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战略任务,这就要求积极利用国内非政府组织这一资源,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非政府组织与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前者在促进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生态和谐和社会要素和谐等方面都表现出积极作用。但是目前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还不能完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一般把非政府组织称为民间组织,具体分为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大类。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畅通诉求渠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性团结”、增强社会凝聚力,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承接无偿或低偿服务、促进公共服务专业化,塑造公益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独特作用。由于目前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存在着“培育和发展不够”、“准政府组织”、“营利化倾向”、“管理缺位”等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十分复杂,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看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管理,为非政府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推动非政府组织的能力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与管理创新,重新定位非政府组织管理部门,以促进非政府组织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公共管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公共管理创新要求转变公共治理模式,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实现政府、市场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互动。非政府纽织在公共管理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培育社会公共意识和服务精神,以此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更好地推动公共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4.
临夏州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且以伊斯兰教为主、宗教多元化、信教群众为数甚多又相对集中的民族聚居区。在临夏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宗教既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又存在与和谐社会建设不相适应的现象。结合宗教在该地区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特点,求同存异,摒弃宗教中与和谐社会不协调的因素,发挥宗教文化与宗教界人士的积极作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为临夏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中,非政府组织的发育可以协调、规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从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现代化事业顺利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代表着经济民主化、现代化的程度.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力量的累积,我国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发展,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府转型期,满足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解决一些长期性的社会发展问题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并将成为促使我国社会和谐的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非政府组织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存在着明晰的正相关关系。本文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困境进行粗略的剖析,并探求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境外非政府组织在西北地区民族地区存在形式多样,背景复杂,目的政治性明显。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以民族问题、人权问题为借口,以非政府组织为工具,向中国输出西方价值观念,挑起中国少数民族分离情绪,煽动民族仇恨,进而达到破坏我国安全与稳定的战略目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境外非政府组织插手我民族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干涉我基层政权,防止非政府组织异化为影响国家安全稳定的力量,必须重视境外非政府组织对西部高校的渗透,防止其在中国西部导演以民族问题为借口的"颜色革命"。  相似文献   

8.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功能和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是"十二五"纲要关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一个鲜明特点。本文认为,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这些举措能否落到实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寺庙、清真寺等宗教组织作用的认识与尊重,并与之协同。文章分析了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宗教组织管理的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概括了寺庙、清真寺等基层宗教组织的现状,对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宗教组织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提出若干关注重点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宗教既是一种久远的历史现象,也将在相当长时间内、相当广的范围内存在。对宗教事务的社会管理将始终是党和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宗教认同在国家间关系变迁、民族国家建构与分化、超国家共同体的扩张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正视宗教认同的作用、引导宗教认同发展趋势成为宗教事务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党在历史上就注意到宗教问题,并谨慎地处理宗教问题,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党的宗教政策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党的宗教政策的基础。建国后,经过探索总结,党提出了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重要命题。在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这一命题有了新的内涵和要求。即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宗教认同的社会功能和特点,充分发挥宗教认同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特定作用。要重视和发挥宗教认同的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控制功能、心理调节功能、社会文化交往功能,也要注意降低宗教认同在破坏社会稳定、阻挠社会变迁方面的消极性社会功能。在引导宗教认同的基础上,使宗教认同适应社会主义。要努力通过以下方式推动宗教认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二是创新管理方式,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三是化解宗教认同中的消极因素,充分发挥宗教认同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展非政府组织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政府组织具有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能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稳定与和谐中的支柱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要自觉运用非政府组织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将非政府组织真正整合到社会治理结构之中。发展和规范非政府组织,要着眼于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在促进非政府组织自主自治的同时,加大政府服务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力度,真正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在举国上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宗教值得重新审视。本文以作者亲历事件为例,论证了3个观点:第一,宗教的根本是长期性,应该用自由公民的世俗追求说明他们的宗教追求;第二,宗教的关键是群众性,应当努力引导宗教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服务;第三,宗教有特殊的复杂性,新中国的宗教应当是积极、和谐的因素,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人类幸福吹来一股和风、带来一团和气。  相似文献   

12.
非政府组织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非政府组织存在的许多显性和隐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政治安全与社会政治稳定。对于非政府组织这样一个既"新"又"旧"的考察对象,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厘清一些基本问题,对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对于处理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政治承诺危机及其防范——非政府组织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在社会分化的现实状况下提出的,它是社会分化过程的有机延续,是对社会分化过程不合理现象的修正,而决不是对于社会分化的否定.因此,和谐社会作为一项政治承诺,很可能由于被曲解而产生诸如平均主义、政府依赖等危机现象.作为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种机制",非政府组织发展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部分,其本身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建设路径.非政府组织发展可以防范可能产生的危机现象,并以切实扩大"政治参与"、构建利益组织化的社会结构、以群体间谈判减少治理冲突的成本等方式,实现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重大命题,本文通过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提出在宗教工作上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其次,要坚持宗教工作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第三,要做好宗教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宗教极端势力是打着宗教的旗号、传播宗教极端主义思想、从事恐怖活动或分裂活动的一股社会政治势力。进入21世纪后我国宗教极端主义呈现出活动范围扩大、组织结构日趋完善、采取的暴力行径增多、与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等特点,给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形成宗教极端势力的原因主要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滋生宗教极端主义、语言隔阂引发沟通障碍、以及认同感的缺失导致民族仇恨等。针对宗教极端主义形成的原因,解决问题的重心应该放在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强化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提高对宗教极端势力的打击力度等。  相似文献   

16.
地理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的一个明显表征,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必须认真对待和科学解决的问题。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失衡,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还易于引发甚至加剧各种矛盾,而且这也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相违背。可以说,地理二元经济结构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单卫华 《工会论坛》2008,14(4):53-54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追求,相互借鉴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借鉴网际经验,要立足国情,坚持中国特色。针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喈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应主要研究国际社会解决收入差距、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消除人与自然对立诸方面的成功经验,博采众长,执两用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治安格局的剧烈变化和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户政管理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调整、完善和加强户政管理工作,使之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必须站在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高度来重视户政管理的地位,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看户政管理的任务,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户政管理的作为,树立起"主动型户政"、"信息化户政"、"规范型户政"和"社会化户政"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