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台县结合省委提出的"三村"建设,在全县63个镇乡、940个村党支部、5.6万名农村党员中实施一项将"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和农村党建有机结合,共同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永葆先进性的创新工程--"双千百十"工程.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2.
农村村级公共产品"一事一议"难题与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村级公共产品"一事一议"是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性制度安排,其目的是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保证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村级公共产品的正常、有效供给.但农村村级公共产品"一事一议"制度的实施结果却出现了"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三难"状况,村级公共产品供给水平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正确认识"一事一议"制度安排的内在运行机制,化解其运作中存在的难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申屠江平 《探索》2007,(5):187-189
"农嫁女"权益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矛盾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土地征用补偿费的分配问题,矛盾焦点在于围绕集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内涵和外延等内容展开.彻底解决"农嫁女"权益侵害问题,必须从立法、行政、司法入手,并与农村集体所有制改革相配套.  相似文献   

4.
在日新月异的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民自己的银行",它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南和县信用联社不断深化改革,增强服务意识,切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农为本,服务三农",充分发挥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主力军和联系农民金融纽带作用,视农村和农民奔小康为己任,始终扭住"农"字不放松,把发展农村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作为重点支持项目,有力地加快了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步伐,被农民誉为发展小康的"及时雨".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亲自倡导和推动了农村的改革,并在实践中对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重大问题作出了精辟论述,这些论述对现阶段我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空巢家庭"老人面临的困境及其改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于农村人口平均水平,日常生活照料缺位现象日益增多,普遍缺乏精神慰藉,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农村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改善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的生活状况,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部分困难"空巢家庭"老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要大力弘扬"孝道"美德,强化儿女在农村老人赡养中的作用,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社区养老事业,为农村"空巢家庭"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是四川省农村经济形势最好的5年,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最具活力的5年.中央连续出台了两个1号文件,农民负担从高到低,从低到无,农业实现了零赋税.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农村"三个转变".围绕增粮增收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通过政策调动、改革推动、市场拉动,实现粮食恢复性增产,农业结构稳步调整,产业化经营加速发展,农村改革继续推进,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军界,"班长"被誉为士兵的父亲,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在中国农村,村支书被称为全村的"班长",是名副其实的"当家人".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与中共早期"农村割据"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秋冬至1928年上半年土地革命战争初始阶段,中共在实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方针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确立了在武装暴动和游击战争基础上创造农村割据局面的思想,这可称之为中共早期"农村割据"思想.这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最初表述,是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整个过程中的第一步成果.六大前,周恩来是"农村割据"的大力倡导者和有力的推动者之一;六大期间,当对"农村割据"思想产生争论、出现否定这一思想的声浪之时,周恩来以鲜明的态度维护了这一思想.对中共早期"农村割据"思想的倡导和维护,是周恩来为开创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中央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准确把握,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的三大部署,着力解决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勾勒了一幅切实可行、富有可操作性的"路径图".……  相似文献   

11.
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的最基层组织,在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海西"策略中,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村级组织存在着与市场经济、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几个问题,探讨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增强农村党支部的"责任、使命、能力、水平",发挥其"核心领导、生产指导、宣传教育、示范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致富都离不开先富起来的能人带领.历史和现实把致富能人推向了农村经济发展"领头人"的位置.大胆起用能人当"村官",加快建设一支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以来,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难发挥、村"两委"关系难理顺成为困扰农村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难题.为此,海林市围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的目标要求.在全市农村探索性地实行了"村党组织领导、村代会决定、村委会实施"的村级民主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建立农村"低保"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是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政府对国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强化政府在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中的责任;要依法规范农村低保工作,科学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和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南溪县着眼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积极谋划,求新求变,探索建立了以"部门、企业联村帮发展,党员干部联户帮富裕,农技、农村人才联农帮才智"为主要内容的"三帮"机制,整合全县组织、政治和人才资源推进新农村建没.经过实践,南溪县"三帮"机制着实架起了企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党员干部引领农民致富的"桥梁",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把解决农业、农民、农村的"三农"问题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的偏差、人与资源的矛盾突出以及农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解决"三农"问题出路在于:第一,工业反哺农业,加大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扶持力度;第二,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治本措施;第三,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农村的各种资源向优势经营主体集中,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第四,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搞活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解决农村乘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丹棱县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通过开展县级部门帮扶集体经济后进村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城区基层党支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三项帮扶"活动,使农建"三级联创"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实施农村科技致富工程与扶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了"三级联创"分级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三级联创"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先富群体"争当"村官"的现象十分普遍,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显著特点.富人当选"村官",既是农村"先富群体"的新追求,也是广大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理性选择.标志着村委会干部类型正在由道德权威型向经济能人型转变,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对于促进农村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加速农村致富奔小康进程,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骏 《党的文献》2003,(5):37-44
江泽民同志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要求"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继续推进农村改革","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等.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