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仙 《法制博览》2010,(12):28-28
美食专栏作家沈宏非说:“一周一个饭局是正常人,一天一个饭局是大红人,一天三个饭局是交际花,一天很多饭局,是餐厅服务员。”经济学家茅于轼长期以来有个观点,中国的粮食最起码够全中国再吃20年,所以他赞同退耕建房,这样房价就下来了。  相似文献   

2.
差异三条     
世上本来只有饭没有局,吃的人多了,就有了饭局。谈事儿要饭局,没事儿更要饭局。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上就是饭局文化。从前,生活是从一顿饭到下一顿饭,后来,生活是从一个饭局到下一个饭局。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不是没饭吃.而是太多非吃不可的饭。  相似文献   

3.
孙士承 《法制博览》2009,(19):15-15
据统计,奇书《水浒》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577个,有姓无名的人物有99个,有名无姓的人物有9个,无名无姓,但对故事情节开展有一定作用的人物40个。全书一共写了725个人物,此外书中提到但未出场的人物还有102人,总计达827人。但让人琢磨不透的是梁山好汉108人,居然连一个姓赵的都没有!不但如此,纵览全书你还会发现,只要是作者想贬低的“反派角色”(当然不包括宋徽宗),或者哪怕只干过一丁点儿坏事的,统统不姓赵!  相似文献   

4.
“镇关西”郑屠是《水浒传》中一个臭名昭著的恶人,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其实际上是作者为渲染主人公鲁达而设置的铺垫人物,以他们的“恶”和英雄除暴安良的行为来衬托主人公的正义感和英雄气概。从社会现实来看,郑屠是名副其实的一个“恶霸”,在当今社会我们称之为“恶势力”,正如我国《刑法》第294条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描述:“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这类人也许是法律如是表述的原型。  相似文献   

5.
随录讲人     
日本的饭局不但多,而且常常吃不饱,回来还要自己给五脏庙加料。日本的饭局菜式众多,往往一顿饭下来一二十道菜,盘子大碗大,但菜量少得可怜,一道菜分到每个人的盘子里不过一勺一口而已,即便二十道菜也不过二十来口。吃一个日本饭局常常要用三四个钟头,这二十来口菜分成三四个小时上来,其充饥水平可以想象。有的朋友不免对日本人颇有腹诽。  相似文献   

6.
饭局     
想起用“饭局”为题写一点文字,是缘于朋友的一个电话。那天傍晚朋友告之有一个饭局,宴请的是业务单位的,一笔很大的单子,希望我能去作陪,我不知道自己还有三陪的潜质,本不想去的,但朋友话语郑重,似乎我不到场这笔业务就拿不下来一样。施施然前往,还真是开了眼界,酒桌正集了“三山五岳”的朋友,或油头粉面或大腹便便,都是做工程的,本是爽快,但利益驱使下也唯唯诺诺起来,目光闪烁,神情忸怩,话只说到一半,酒只喝到七分,  相似文献   

7.
近10年台湾岛内的政治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过去夹杂在“共产世界”和“民主世界”之间,现在又夹在中国大陆与美国两强之间。岛内人民在政治人物不断的挑动下,逐渐去思考和把握不同的政治立场,乃至“国家认同”,并由此分裂成不同的群体。岛内的人民大约有35%是希望“独立”的,其中又有1/3是不惜一战也要“独立”的人。大约也有35%的人是接受“一国两制”的。其他30%的中间选民是看哪  相似文献   

8.
IT新传奇     
读张爱玲散文《公寓生活记趣》,描写她在上海的日常生活。读到“我们的开电梯的是个人物”一句,忽然想到:原来这“人物”早已有之,我还以为是“潮语新词”呢!张是写人高手,她用种种琐碎小事,把这“人物”写活了。但从上文下理看来,张爱玲并不很贬低这开电梯的小“人物”。  相似文献   

