。不过,她的祖籍却在祖国东南沿海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榕城福州(侯官)。罗旭的祖父罗忠尧做过晚清驻新加坡总领事,其曾伯祖就是早年充任李鸿章幕僚,后来出使英、意、比三国大臣的罗丰禄。这位罗公使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就是上世纪末与李鸿章一起,在令后人千古伤怀的《马关条约》上苟且地签下了耻辱的名字。罗旭少时看遍了家中所有藏书,但是母亲唯一不让她看的就是两册线装书——那部记载此事的晚清谴责小说大家曾朴的“纪实文学”《孽海花》。母亲说:“这是我们罗家的耻辱!” 中学毕业后,罗旭考取了北京大学西语系。告别黄浦江畔之际,罗旭带上了那本令自己百读不厌的《邓肯自传》。这位美国著名舞蹈家、现代舞派创始人的奋斗经历,以及她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充满罗曼谛克的婚恋,像烙印一样留在了罗旭少女时代梦  相似文献   

3.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歌声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近半世纪来,《歌唱祖国》的乐曲响遍了中华大地。她寄寓着每个炎黄子孙对于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她唱出  相似文献   

4.
象名演员具有自己的艺术个性一样,优秀售货员也具有自己的柜台风格。如果说,百货大楼著名的老售货员张秉贵象“一团火”似的热情,那么,东风市场年轻的女售货员李国凤,便象“一泓清水”似的温柔。“李国凤长就一双‘笑眼’。”同伴们常说。的确,她高高的身材,温文的举止,眼镜片后经常闪着亲切的微笑。经她接待过的顾  相似文献   

5.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歌声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近半个世纪来,《歌唱祖国》的乐曲响遍了中国大地,她寄寓着每个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她唱出了走向明天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出身于无锡荡口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现年81岁。在他勤奋创作的三千多首歌曲中,他把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化为一个个音符,谱写了一首首时代的颂歌。当他和夫人王惠芬回到故乡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歌唱祖国》这支歌,是从我的心底里呼…  相似文献   

6.
人们把祖国比作母亲.哪一个人不爱自己的母亲呢?每当想起“祖国——母亲”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就会升腾起一种特殊的神圣的感情。 但是,在国门大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人经不起金风利雨的侵蚀,失去了民族自信心,崇洋媚外,他们的所作所为损害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令人痛心疾首。 师傅,你咋不如孩子  相似文献   

7.
刘炽生前曾说:“我一生永恒的创作主题是祖国——人民—中华民族。” 作为近乎共和国的同龄人,我在青少年时代就为刘炽先生谱写的歌曲所倾倒。《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英雄赞歌》(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那曲曲充满激情的优美旋律,一直在振颤、陶冶着我的心灵。我曾多次梦想过有机会一定要见到这位受人尊崇的作曲家。  相似文献   

8.
他说:“中国革命的知识分子,是最坚韧不拔的。我热爱祖国母亲,坚信母亲也一定会爱她的优秀儿女。”他还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就会象生长在墙头的狗尾巴草那样软弱,我把自信建立在报效祖国的基础上,这是我赖以生存、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 一  相似文献   

9.
孟伟哉同志的《一座雕像的诞生》,获得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这篇作品,给我们再现了五十年代初,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战争胜利后的生活风貌。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并在胜利后归国的女军医——欧阳兰。她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幸存者”,从“幸存者”的角度出发,正确地处理了抚养革命遗孤与爱情的关系,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应有的新的道德观念。她心灵纯洁,道德高尚,是一个真实感人的光辉形象。欧阳兰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欢呼声中,在即将胜利地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幸福时刻,  相似文献   

10.
一2003年第8期《支部建设》上刊登了一篇震憾读者心灵的美文《40年的“母子”情结》。大意是:因为长得像,也姓冯,山西的李凤努以误为真,硬认他人为其长子;因为是党员,当过兵,安徽的冯锡桥将错就错,慨然呼妈尊她为母。他俩的“母子”情结从1962年至2002年,整整延续了40年光景。这段亲情故事的主题歌是:冯锡桥蓦然想起革命战争年代那些失去儿女的母亲们,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场面令他心里一阵揪痛。他想:老人家把亲生儿子都献给了国家,活着的自己就是真做他的儿子又何妨?尽管以后我会多一些物质与感情的付出,但对眼前这位老妈妈来说,她将从…  相似文献   

