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还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全球性的大龄单身女性正“泛滥成灾”,她们在不同的地方不断地壮大着自己的队伍,有些触目惊心。属于她们的另一半似乎总在和她们捉迷藏,抓不着,等不到,然后就这么孤单着,一年又一年……她们似乎永远站在爱情的门外,等着、盼着、念着……  相似文献   

2.
<正>时光荏苒,当年的影像已经泛黄,影像里的革命青年已经进入暮年。也许,历史充满了苦涩、荒诞与曲折,而每个人的青春却只有一次。不管今天的人们如何看待当年"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花季少女,但我们相信,当她们自己面对这些影像时,依然会回想起曾经的青春时光。爱美永远是女人的天性,即使是生活在禁锢美而缺乏彩  相似文献   

3.
女人生活的幸福感大多数来自于爱情与婚姻。有的人表面看来是平 静、优雅、祥和的,人前的她们有着令人羡幕的体面与骄傲,而她们内 心常常陷于痛苦与无奈之中难以自拔。有人说这是她们的深刻,想必这 样的苦痛并不是她们的刻意选择。可以说这是一种心理问题,在心理学 上这称之为“爱情自虐症”。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在一个关注人群幸福指数的时代,女人的幸福指数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幸福指数的缩影。男尊女卑的时代,女人的幸福完全寄托于丈夫和儿子身上。女人的幸福在于嫁一个好丈夫,养一个好儿子。而那样的“幸福”是完全的身不由己,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意味。今天的女人则可以自由地恋爱、结婚、生子,自由地选择职业和家庭,她们自己把握着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旧时早有“打是亲,骂是爱”的流行语,不过那时掌握主动权的是男人。男人自作聪明地玩了个花招,妄图让女人在遭受体刑时,心里还傻傻地享受所谓的爱情表达方式。到了21世纪,这句话又重新纳入主流,但讲这句话的不再是那些大男人了,而是实力一派的新女性。从自古有之的挨打受骂到现在对男人的非打即骂,女人走过了一条艰巨而漫长的心理历程。今天,她们终于找到一个真理——实力显“地位”,暴力出“政权”!这固然体现了女性思想的解放,也捍卫了女性的尊严;但是,如果这种行为在某种矛盾的激化下不断演变升级,就会成为真正的女性暴力,而女性无疑就变…  相似文献   

6.
杜娟 《前沿》2012,(2):141-142
男性作家笔下的女人和女性作家笔下的自己虽然同样描写女人,却有着不同的诠释。男人把女人看做附属品,她们的形象是理想化的,或是温柔的天使,或是邪恶的魔鬼,男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女人;而女人在创造自己的历史中,不甘受命运摆布而逐渐反抗男权社会,她们渴望平等,要求独立,女性意识也随之日益觉醒,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学。  相似文献   

7.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这么一群女人,独立行走于权力森林之中。自尊,精明,冷静,不容侵犯。在职场中,她们身居高位,现实早已教会了她们以自爱自立为本,不依靠男人。她们不一定拥有完美的爱情,但并不寻死觅活,因为爱情并非她们生活的全部。她们像男人一样在权力场中闪转腾挪,咄咄逼人,苦过,恨过,但是,她们最终以骄人的成绩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闲坐云中看着众生拈花微笑,亭亭玉立在狼烟四起的权力江湖里。在权力的竞技场中,高跟鞋是女性独特的标志,它总是承载着一个美丽的灵魂,在男人的阴谋、竞争、诡计的漩涡里,艰难而高贵地跋涉,在风吹雨打,泥泞沼泽中,女人最贴心的搭档就是自己脚下这5厘米的高度,它撑起了女性的信念和梦想。  相似文献   

8.
荧屏上的蒋勤勤诠释了许多关于幸福的童话,而生活中的她却和世间所有女人一样,经历着感情的悲喜。面对伤害,她曾经坦承自己是爱情白痴,也曾经宣称不再对爱情抱有期望;但如今,一转身,当爱情再度降临,她却还是心甘情愿地坠人了情网, 而这一切,只因她把爱情看得至高无上——  相似文献   

9.
观潮 《今日广西》2010,(19):47-50
时尚在历史上扮演的是边缘化的角色,被传统的学术界所鄙视,被认为是浮躁和女人专有玩意。时尚似乎永远和纤细的腰肢,宽大的裙摆,数不尽的层叠的蕾丝相联。时尚天性泛着女香,涂着胭脂水粉。然而,在男友范流行的今天,酷不再仅属于男孩,女孩也可以酷,可以率性。那么,今天的时尚的实质是不是变化了?  相似文献   

10.
"女人是月亮",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两个意思,一个是说,女人容易像月亮一样反复无常地发生着变化,说过的话可以不算。另一个意思,当然啦,就是女人的心情,永远是阴晴不定的,像月亮一样容易出现环形的缺口,聪明的女人永远不会让阴影般的坏心情损害自己的形象与生活,做个对自己好一点的聪明女人,你也能做到噢!  相似文献   

