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卫华  箫玉  江山 《侨园》2002,(6):38-39
62年前,在抗日战争“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了父母双亡的“日本小姑娘”美惠子姐妹俩。当时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对姐妹俩精心照料,并派人专程将她们护送到仍在交战中的日本兵营。聂帅救助日本孤女的佳话传遍了全世界,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也是“日本小姑娘”美惠子获救62周年。前不久,美惠子来到石家庄,条拜恩人、寻访故地,再次播下了中日友谊的种子。“22年了,终于能再次踏上这块给予我第二次生命的故土,实现我多年以来的心愿,激动之情难以言表。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感谢当年曾救护过我的恩人们,我愿用我的全部身心,为中日友好,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随中国国际旅行社到日本旅游,正逢日本的"大型连休",相当于中国的黄金周,贯穿了日本的几个节日,比如4月29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5月3日宪法纪念日、5月5日男孩节,一般日本人能在"黄金周"休息7天,最长的甚至达11天.  相似文献   

3.
正颠沛流离的童年卢沟桥事变的前一年,也就是1936年,我在北平出生。童年的记忆是片段而模糊的,像老旧的无声影片时常出现在脑海里。1岁时我坐在家中地板上,哭叫着看到父亲被日本宪兵押进囚车;爷爷晨昏的拥抱是童年  相似文献   

4.
近日,日本共同社披露了日本防卫厅内部关于"西南诸岛有事"的对策方针。该方针以阻击他国对"西南诸岛"的"入侵"为假定,并把我钓鱼岛纳入其防御作战计划。这是日本自卫队自成军以来,在其西南部最大规模的兵力部署、运用计划,而其曝光也让世人得以窥见日本防卫战略的峥嵘。  相似文献   

5.
面壁与听歌     
时光匆匆,世事苍茫,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已近50周年了.面对近年日本某些从政者讳言对中国及亚洲其他各国的侵略战争,甚至诬称“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的“捏造”,不禁感慨万千,悲愤无已.曾有年轻人问我:在这辗转动荡的八年流徙生活中,你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我回想良久:自己三次  相似文献   

6.
作为即将消失的老者,他本身并无所忧,只是对于日本的年轻人和中日之间的关系深怀忧虑9月12日下午,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诺贝尔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来了。从3点10分左右开始参观,到5点10分听毕两位幸存者讲话,这位71岁高龄、第五次访华的日本作家,没说一句话。“南京大屠杀距今69个春秋了,我很想见见69年来一直有着痛苦记忆的人  相似文献   

7.
曹利彬 《各界》2008,17(11)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更大的发展,首先是从每一节课的课堂设计人手,从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开始.从教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产生、思维的升腾;促进学生思想的发展.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新课改规模形成以后的教学中,我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尽可能地做到问题立意新颖、多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探视,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三十多年过去,现在谁还记得"武斗"的事呢? 大约得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吧,像我们这些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文革"初期属于懵懂少年,虽说没亲身参与"武斗",没有成人对"文革"的认识和判断,对中国历史上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仅有个粗浅而模糊的印记.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在记忆的深井里打捞,打捞些碎光片影,连缀成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钟欣 《侨园》2007,(6):4-5
9月15日上午,伴随激越的日本大鼓鼓点和黄豆豆飒爽的舞姿,为期3天的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正式在日本神户拉开帷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日本国土交  相似文献   

10.
陈斌华 《侨园》2002,(2):12-13
幽灵,一个“台湾独立”的幽灵,正在台湾岛内游荡。“台独”最早的历史渊源还应该追溯到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1895年被迫到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神圣领土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日本军国主义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中国将依据《开罗宣言》光复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在听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后,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策动部分军国主义分子和收买下的台籍汉奸分子,在台湾建立起密谋“台湾独立”的地下组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蒋介石率领国民党军队的残兵败将退踞台湾。美国、日本一方面与做着“光复大陆”迷梦的台湾当局继续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并把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把台湾作为对新中国形成包围圈的“不沉的航空母舰”;另一方面又扶持台湾士绅廖文毅等人搞“台独”活动。1950年廖文毅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了所谓“台湾民主独立党”,公开树起“台独”旗帜,开始了分裂中国的阴谋活动。这一事件被视为“台独”这一历史“怪胎”的呱呱落地。 1951年“旧金山和约”在海峡两岸均未参加的情况下,违背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影片在日本各地空前热播,掀起了一股感动大潮,网上的观后感言多达四百多万条。片头有这样一句话: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父亲在顽强地含泪活着!该片不仅荣获多项纪录片大奖,也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  相似文献   

