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次变革。同时,通过坚持开展以水利为重点的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农,使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攀登新的台阶。特别是农村改革以后,发展进一步加快,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由1978的2523公斤/公顷增加到1998年的5800公斤/公顷。从1949年到1998年,我国粮食产量由11320万吨增加到49000万吨,增长4.3倍;棉花产量由44万吨增加到450万吨,增长10倍;油料产量由256万吨增加到2314万吨,增Rg倍;水果产…  相似文献   

2.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而提高粮食总产量.1949-197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1320万吨上升到30480万吨,增长幅度高达169%,远远超过解放前的水平.自1978年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引发了农村生产力的飞跃,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不断上升,于1996年-1999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并且连续四年粮食丰收,其中三年粮食总产量超过5亿吨,粮食供求关系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农业改革与农村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1.农业生产丰收,粮食销售困难。农产品连续两年丰产,社会吸纳粮食库容不够,调销不畅。1997年10月政策性库存600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200万吨,市场库存增加1500万吨,粮食储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大多数粮库出现难吞难吐、收购进度慢、资金到位差、兑款不及时等问题。国家粮食部门的商业性和政策性经营一直没能彻底分开,购销体制中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收购粮食的亏损挂帐到年底达1239亿元,大  相似文献   

4.
贵州毕化有限责任公司是贵州省和毕节地区化肥生产骨干企业。主产品为"毕化牌"农用尿素。毕化前身为1966年建厂的年产0.5万吨合成氨的小型氮肥企业。改革开放后,企业坚持不断改革,持续进行技术改造,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生产能力扩大了26倍,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年产13万吨合成氨、20万吨尿素、10万吨复合肥及1万吨食品级二氧化碳等产品的国家中一型综合化工企业。为贵州省和毕节地区经济建设及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抓机遇、促发展实现规模效益 小氮肥是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06,(10):78-78
2000年黔江新区成立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6年来,黔江区农业局按照“强能力、调结构、兴产业、富农民”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农业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圆满实现了“十五”期间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工作目标。2005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7.8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9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9元,比2000年增加724元、年均增长8%,粮食产量稳定在25.5万吨。  相似文献   

6.
正从家庭联产承包到农村产业革命,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贵州干部群众在"三农"发展历程中,演绎了一场跨时代的思想大变革,为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贡献了"贵州智慧"。1949年,贵州农业总产值为9.1亿元,2018年,全省农林牧副渔增加值2276.74亿元,增长250倍;2018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6元,比1949年农民  相似文献   

7.
东欧六国近几年发展较快,农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1976—1980年六国年平均农业总产值增加了1.1%。1981年—1985年为2.1%,1986年达5%,1976—1980六年平均粮食总量为7930吨,1981—1985年为8890万吨,1988年达1亿零20万吨。但六国的农业发展是不平衡的,改革进程不一,改革作法也不一样,主要情况分述如下:匈牙利:(一)进一步放宽农业政策,对土地实行买卖、转让和出租。为了加强合作社的生产稳定感,实现合作社土地所有权和作用权的统一。匈1987年3月制订了新的  相似文献   

8.
我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发展旱作农业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突出位置来抓,坚持多年修梯田,调整种植结构。特别是依靠科技,于2003年成功总结了具有明显抗旱增产双重功效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由12万亩增加到今年的1258万亩,6年累计增产粮食约320万吨,为我省粮食相继跨上900万吨、1000万吨两大台阶做出了巨大贡献。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资金从2007年的1000万元扩大到2012年的2,8亿元,6年累计投入资金9.4亿元;市县配套资金由2007年的815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3.3亿元,6年累计配套资金12_2亿元。  相似文献   