11.
尤拉 《今日上海》2010,(4):54-56
时尚界从来就是一个轮回,太外婆级别的老古董拿到今日来看,也许就是时尚先锋的“潮品”。这100年来,上海女人的旗袍下摆长长短短在比赛。虽然几经改良,但旗袍的确是上海女人的又一层皮肤,难以脱卸,无法割舍。  相似文献   

12.
人与人之间有许多东西是共通的。人们对生命中那些有价值的东西进行了不同的排序。大多数女人都会认为自由、尊严、爱情、婚姻、事业、健康、满意的职业、稳定的收入等等在生命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它们的重要程度不同。 人生如四季,生长有时,开花有时,收获有时,凋零也有时。处在不同年龄段的人所面临的头等大事往往是不同的。他们的生活机会不同,身后的历史不同,追求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最真实地体现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生存状态。 25岁到30岁出头,这是人生最旺盛的时节,未成年的青涩已经脱去了,而备尝艰辛后的疲惫和衰颓还没有降临。该储备的已经储备,剩下的事情似乎就是去绽放了,这真是人生中的华彩段落。这样一个开放的年龄又恰逢一个开放的、充满变化、充满新事物的年代,那么不妨看看她们如何理解生命,如何构想幸福,又如何评价自己身处的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00,(4):23-25
很显然男人陶醉在女人所描述的服饰历史中。不过,男人又很是挑衅地说:“华美的服饰让不美者增色,让漂亮者更靓丽。许多女人就用衣裙做掩护,凭借美色获取男人欢心,利用服饰让爱情成功。”“你错了,美丽的服饰永远代替不了美丽的心灵一在历史上,不乏这样患难与共的夫妻,他们也许地位悬殊,也许处境艰险,但不论时世怎样变迁,他们的感情都保持着活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14.
夜,悄悄地来了,阳光下的喧哗潮水一样退去,天空改变了颜色,女人也变幻了姿态。她们不再甘于两点一线的重复生活,她们开始从“工作-回家-工作”的轮回中抽身出来。夜色,给了女人一个回归“自我”的舞台。夜色中,女人变幻身影,释放内心,倾泻温柔,呈现千万个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5.
她们被称为“爱情教母”,用她们对一场场恋爱的诠释和讲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人。有人说,女人写作总是在写她自己。情书、细节也总泄露出她们真实的我。  相似文献   

16.
韩松落 《中国减灾》2012,(9X):59-59
<正>玛丽·恩迪亚耶的小说《三个折不断的女人》,让我想起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的电影《回归》,在那部片子里,几个女人生活在重重灾难中,飓风、大水、火灾频繁地出现在她们的生活里,和亘古以来的任何一个时代一样。男性几乎不能给她们以任何帮助和慰藉,她们只有"在苏醒后的余痛中成长",等待着"回归"。《三个折不断的女人》由三个略有关联、实则独立的故事组成,这有点类似电影《巴别塔》、《撞车》,不过,三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女性。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诺拉是混血儿,父亲是从塞内加尔来到法国的黑人移民,在她还年幼时,父亲丢下她的母亲和  相似文献   

17.
但愿爱长久     
这是个有着太多诱惑的时代,以至于女人们在选择婚姻时,也多多少少加入了现实的因素。而有这样一些女人,她们说:只要确定了心中的情感,就可以忽略其它的一些条件。于是她们,选择了突破一切关于婚姻传统的界定,抛开年龄、学历、职位、身高等世俗选择的婚姻,幸福并生气盎然地生活着。“异度”婚姻,别样美责,别样幸福。  相似文献   

18.
灵香草 《今日广西》2008,(17):42-42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事物能令女人永远为之着迷,那就是衣服和爱情。 女人对衣服的执着、耐性,与对待爱情同出一辙。女人对爱情有天生的依赖性,对待衣服也是。衣橱里永远缺少一件完全满意的衣服,正如女人永远缺少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情人。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比比皆是这样一些女人:她们容颜普通,外型平平,形容她们的词汇永远是——文静、温柔、聪明、果敢……而绝非是美丽、漂亮之类的字眼。尽管她们有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宽容大度的胸怀、温柔娴静的性格,甚至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但是,她们永远不能被看作是美女。她们得到的称呼是——中等美女。中等美女的"美"在内秀,在涵养,在本质。如果说一个女孩子来到人间,可能永远长不成美女,但是,只要她努力,她至少可以做一个中等美女。哪个女人会一无是处呢?没有花样的容颜,你可以有智慧,没有智慧,你可以性格温柔,性格不够温柔,你还可以坚定勇敢,如果这些你都没有,至少你可以善良,善良的女人也是美的……芸芸众生中,美女和丑女都是极少数,"中等美女"是成长得最为蓬勃的一群,她们所向从容……  相似文献   

20.
时尚总是张扬个性。这一个性,往往在别样风情中成为流行,又在认同和更替中淡出。这种生命的轮回,构成了永不言老的风景。解读“轮回现象”,可以领悟出时尚的奥秘:不时周而复始,却又让人感受变化万端,因为时尚恒定的格式总是不断突破,总是即时的关系秩序和生活规则作反叛和颠覆。一如平静的水面上,时尚总是不甘寂寞,处心积虑地舞蹈于青萍之末,搅动涟漪,打破平衡,改变格局,得以统领潮流之满足,管它是什么复古或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