12.
"谢谢你"     
丘思佳 《侨园》2011,(8):26
我叫丘思佳,来自印度尼西亚。我目前在辽宁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来中国之前,我在美国生活了大约6年,之后我已在中国生活了将近两年。我第一次来沈阳是在2009年9月,当时有机会获得奖学金来辽宁大学学习一年汉语。这笔奖学金带给我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使我能够专心于学业。中国沈阳给了我很好的机会,不仅使我汉语变得流利,而且让我  相似文献   

13.
粽子"外交"     
准备好粽叶、糯米和其它配料,我又要包粽子了。我包粽子当然是为了我的一双儿女,但也是为了我的美国邻居。我的儿女是大珠、小猪,大珠是姐姐,小猪是弟弟;我的美国邻居是大美、小美,大美是妈妈,小美是女儿。大珠和小美是同学。本来和大美小美也就是点头之交,两家亲密起来还是粽子牵的线。那是几年前,孩子还小,雇了保姆在家照看。有一次保姆包了粽子,并送了一些给邻居。那天下班回家我正掏钥匙开门,大美在街对面招手并向我走来,你家保姆给了我两个粽子,很好吃。可不可以再多给我几个?好一个爽朗直率的英格兰后裔,真拿自己不当外人!我一下子就喜欢上她了。  相似文献   

14.
马可为 《团结》2006,(2):49-49
2005年11月,我有幸参加“2005中国地方青年邀请计划”活动,对日本进行了为期23天的交流访问。23天里,我们参观了日本的工业、农业、医院、媒体、环保、城市规划等部门,对日本人的环保意识感受颇深。去日本之前,就早已对日本的洁净有所耳闻。一到日本,我就感受到了当地良好的环境状况: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干净的地面,绿树成荫的街道,被红色的枫树、黄色的银杏树点缀得更加诗情画意。在访问了日本的几个地方后,我发现,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这样的景观随处可见,根本看不到光秃秃的土地和山丘,绿色成了这个国家的主色调。随后我们了解到,日本…  相似文献   

15.
田晶 《侨园》2020,(2):19-21
妄图使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是日本大陆政策追求的第一目标,但是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达到这一目标?在日本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满蒙问题"的意见。到"九·一八"事变前,各种意见阐述的越加清晰。而为实现这一阴谋,日本关东军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军事部署。武力侵占的策划。独占中国东北,是日本实现其大陆政策及称霸亚州和世界战略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6.
日本法务省日前针对"不法滞在"的外国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特别许可"而留在日本的标准问题发表了新的指导指针. 分析人士指出,从公布的新的指导方针来看,似乎并没有放宽"特别许可"的标准.但是,认真研读就会发现,其判断是否给予"特别许可"的标准里面明确增加了"孩子在小学、中学、高中就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争常"问题上自信满满的日本确实处于很有利的地位,但诸多利好因素并不能确保日本一定登上安理会常任宝座,日本在实现常任梦的道路上还面临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颖 《侨园》2002,(1):14-15
“日本制造”长期以来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是代表着可信赖的、微型的、精致的高科技产品的形象。但是2000年以来,日本企业接连发生产品质量缺陷、售后服务较差等问题,从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东芝笔记本事件,到三菱汽车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再到松下GD92型手机大规模返修,以及日航公司粗暴对待中国旅客等一系列事件,使得“日本制造”形象迅速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瓦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遭遇信任危机的背后,我们看到曾大举开拓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产业空心化论形成于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实践。进入80年代,日本继美国之后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一些日本学者和官员宣称日本进入了产业空心化时期。随着台湾、香港等地区对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的显著增加,很多学者也从实  相似文献   

20.
胡玥 《民主》2014,(2):49-51
<正>深夜的墙头上站立着一只猫。一只猫,古老、神秘而又独立于永恒的时间之外,它是我们记忆中缺失的一部分,是我们睡梦中的另一场不睡,而那,恰是我们无法恢复亦无法获知的全部记忆和秘密。当一只猫在我们的身后闭上眼睛的时候,它便是这浓密夜晚里最隐秘的一个传说。它在什么时间出现,又在什么时间消失,都是我童年心头不解的谜。但我知道它一直就在我的背后,就像记忆打开的那道柴扉之门,我就赤脚站在细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