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时政新闻是政治新闻的报道,毫无疑问它是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传播信息,来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时政报道是党报承担的最重要报道任务之一,也是党报的传统强项和优势项目。众所周知,党报的功能定位、规范要求、言说形态有别于都市报和晚报。党报时政报道的创新,一直是个"难啃的骨头",如何让党报时政报道"活"起来、"亮"起来,将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完美结合,做到"党报姓党"这一基本原则与"新闻立报"这一办报理念有机统一,一直是党报新闻工作者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因为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时政新闻始终是读者最为关注的焦点。没有时政新闻做脊梁,媒体的腰就硬不起来。不做时政新闻、做不好时政新闻的报刊难以进入主流媒体的行列。关于时政新闻,金梦玉主编的《专业新闻报道教程》有这样的定义:“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时政新闻的报道范围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  相似文献   

3.
提起讲政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那是要闻和时政新闻的事,与体育报道没什么关系。那么体育报道是否需要讲政治?答案肯定的,体育新闻报道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新闻报道一样也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因此,本人作为市级党报《蚌埠日寺艮》体育新闻的编辑,多年来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体育报道必须要讲政治。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党报的文风对新闻的有效传播形成严重掣肘,而这方面的改进却相对滞后,不但时政报道,其他报道也存在类似问题。与晚报都市报等纸媒体比较,党报的文风明显老套、干瘪、枯燥,特别是时政新闻集中连片的要闻版,老八股、新八股构成所谓"党报面孔",与读者的阅读意愿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5.
冮红  张伏祥 《城市党报研究》2011,(2):64+57-64,57
眼下,不少新闻从业人员都认识到,时政新闻有点"干巴"。相应地,有不少读者对有点"干巴"的时政新闻"不感冒",以至于敬而远之。"时政新闻交给党,民生新闻找市场",在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看来,时政新闻只是党和政  相似文献   

6.
时政新闻以其特殊的重要性和有用性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但在我国却出现了时政新闻总量增长与读者真正迫切欲知的时政信息严重不足的“结构性缺失”的矛盾。这一矛盾不解决,新闻改革难言成功。本文通过大量的现象分析,探讨了时政新闻结构性缺失的表现、实质及其变革的途径,旨在还原时政新闻的平衡结构,实现其尊重和维护公民知晓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和名县委书记对话时受到触动,情绪有点失控,掉了眼泪。按所谓的新闻专业主义,采访对象不管是官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视同仁。在记者眼里,应该没有官员和普通民众之分,只有采访对象和非采访对象之分。时政报道,因事涉时政而导致采访对象主要集中在官员群体中。在当下的政治环境里,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严重,局部地方官场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时政记者很难只把官员当作一般的采访对象样对待。在实际操作中,媒体往往对官员更严苛。这种大环境下,一名时  相似文献   

8.
法院新闻的采访和报道是西方新闻事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方法院新闻的采访和报道有其固有的框架和特点。需注意对速记技巧的掌握,熟悉法院里的一些规则,处理好与一些关键性人物的关系,准备采访和写作中的核对清单等。  相似文献   

9.
都知道文章要以情动人。现在,要想写好会议和领导活动这些格式、程序往往大同小异的时政新闻,"以情动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可以说是写好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10.
台湾的《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苹果日报》,是深刻影响现代台湾社会具有代表性的四大报纸。特别是作为报道时政新闻和政治文化为主的舆论导向型  相似文献   

11.
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服务性新闻已成为各个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努力抢夺的重要制高点。和其他传统媒体相比,平面媒体在服务性新闻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服务性新闻最重要的三要素是实用性、时效性和权威性,只有把握这三个要素,一篇服务性报道才能“站”得起来,得到受众的认可。在各种新闻类型中,都可以容纳进强烈的服务意识,在报道“硬新闻”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是一种用客观的形式提供新闻事实和阐明新闻事实发生的原因、环境及其发展过程趋势的报道方式,是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的进一步深入,它着重回答新闻Wht(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以揭示新闻的意义。深度报道将新闻的“新”与深度的“深”结合起来,既鲜活又厚重,自上个世纪80年代由西方  相似文献   

13.
去年底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大力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这次长达半年的专项教育活动,是一个维护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报道的具体行动,也是一次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集中学习,更是一个提高主流媒体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顾名思义,应该是新闻的纪实者。可是在当前的一些新闻采写实践中,情况常常不是如此,例如我们党报所大量进行的各类会议报道。我们的记者在这些报道中担当的角色,常常就并不是新闻的纪实者,而是党委,政府部门的“宣传干事”,或者叫“新闻秘书”。  相似文献   

15.
一、电视时政新闻的劣势表现1 电视音像传播的特点使时政报道的理性认识传播难度相对大。电视传播图像与声音 ,但是声音与画面是稍纵即逝的。时政报道与社会新闻比 ,相对缺少故事情节和引入注目的视听因素 ;而比报纸上的会议报道显得更为突出的是电视会海、人头画面、长串名单、套话空话等 ,则因其单调形象使受众感觉更缺乏动感。而由于电视的优势偏于传播感性认识 ,对于时政报道这类偏于概念的、无形的、抽象的、静态的、非事件性的枯燥事实的传播 ,电视媒体与报介媒体就相形见绌。2 电视新闻的集中反映使时政报道时长受制约。以一档 2 0…  相似文献   

16.
社会新闻因可读性、趣味性强,而为受众普遍接受,现已成为众媒体“主打产品”之一。然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下,面对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少数媒体为一味迎合某类人群的口味,其传播的社会新闻呈现出媚俗化的不良趋向。同时,面对司空见惯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事件,一些从事社会新闻报道的记者认为,写社会新闻不及写时政要闻那样易出好新闻。其实不然,近两年来,《宜兴日报》的各级各类好新闻获奖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自社会新闻部记者之手。事实说明,社会新闻记者只要胸怀大局,心中有爱,笔下流情,和时政新闻记者一样,同样能采写出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是在中央亲民、为民之风日盛,我国新闻业转向以受众为主体以及新闻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它代表着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和新闻立场,即新闻题材选材上的民生内容,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语言。  相似文献   

18.
王国栋 《学习月刊》2010,(18):51-51
所谓分析性新闻.就是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充分阐述的一种报道形式。其在活跃人们思维、拓宽人们思路方面有着其他新闻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相较于其他新闻表现方式,分析性新闻更侧重于通过运用综合分析、解释、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对事物给予立体性报道.  相似文献   

19.
当一些面孔较“板”的时政新闻,一本正经的传统新闻占据报纸与电视时,读者不免感到乏味。这样的背景下,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以关心民众、关注.百姓为出发点的民生新闻,着实令人耳目一新,一时赞誉之声四起。  相似文献   

20.
时政报道作为新闻报道领域的重头戏一直难以摆脱条条框框的限制,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以及微博、微信等的广泛使用,时政报道逐渐突破传统模式,让严肃的时政新闻也变得有趣好看。本文将对侠客岛在时政类报道领域所进行的突破创新进行分析总结,进而提炼出在互联网时代下时政类新闻报道的"侠客岛"模式,使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经验能够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并进一步更好地指导时政新闻报道的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