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存在两种基本研究视角,即外在视角和内在视角。从外在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系统维持自身稳定的控制手段,其本质属性为工具性;从内在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语言为媒介、达成理解、形成共识的交往行动,其本质属性为交往性。对于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两种本质属性的地位和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为工具性与交往性的内在一致与融合。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当代中国政治伦理学的主要使命在于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内民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内在动力诉求,也是实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外在诉求的关键所在.因此,以政治伦理为视角研究党内民主建设的价值取向、现实困境及伦理救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社会学兴起于19世纪末期,进入20世纪之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路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与其背后的社会文化传承得到了较好的交叉融合,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本文在厘清教育社会学的内涵及其发展嬗变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及挑战,并提出了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方法,大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等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教育社会学兴起于19世纪末期,进入20世纪之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路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与其背后的社会文化传承得到了较好的交叉融合,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本文在厘清教育社会学的内涵及其发展嬗变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及挑战,并提出了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方法,大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等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研究角度与倾向来说,政治社会学有着鲜明的特色;从学科体系独立性与完整性来说,政治社会学又存在一些不足。其中的关键就是在政治社会学的发展中,对其研究对象的界定缺乏统一的认识,这一点已经影响了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因而需要加强研究并把它落脚到政治社会学的学科化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6.
在人学范式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是理论基础转换、时代条件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建设的需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人学理论为理论依据,用本质要素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素进行剥离和分析。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和起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料确立为意识形态、教化和交往、精神生产实践,质量确立为满足意识形态教化和交往的一切精神生产实践活动,质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剥离呈现的程度,并最终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人学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为意识形态教化和交往的一切精神生产实践活动。这一本质的确立不意味着摒弃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论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7.
吴松岭 《世纪桥》2011,(17):145-147
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提出"保护好大小兴安岭就是最大的政绩"。笔者认为仅仅保护是远远不够的,"保护"是责任、是义务,加速"恢复"才是最大的政绩。长期以来,国有林区由于过量采伐,生态遭到破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全球变暖、气候干燥、水资源锐减,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伊春林权制度改革吹响了加速恢复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环境伟大工程的第一声号角,调动了林业职工造林、育林的积极性。能否演奏出美好的乐章,更大程度、更快速度扩大小兴安岭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覆被率,发挥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作用,还需要各方面经过不懈努力。因此,全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恢复小兴安岭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曾志刚  王云兰 《求实》2005,(12):76-79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针原则,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科学认识和坚持这一原则要求,要以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为前提;以满足和提升人的需要为基础;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基本要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3,(11)
中国最新一轮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但是深化林权改革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为了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今后一段时期要把林权改革的重点由调整人与林、人与地的关系转变为调整所有者与政府、所有者与所有者的关系上来,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并举,以林权纠纷调处、林权流转规范、扶持林农合作组织、发展林下经济以及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着力点,持续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问题是整个思想教育过程理论的核心问题,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理解不仅会影响到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解释,而且会影响到对具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设计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是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两个基本维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是教育对象在社会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其思想道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机构与行政》2014,(2):20-21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东营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推进林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制度创新,确立了"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务监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基本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林业要素市场,促进了东营市现代林业体系的全面发展。主要做法有:  相似文献   

12.
刘咏 《理论建设》2014,(1):49-52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的政治理念,以其为载体对全民进行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起到培育国家、民族的意识、认同感和责任感,凝聚社会共同理想,激发爱国精神,增强"三个自信"等方面的作用。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在构建理论体系、语系转换、增强吸引力等方面作出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实现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属性和鲜明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正确理解和把握十七大报告关于“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这一论断,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重要的分支学科,学界对之已经作出大量的探索,其中,河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一批富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从社会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一个学术理路。认真梳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学术史,廓清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核心论域,有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关系研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问题是整个思想教育过程理论的核心问题,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理解不仅会影响到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解释,而且会影响到对具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设计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是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两个基本维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是教育对象在社会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其思想道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论断,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本性回归,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现实延伸.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取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功能的实现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向和行动指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逐渐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由此在人们思想意识和社会精神生活领域产生的震荡、冲击也日益激烈。思想政治教育要应对和解决思想意识、社会观念、意识形态等领域里的困惑、矛盾、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哲学的玄思和理论的自我建构上,必须直面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进入到社会肌体和社会生活的深层结构中,揭示各种思想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机制,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调动和协同各种社会资源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8.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60-60
福建是全国重点林区,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占土地面积80%的林地优势,却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集体林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利益分配不合理、林区活力不足,以致造成造林难、护林难、防灾难、科技兴林难、干群关系处理难等“五难”现象。这无疑是福建发展中亟待破解的一道涉农改革难题。福建林改的探索与突破,以李金耀和洪田村为代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日益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纵观已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定是什么、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该如何把握等方面均有建树。但因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故研究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还欠成熟,研究尚缺乏自主的学科意识和学科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与时代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正>自恩格斯逝世后,尤其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马克思主义受到很多攻击,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不绝于耳。这些言论尽管花样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以便"理直气壮"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因此,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