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苏法经1998)173号请示收悉。关于当事人在法定上诉期限内虽表示上诉,但未提交上诉状,人民法院是否按上诉案件受理的问题,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当事人在法定上诉期限内虽表示要上诉,但未递交上诉状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在民事审判实践中,我们不时遇到一审裁决后双方当事人同时请求上诉的情况.对此,有的一审法院在移送案卷时,通常按照递交上诉状的时间先后,来确定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如一方当事人先交出上诉状,即作为上诉人,于是办案人员便通知也要求上诉的另一方当事人,要他(她)写答辩状.对此,有的当事人提出了异议,办案人员则解释说:"对方先写了上诉状,你就只好写答辩状了,其实,上诉和答辩也差不多,再说,到了二  相似文献   

3.
二审法院发现当事人上诉的时间已超过了法定的上诉期限应如何处理?编辑同志:我院受理一起二审债务纠纷案件,审理中发现一审送达判决的时间是1995年12月19日,而当事人递交上诉状的时间却为1996年1月13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原...  相似文献   

4.
一审民事判决书的尾部必须载明当事人的上诉权利、上诉期限以及上诉法院,即“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法院。”这在一定程度上告知了当事人,尤其是败诉方当事人还有一次申辩的机会。笔者认为,判决书中还应当告知当事人在判决生效后有到检察机关申诉的权利。1.有效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当事人只知道有上诉权,一旦错过上诉期或因无力支付上诉费,只能被迫接受判决,而不知自己尚有向检察机关申诉的权利,使得其因司法不公而受到的损…  相似文献   

5.
【裁判要旨】上诉不仅表明上诉人不服一审裁判,而且表明上诉人与对方当事人或者共同诉讼人的权利义务有争议。在连带责任保证案件部分当事人上诉的情形下,应尊重未上诉的当事人的选择,不将其作为二审判决的对象;同时在上诉人错误列举被上诉人时,不直接更换被上诉人,而是尊重上诉人的诉讼权利,在二审判决书中按照其上诉状载明的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予以列明,但在判决书中应对不适格被上诉人之诉讼地位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6.
司法信箱     
被告人在提交上诉状以后死亡,二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编辑同志:在刑事诉讼中,已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在递交了上诉状后、案卷未移送二审法院前死亡的,请问应如何处理?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能否依被告人生前意思表示行使上诉权?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巫世兴...  相似文献   

7.
在司法实践中 ,随着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开展 ,有些当事人在一审法院对其案件作出裁判后 ,虽然对裁判不服 ,甚至虽然持有能轻易证明该一审裁判确有错误的证据 ,但在法定上诉期内不提出上诉 ,而是等到上诉期间届满之后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对此现象如何认识?笔者拟作简要评析。一、当事人放弃上诉申请抗诉的原因当事人放弃上诉申请抗诉的原因 ,主要有 :1.节省交纳上诉费的经济负担。根据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规定 ,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提出上诉的 ,应在提交上诉状时交纳与一审诉讼费同等数额的上诉费用。而由检察机关提出抗诉 ,既…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第一审民事和刑事判决书的末尾都要向当事人交待上诉权利和上诉方法: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本判决书的第二天起×日内,向本院提出上诉状及副本×份,上诉于××人民法院。然而,一些当事人因文化素养不高,往往不知往哪里递送上诉状子,笔者几乎每天都能碰到当事人上诉找不到“门”的事。从法院工作方面找原因,似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9.
信箱     
编辑同志: 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在宣判时表示要上诉,但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上诉状及副本,是否应视为上诉,作二审案件受理?对此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一审法  相似文献   

10.
一、文书送达效率制约因素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 ,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 ,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 ,答辩状 ,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 ,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 ,原审人民法院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 ,到将原审全部案卷和证据移送二审法院 ,期间由于送达上诉状副本 ,等待答辩状和送达答辩状副本等工作需花费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实践中如用邮寄方式送达往往…  相似文献   

