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1950年,冯翔、白言、路丁等艺人就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一带表演相声。从1970年开始,当地文化团体开始发起相声表演活动。1993年,马来西亚首届相声节在新山举行。马季在马来西亚的第三代传入苏维胜介绍,目前在马来西亚,除了较为成熟的八九位演员外,当地业余爱好者很多,观众更是多到无法计算。相声在青年社团深受欢迎,在马来亚大学、多媒体大学等当地大专院校,都成立了相声组,邀请资深相声演员授课。  相似文献   

2.
天津是公认的相声艺术发祥地之一,众多为相声艺术作出贡献的表演艺术家都出自天津。天津离不开相声,同样,相声也离不开天津。  相似文献   

3.
2010年3月8日,一台名为“魅力女声”的相声专场在天津名流茶馆拉开帷幕,七八位天津女子相声演员轮番登场,这是天津茶馆相声“娘子军”首次以“集团军”的形式面向观众,在全国相声界也开创了先河。天津茶馆相声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天津在全国打响的“重量级”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4.
快乐大叔 《党课》2009,(8):96-98
马三立先生是著名的相声大师,活着的时候,是国内“辈分”最高的相声演员。去世后,人们又把他尊为中国的“相声泰斗”。马老的相声段子,比如稻豆你玩儿》,已经成为华人世界耳熟能详的“段子”。其实,马老的一生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逗你玩儿”,在逗观众乐,在为这个世界带去欢笑。即使是在他受到不公正的迫害、事业低潮时期,他依然积极向上,以自己的豁达乐观来感染身边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2012年6月16日,作为“西岸”文化品牌又一落地项目的天津相声广播津味相声先锋店——西岸相声会馆华夏未来分店,红河西区环湖中路华夏未来隆重开业。  相似文献   

6.
明红 《党史纵览》2006,(6):30-31
相声艺术大师马季原来在北京市新华书店工作,因为喜爱相声,1956年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曲艺汇演并获一等奖,被侯宝林先生看中,调入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成为专业相声演员.在40余年的相声生涯中,马季除表演传统节目外,还创作了300多个相声段子,成为广受观众欢迎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相似文献   

7.
听从党召唤     
《学外语》《苏三起解》《换包装》……这些耳熟能详的相声作品伴随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在笑声中人们也结识了相声演员王谦祥和李增瑞。深秋,记者来到中国煤矿文工团采访了“祥瑞组合”中的捧哏演员李增瑞。  相似文献   

8.
学会微笑     
我家第一个有声物,是学生时代自制的二极管收音机:二极管一头接一根铜丝,缠在电灯线上,一头接上喇叭,这就能收听了。收音机里有歌,有故事,有评书……我最爱听的是相声晚会,那时的相声也格外招笑,只听不看就能把人笑倒。  相似文献   

9.
马三立(1914-2003),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回族,祖籍甘肃永昌县。出生于曲艺世家。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演出了传统相声200多段。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相声70多段。其中。《买猴》、《十点钟开始》、《西江月》、《讲卫生》、《猜戏名》、《祖传秘方》等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廉综 《廉政瞭望》2011,(1):28-29
8880元。这是一场相声的门票价。平安夜,郭德纲率队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演出,最高票价是8880元。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听闻李苦禅大师的名字,竟然是在相声之中。当时,正值冲龄的我,电视中听了侯耀文的一段子,具体内容记不大清了,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廉政瞭望》2011,(20):4-4
以前我说相声,说出大家不敢说的;现在是大家敢说,我不敢说了。  相似文献   

13.
相声是一种独特的讽刺艺术,讲究“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婉而多讽”,就是说,要让听众在笑声中得到教益,受到精神上的陶冶。引人发笑,乃是相声的艺术特色。引不起笑声的相声决非上乘;而低级、庸俗的相声,即便使人发笑,也只能归于下品。粉碎“四人帮”之初,曾出现《假大空》、《帽子工厂》等一批优秀相声;它们迅速而尖锐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以其鲜明、深刻的思想性和生动、幽默的语言而脍炙人口,引人发出痛快的笑声。然而,这几年相声创作却走了下坡路。为了逗人发笑,有些演员可谓不择手段: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寻开心,互相在辈份上找便宜,以至于  相似文献   

14.
欧少久艺名欧宝姗。他不仅将相声等北方曲种首先传播到贵州,而且为贵州培养了几代相声演员。在解放战争期间,他竟给大总统蒋介石算卦,让许多人佩服至极。1946年夏天,欧少久表演相声《姓名学》。他说:清朝有一位道光皇帝,就冲这个名字他就  相似文献   

15.
正曲艺界认为,是马三立真正将相声从撂地摆摊带进剧场殿堂的。相声界甚至有些说法:"谁不学马三立谁不会说相声,谁刻意模仿马三立谁说不好相声。"这样的赞誉在同行之间实属难得,他被公认为"相声泰斗"。马三立的表演影响了几代人,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据说,《天津日报》曾组织过一个活动,在卫国道塑20个人的雕像,马三立得票最多。  相似文献   

16.
王春 《廉政瞭望》2011,(3):15-17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在一段相声里如是说。在国家行政编制里面,"村官"并不是公务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7.
王春 《廉政瞭望》2011,(5):14-17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在一段相声里如是说。在国家行政编制里面,“村官”并不是公务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正如那台词里说的“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上世纪90年代,曾有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中国数亿农民的命运掌握在村支书的手里。”那时,尚未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村支书为首的村宫们“催粮要款”,管理村里的公共事务。村官更像管理者,而不像村民的服务员。  相似文献   

18.
看了几次相声晚会的录像,心里颇不舒服。演员有许多是熟悉的,技巧呢,却未见什么长进。整台晚会,好的本子不多,大多是皮毛之相。相声的滑坡,人们已议论多年了,我做北京日报文艺周刊的编辑时,还组织过几次讨论,专家、演员都有倾心之谈,那些发言,还在报上登过。但几年过去,情况还是那样,不仅本子平庸,演员亦不见多少有气象者。但不知为何,胡闹的渐多,贫嘴取代了幽默,做戏掩盖了真诚,晚会的人与事,可让人久久咀嚼者,很少很少。中国的有些行业是讲门派与师承的,京剧、相声似乎都是这样。师承大师是好的,以前人为师,终可以…  相似文献   

19.
交友的境界     
“朋友是麻烦出来的”,这话有一定道理。计划经济年代,年轻人结婚很难不麻烦朋友,添置家具、手表、自行车都需要购物票,更遑论冰箱、电视机了。那时的相声作品中有不少是讽刺不正之风的,比如著名相声演员高英培、范振铉的相声段子里就有不少这样的反面人物--“后门”走得勤的“万能胶”和“课头儿换料头儿、料头儿换肉头儿”的“徐姐”,至今都是相声作品里的“经典人物”。  相似文献   

20.
《党员干部之友》2013,(2):45-45
五、注意调节情绪。心理脆弱、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在这种天气里会感觉心情异常沉重,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这类人群在雾天要注意情绪调节。可以在家看看喜剧类电视剧或听听相声等,要让自己高兴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