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安徽合肥、蚌埠和亳州三城市在校中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青少年消费知识状况不容乐观。数据分析显示,城市、性别等人口统计特征在消费者产品知识、促销知识、购买知识及维权知识上差异显著。基于青少年消费知识的社会化状态,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主体应发挥应有作用,并共同致力于青少年消费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消费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国民传授消费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提高消费者自身素质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消费教育的对策包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消费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要重视学校消费教育,建构遏制消费主义的阵地;要加强青少年理财能力的培养;家庭要形成一种健康的消费环境;要在整个社会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消费大环境。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过城市青少年消费的问卷调查,从消费内容等几个方面客观反映青少年消费观和消费行为的变化。研究表明,教育消费仍占主导地位;服饰消费明显高于娱乐消费;消费内容现代化;人情消费必不可少;品牌消费趋于理性;超前消费趋势看涨。同时,分别从性别、年级两方面对青少年消费现状作一比较,发现高年级的青少年教育消费在降低,维权意识下降,符号消费、超前消费更为强烈,这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一代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特殊的、不容忽略的消费群体,特别是近来我国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使青少年一代中出现一些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如负债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超前消费等。加强青少年理财教育、审美教育、荣辱观教育,使青少年确立科学的、理性的、审美的、环保的现代消费观,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特点及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表现为:趋同心理、炫耀心理和猎奇心理,与此相对应,其消费行为表现为从众性、符号象征性和个性化。培养青少年积极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引导其消费行为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消费观念的培养可围绕四个方面展开:理性消费教育、理财教育、可持续消费教育和绿色消费教育。  相似文献   

6.
研究评估家庭灾难教育对青少年灾难素质的具体影响发现,家庭灾难教育显著促进了青少年灾难素质的提高,该作用机制存在群体结构差异;家长偏重灾难知识教育,忽视灾难技能培养。要充分发挥家庭灾难教育功能,着力提升城市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和男性青少年家庭灾难教育的力度和效果,强化家庭灾难技能教育训练等。  相似文献   

7.
和谐消费观是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消费观,加强青少年的和谐消费观教育十分重要。它是引导青少年消费生活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丰富消费知识,形成健康消费心理,有利于增强消费诚信,提升消费能力,有利于培养和谐消费理念,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它是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发展和弘扬先进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当代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等视角对青少年体育消费特点进行了剖析,不但阐述了当代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方面的共同点,而且针对其不同年龄、不同经历而形成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总结。本文根据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提出了如何培育未来体育消费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中间力量,社区青少年教育是青少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区青少年教育的措施有:建立和完善社区青少年教育体系,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创新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工作方式,解决青少年就业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我国毒品又一次死灰复燃,特别是近几年,福建省由过去毒品集散地、转运通道变成了毒品的消费地,使我省许多地方的毒情更加严峻,其中绝大多数吸毒者都是青少年,而且吸毒年龄呈越来越小的趋势。本文围绕禁毒这项严峻的工作,对青少年的教育和防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