9.
《工会博览》2008,(22):48-48
王彦萍有出色的绘画天赋,对艺术有独特的领悟和理解,但拙于言词,从不显山露水、自我张扬;她做事执着,埋头教学和创作,从不“经营”和“包装”自己;她的作品数量不多,从不随意应酬、轻率下笔。像她这样年龄的女画家,常常会因为琐碎的家务和心态的变化,在艺术上趋于停顿或变得平庸,而她却始终保持着艺术上的专注、新鲜感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掩没于历史之中的疑窦,是刺激读者求索探奥的一个机缘。比如说有个名叫贺寿慈的人,官至工部尚书,堂堂一品大臣,在清朝同光年间箅得上一人物,然而奇怪的是,煌煌巨著《清史稿》竞无他的小传,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1.
张雄文 《法制博览》2011,(19):76-77
近代史上有两个关公刮骨疗伤似的人物。一个是刘们承,德国医生给他治疗眼伤,称他是“军神”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了,还有一个则是刘伯承夸奖为解放军“最优秀将领”的粟裕。  相似文献   

12.
在我的故乡,人们在看到一个人哭得非常悲痛特别伤心时,往往会说他“哭得跟李三娘似的”。李三娘是谁呢?是同名戏曲中的人物,很多剧种都有这出戏,比如评剧、豫剧、潮剧、锡剧、淮剧、花鼓戏等等。如果要追本溯源的话,这些剧种的《李三娘》都来自四大南戏之一的《白兔记》。  相似文献   

13.
陈仓 《法制博览》2008,(12):34-34
中国人的智商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少数人玩弄权术,琢磨人,搞内耗,睁眼说瞎话,公开说假话,耍小手腕.颠倒黑白的小聪明独一无二。稍加留意.官场上明褒实贬,诋毁人的“负表扬”随处可见,如果以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为例加以演示.读者朋友或许会联想到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某些经历。  相似文献   

14.
杨陌 《法制博览》2010,(16):71-71
近年来,中国的“文化大国”形象被媒体炒得极热。中国人可以无比骄傲地说“我的祖国有五千年灿烂文明”“我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国文化”……诸如此类。但自信心刚刚开始膨胀的中国人只顾沉浸在这样的情绪之中,忘记了去思考我们的文化对我国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有和帮助。毕竟“文化大国”不仅仅是一个好听的名头。  相似文献   

15.
张丽娜 《法制博览》2010,(14):64-64
一桌子女人饭局上谈男人,四个女人都曾情海湿身,为爱情很受过些累吃过些苦,现都是单身,因此得出许多结论:A女说:“千万不要嫁湖南男人,花心还大男人”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的开业者之中,有不少人是主动“下海”,也有不少人是“逼上梁山”。所谓“逼上梁山”,是指被动开业。近些年,在一些企业倒闭、破产或纷纷缩小规模的同时,自己创业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相似文献   

17.
成功的秘密     
赵荣霞 《法制博览》2010,(10):41-41
男人在内心深处有几个不想做贾宝玉,一天到晚,各种美女才女淑女环绕着。不过是一般的男人招架不来那么多女人,而且一般的女人也不肯应酬一般的男人罢了——应酬他们有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8.
曹澍 《法制博览》2011,(12):70-71
冯玉祥是个有很多故事的人。民国时期一位相面高手见了冯玉祥后,对冯玉祥有极其深刻地观察和认识。他用三国人物作比喻,说冯玉祥:“貌似刘备,才如孙权,而志比董卓,诈如吕布,运只袁绍耳。”  相似文献   

19.
李盛 《工会博览》2013,(36):61-61
“秋收冬藏”,正是养生时节。不过,在不断翻新的养生方法与门道之中,却是很多人心态的不安与纠结。其实,养生之本在于养心,正所谓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那么。养心的本真又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恬淡虚无”,即平静淡然、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有了这样的心境,再加上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身体不适反应就会一扫而光。  相似文献   

20.
龙应台 《法制博览》2011,(18):14-14
厦门海外几公里处有一个岛,叫金门,朱熹曾经在那里讲学。在21世纪初,你若上网键人“金门”这两个字,立即浮现的大多是欢乐的讯息:“三日金门游”、“好金门3999元,不包含兵险”、“战地风光余韵犹存”、“炮弹做成菜刀——非买不可的战区纪念品”……知名的同际艺术家来到碉堡里表演,政治人物发表演说要人们挥别过去的“悲情”,拥抱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