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社会。深入探讨并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社会.深入探讨并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治国理政的重大方略。科学发展观是崇尚和谐的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促进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有来有往     
平凡 《新长征》2006,(10):33-33
孙玉杰在2006年第8期《学习论坛》杂志上撰文指出,和谐文化作为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化解矛盾不是目的,目的是促进科学发展,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的理念是一致的,是和谐文化在社会发展观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时代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奎 《求实》2006,3(9):7-10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是对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7.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它是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为依据,总结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关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才能变成现实。早在上世纪末,胡锦涛同志已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以文件形式将它表述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要实现“五个统筹”。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的运用和诠释。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发展中国为主题和现实目标的历史传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和理论升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想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初步实现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化和具体化。科学发展观之“科学”是马克思关于科学的本质是“人学”的中国化,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人学”的现实形态。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应该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定位,要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提出来的发展观,是与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新自由主义发展观根本不同的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原则、根本价值观和根本立场,是坚持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王顺达 《世纪桥》2006,(5):18-20
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这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呈现出一个目的和手段的序列: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为了,而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观历来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形态,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其源头和内核;公平与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主题,也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最佳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内在结合,构成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即科学发展观;二是目标要求,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战略任务,即加快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它提出并强调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力求使这一原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得以彰显;它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论断,从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这是在当代中国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不久,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1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实现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发展形态上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原则和方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稳步、健康、扎实地向前推进,是中国…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祥和、协调、稳定、昌盛的社会."五统筹"科学发展观是充满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刘振强 《世纪桥》2008,(12):46-47
科学发展观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社会。深入探讨并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具体体现。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 ,江泽民关于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 ,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 ,传承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在灵魂和精髓。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 ,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吉宏  杨太康 《求实》2006,(3):38-40
我国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已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阶段。经过几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已积累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但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解决。以传统的发展观来解决社会问题已无法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因此,要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并在实践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这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变化需要的正确选择.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是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加以探究,可以看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诉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的逻辑归宿与终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