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大历史课题。江泽民同志认真总结20世纪90年代国际国内环境特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发展内涵。一是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二是体制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问题;三是科技创新,用跨越式发展的科学技术来提升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30周年之际,为了将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发扬光大,武汉大学举办了以“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21世纪社会主义的最新发展”、“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及中国理论的国际话语表达”为基本主题的“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新的变化,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南方谈话"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社会发展动力论、唯物辩证法和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的时代化运用和发展,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设了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摘     
正姜辉: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的中流砥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每个重要历史节点都对世界社会主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最有作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一度甚嚣尘上,"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然而,中国顶住了巨大压力和挑战,成功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实际行动挽救和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21世纪初,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性大危机。苏东剧变引  相似文献   

5.
19世纪40年代兴起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过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两个发展阶段,在21世纪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历史变局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维,总结历史经验,清醒认识运动条件和环境的巨变,提出了新阶段自己关于运动的理论和方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贡献带来的是世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更足,是一条新型现代化道路,是推动构建良好国际发展环境和国际新秩序的力量更加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贡献,充分展示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负责任大国的包容胸怀与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综观20世纪的历史,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在坎坷和曲折中不断前进,开创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空前严重的挫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在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时期,国际风云变幻,世界格局日趋多极化,迈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后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世界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理论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遇到的许多重大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丰富了当代世界的发展理论。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断体现。这一理论的形成,是20世纪后期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变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本文试就邓小平思想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意义作一分析。一、邓小平思想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面对当时世界风云变化盼局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了国际局势发展的规律,总结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30年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当时时代的特点和我国的社会客观现实,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符合当时社会客观现实。20多年来,已被实践证明,它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当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总结和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现实,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不仅是指导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举措,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与时俱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国权思想是以国内大变革与世界大转折的历史为背景,面对国际局势的急剧变换,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阐述当今时代的国权问题、国权原则等而形成的国权观。邓小平的国权思想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中国争取和平发展的时代要求,为我国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争取稳定的国内与和平的国际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本文拟从时代背景、时代内涵、时代特色等方面对邓小平国权思想作初步的探讨。一、邓小平国权思想的时代背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和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邓…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又是当代杰出的国际战略思想家,他在解决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总是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中国的问题和世界联系起来,把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国际环境,作为能够使我们一心一意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在他提出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反对自我封闭和孤立”思想指导下,我们党和国家把长期坚持对外开放,作为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写进了党章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在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的时候,中国人民却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突破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摆脱过去那种教条的、僵化的、充满幻想的社会主义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得以确立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是邓小平运用科学价值观,把对社会主义的真理性认识与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具体地、历史地统一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当中,使得社会主义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实,适合中国人民的需要。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13.
冷键 《世纪桥》2014,(11):34-36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众多变化,从多方面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唯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彰显时代特征,才能解决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需要所提出的时代课题。本文从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处的时代特征着手,阐释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应当把握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4.
时代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基本思想,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为我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正确认识时代的基本特征,正确估计国际形势,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已进入21世纪,这一思想为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继承和发展,仍然是我党在新世纪科学制定国内和国际战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国际格局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枝进步对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加大改革和开放的力度,增强国力,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要调整 ,在判断世界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的基础上 ,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这一外交政策的重要调整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 ,对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这一理论的国际化水平尚显不足。因此,要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内涵和现实价值的基础上,重视文化交流、载体建设、传播机制优化等国际化路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化,这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对待科学技术和处理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谁失误,谁不抓住机遇,谁就会被动挨打.作为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正是从上述世界战略思考出发,并总结了我国4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科学事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经验以及我国过去尚未能始终一贯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科技进步摆到重要战略地位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论中国的国际形象黄泽存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创立与塑造当代中国形象、中华民族形象的思想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邓小平中国国际形象思想,有助于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国际形象,近一个世纪以来数经...  相似文献   

20.
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波澜壮阔,方兴未艾。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过程,也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深刻分析全球形势和周边环境,认真借鉴 各国发展经验和世界文明成果,坚决捍卫中国战略利益,注意从"全球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为邓小平理论的形 成确立了理论前提,提供了实践基础,也营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可以说,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和驾驭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