9.
李坤 《当代贵州》2012,(31):38-39
作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湄潭的农村改革试验促使农民增收取得新突破。目前,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7年343元增加到2011年的5841元;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标准从2000年9.24万人减少到2011年的7.83万人。大娄山南有一颗耀眼明珠——湄潭,被誉为"黔北的小江南"。25年前,湄潭县农村改革"试验田"得以破壳、引人注目,且不断壮大,给探索中国农村改革增添了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贵州共有湄潭、毕节、六盘水3个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居全国之首。每个试验区都产生了推动农村发展的典型改革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农村改革采取试点先行、蹄疾步稳、推动改革的办法,共布局农村改革试验区3个、试点县38个,分布在全省9个市(州)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涉及人口3000余万,承担着土地制度建设、统筹城乡、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建设、创新支农资金管理等50多个试验项目。  相似文献   

11.
贫困问题是解决贵州农业、农村、农民的头等大事。 改革开放16年来,贵州农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省统计局数据,实施扶贫政策较早的31个贫困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135元上升到1993年的335元,全省贫困人口也从1985年的1800万人压缩到1994年的910万人。 贵州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任务仍十分艰巨,按“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00元以下为贫困线标准统计,到1994年底,本省集中连片的贫困县有48个,贫困人口910万人,其中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的还有333万人,占全省贫困  相似文献   

12.
今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贵州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省份,如何紧抓“十五”主线,加快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是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 一、贵州农业状况的准确定位及成因分析 农村改革20多年来,全国农业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为暂时的供大于求,贵州农产品供给由过去全面短缺变为相应宽松,丰年有余,实现了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农民收入有新的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已由数量型开始进入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发展的新阶段。但是,与全国相比,贵州是贫困的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农村改革走过了40年的不平凡历程。从安顺"顶云经验"到湄潭"四确五定",再到六盘水"三变"改革……一个又一个农村改革实践,为贵州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一项又一项支持政策,为贵州农村破题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粮食生产由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粮食生产从1979年到1984年出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局面。但是,1985年产量却从1984年的40731万吨下降为37910万吨。1986年产量有所回升,但仍比1984年低1600万吨。1987年产量又比上年增长,已接近1984年的水平,但也还低491万吨。由于人口不断增长,1987年人均粮食占有量378.5公斤,比1984年的392  相似文献   

15.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多次强调"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围绕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目标,贵州坚持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走进田野、深入乡村,采访贵州如何"农业强则百业兴"。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经济落后、收入较低的地区向经济发达、收入较高的地区转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的推动力量。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对贵州加快脱贫致富、发展经济、推动农村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贵州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逐年增多。据省农调队调查测算,1994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达715.2万人,比上年增加29.1万人,增长4.24%,剩余率达46.0%。据对29个  相似文献   

17.
正思路一变天地宽。山还是那座山,但认识变了,山不再是一种束缚和羁绊,而是一种资源和优势。到2020年,49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贵州如何破题?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路径之一。在近日召开的贵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贵州提出要立足实际,不断厚植发展优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实现新跨越。贵州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探索出一条突出特色、集聚集约、绿色生态、  相似文献   

18.
山东农村改革20年成就辉煌李金明山东农村改革走过20个年头了。20年来,山东党和政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使山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97年,全省粮食总产4060万吨,棉花总产35.4万吨,油...  相似文献   

19.
在太原尖草坪地区,坐落着一座方圆十几里的大型国有企业,烟囱林立、气势宏伟,这就是号称“十里钢城”的太原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钢的前身西北炼钢厂始建于1934年(1937年建成),从建厂到1949年4月太原解放,用了15年时间,只形成年产钢1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用了30年的时间,形成年产钢10O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平均年增加生产能力3·3万吨;从1979年到1998年20年来,形成年生产能力240万吨,平均年增加生产能力7万吨。统计充分证明,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变革     
正一在贵州高原的大山深处,坐落着直径500米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探测着远达130亿光年的电磁信号。贵州,正经历着600年来从未有过之变局,时空交汇,在浩瀚苍穹中格外耀眼。40年砥砺奋进,40年沧桑巨变!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00万各族人民在17.6万平方公里激情燃烧的土地上,抒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贵州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