11.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歌声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歌唱祖国》的乐曲响遍了中华大地。她寄寓着每个炎黄子孙对于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唱出了走向明天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事,出生在无锡荡口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现年周岁。13年前,他从天津市音乐协会离休后,曾患过脑血栓病,身体恢复健康后,尽管右手麻木,书写困难,仍未中断歌曲创作。在他勤奋创作的30O0多首歌曲作品中,他把自己对党和祖国、人民的爱,化为一个个…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时候,全国人民激情刹时被点燃了。面对着终于回到我们自己手中的国土,建设者们鼓足了干劲。如果我们将公路运输比喻成祖国母亲的血脉,汽车便是母亲体内的血液。祖国建设需要汽车,中国要自己造汽车。  相似文献   

13.
刘旭 《世纪桥》2009,(17):41-42
究竟什么是美?仅仅是美丽的女子吗?我们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看大漠孤烟,看小桥流水,这些难道不美吗?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言。”那人类的创造呢?有着永恒微笑的《蒙娜丽莎》不美吗?贝多芬的音乐不美吗?美,是一个永远的神话,我们要用整个生命来感受美,创造美。艺术创造中也存在着很多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56年,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两周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上甘岭》。尽管片子已经拍出来了,但导演沙蒙心里却并不感到轻松,因为这部影片的插曲还没个着落。情急之下,他与林彬、曹辛合几个同事费了好几个晚上写了一首《我的祖国》,找到了曾创作歌剧《白毛女》的作曲家刘炽说:“这是我们为影片《上甘岭》写的歌词,请你务必尽快为它谱好的曲子,这部片子就等它呢。”刘炽接过歌词,轻声念了起来:“祖国啊,我的母亲,我的女儿,离开了你温暖的怀抱,战斗在朝鲜战场上。在我们的身后,有强大的祖国……”“不行,不行,…  相似文献   

15.
读者之页     
读《永远微笑的海迪》有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楷模□吕品《永远微笑的海迪》一文,我连读了两遍,仍然舍不得放下。海迪的事迹实在太感人了,尤其是她那一段肺腑之言更是深深地激励着我:“无论出名与否,都要心怀宽广,坦然地生活。不出名,没有怀才不遇的苦恼;出了名,也没有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得意,而是始终如一地不为名不为利,执著于事业,把心放到大众中去……”海迪的这种精神,就是江总书记倡导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精神。十多年来,海迪获得过那么多的荣誉,但她始终保持着一个普通人的心态,一如既往  相似文献   

16.
刘旭 《世纪桥》2009,(18):41-42
究竟什么是美?仅仅是美丽的女子吗?我们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看大漠孤烟,看小桥流水,这些难道不美吗?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言。”那人类的创造呢?有着永恒微笑的《蒙娜丽莎》不美吗?贝多芬的音乐不美吗?美,是一个永远的神话,我们要用整个生命来感受美,创造美。艺术创造中也存在着很多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彭德怀8岁丧母。这位孕育了中国人民伟大儿子的母亲的身世,也许是由于她劳累过度和贫病交加,过早地离开人世,一直鲜为人知,也没有人作过调查了解。《彭德怀传》也只是说“除了自己的姓——周姓,连名字也没有留下”。彭老总家住彭家围子,是在乌石峰的东麓,而她的母亲是乌石峰西麓斑竹塘大年冲一个周姓贫苦农民的女儿,两地相距10多里。笔者家住黄荆坪,则是在乌石峰的南麓,与大年冲仅相距4里。而且笔者的姑父周家镐也是大年冲人,与彭老总的舅父是同村同族的兄弟。湖南解放初期,周家镐的母亲曾对她的孙辈们说过:“我们家还有个…  相似文献   

18.
我到了辽阳市武装部见到了余政委。他象自己的父亲一样,左手握着我的手,右手抚摸着我的头,微笑地说:“我昨天在日记本里还看到了你以前给我的那张照片,我还想起了你,真想不到你今天来这里……” ——摘自《雷锋日记》  相似文献   

19.
高翠 《党史文汇》2007,(3):14-18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是美国革命作家、记者。她从1929年初作为《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踏上中国的土地,到1950年与世长辞,一直献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她说:“我到过很多国家,但无论到哪儿,我总归是一个外国人,只有当我在中国的时候,才不感到自己是一个外国人了。不知是什么缘故,在哪儿,我总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中间的一个,我仿佛已经生根在那块土地上了。”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曾这样谈过自己的母亲:“好有四十一年是幸福的,后来孀居。要知道,妇女爱自己的丈夫,超过我母亲爱我父亲的并不多。可是她毕竟在自己的子女中找到了慰藉,在我们这些儿孙中间又度过了十四年,这至少不能说是不幸福的。”恩格斯的母亲爱利莎不是戏剧中描绘的超凡的“圣母”,而是一位平平常常的母亲。像其他亿万母亲一样,她以自己的母爱方式,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下一代身上,把自己的幸福同儿女的成长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母亲的温暖爱利莎于1797年生于德国哈姆,1819年结婚,共生育8个子女,革命导师恩格斯是他的长子。爱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