11.
不少基层人民法院在刑民案件判决书中的最后部份,往往写道:“如不服本判决,可于接到判决书次日起十日内向本院提出上诉状及副本,上诉于××人民法院。”这样表述法律所赋予被告人的上诉权利,似还有欠妥之处,值得注意。根据刑诉法和民诉法的规定精神,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既可以书面上诉,也可以口头上诉;既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上诉审,主要有两重功能:一是对当事人的诉请进一步作出法律上的确认、修正或否定;二是对原审裁判予以评价。基于此,民事上诉审应当有一个审理范围的界定。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条文中,关于民事上诉审审理范围的规定只有第151条的简单表述,而审判实践中这方面出现的问题却比较复杂。面对这些问题,法官和诉讼当事人的认识和操作至今不甚一致,导致有些案件审理效率不高,处理结果有失公正。因此,准确把握上诉审的审理范围,有助于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公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确定民事上诉审审理范围…  相似文献   

13.
答辩,是被告针对原告起诉的理由和根据进行的回答和辩解。在民事诉讼中,答辩既是法律规定的一项诉讼程序,又是民事被告依法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由于审级不同,答辩可分为起诉答辩和上诉答辩两种。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八十六条和第一百四十八条分别规定了各类民事案件所适用的起诉答辩和上诉答辩的法定期间。 在审理民事上诉案件中,由于法律规定被上诉人递交上诉答辩状的程序是在第一审人民法院进行,并连同上诉状、判决书及全部案卷材料移送第二审人民法院,所以,在上诉程序中保障被上诉人的答辩权利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第 6 5条规定 :“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和裁定后 ,当事人均提起上诉的 ,上诉各方均为上诉人。诉讼当事人中的一部分人提出上诉 ,没有提出上诉的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 ,其他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何为“对方当事人”呢 ?《解释》没有作具体规定 ,从而使得在司法实践中 ,行政上诉案件当事人的称谓很不一致。我们在司法实践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件 :一审判决撤销被告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在一审判决后 ,原、被告都未上诉 ,而只有第三人上诉。第三人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制报》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刊登武效义同志写的关于上诉途径的文章,主张第一审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只写明上诉期限和上诉审法院,而不必写“向本院提出上诉状”,并说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认为,如果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公正”,不写明上诉途径,只能造成混乱,实际是鼓励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  相似文献   

16.
依美国的司法制度,案件当事人若不服原审法院判决,可上诉直至最高法院。但并不是每个上诉的案件都能获得最高法院的审理。本文详实地介绍了美国最高法院如何受理上诉,九位大法官如何审理案件和发布判决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的民事诉讼二审程序中,上诉一方的对方当事人一律被称之为“被上诉人”。 然而“被上诉人”这一称谓有悖于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章关于二审程序的13条规定中,没有一个条款有“被上诉人”的表述,其中第149条第1款规定:“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颁布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中,对诉讼时效问题、上诉期限问题等都有时间上的限制。当事人何时递交诉状与其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有很大关系,而在审判实践中,尤其在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有的审判人员在接到当事人的  相似文献   

19.
2006年9月,旅居中东B国的中国公民陈XX(男)与叶XX(女)到中国驻B国使馆申请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要求将其“结婚登记日期”写为“2006年8月28日”。其理由是:第一,根据中国传统风俗习惯,8月28日为吉利之日;第二,男方陈XX的家乡正处于房屋拆迁时期,若其“结婚登记日期”早于“2006年8月28日”或“同日”,便可享受拆迁后的分房或其他优惠政策。为此,中国驻B国使馆就可否接受上述当事人的要求请示国内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20.
以未交纳一审诉讼费为由限制当事人上诉的做法应予制止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一种限制当事人行使上诉权的现象,就是有的一审法院对民事、经济案件判决后,对有当事人上诉的要求该当事人在预交二审诉讼费的同时一并付清一审判决书中确认其应负担的诉讼费,否则不报送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