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土地承包制度存在的弊端,根本原因在于产权模糊。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必须从明确产权关系这个核心入手,在农村实行“田面产权”商品化是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也逐步加强,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存在着性质模糊,农村土地承包法没有完全回归民法,行政权力过分介入,流转所需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本文从明确界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物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全回归民法,减少行政权力介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着实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铺平道路,以期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重经济政策的调整而忽视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 ,可能是我国农业不能长期稳定增长的症结所在。文章先提出一个产权分析框架 ,揭示产权的基本内涵、主要功能以及产权制度的变迁 ;然后用这一框架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具体特征 ;最后 ,提出农民拥有自由转让的土地产权与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不矛盾的 ;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只能建立在产权流转的基础之上 ,当前应努力为土地产权流转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行为偏差、基层集体组织功能异化和农民土地所有权主体身份模糊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主要原因。制度供给不完善、产权关系模糊造成地方政府往往突破应有边界,过度介入土地流转,特别是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虚化加剧了政府的不规范行为。村委会并非真正意义的集体土地产权代表,其土地控制权更多来源于政府支持,村集体内部没有建立有效的集体土地产权委托代理机制,村民民主权利体现不充分。应寻求村民原始产权的有效实现途径,探索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新形式,改变村委会土地控制权的获取方式,由国家赋权变为村民集体协议授权。  相似文献   

5.
由于各种历史问题,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难说尽善。从历史角度考察,我国在农村土地的管理上历来秉承国家绝对所有权的观念。这种趋势也反映在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上,使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有界性、排他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残缺。同时,由于立法技术、社会现实的原因,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也一直缺乏明确的规定。本文拟通过对产权理论的阐述,以产权理论为分析模型,对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分析,肯定农村土地产权应具有的有界性、排他性特征,并对农村土地产权主体进行了明晰。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产权股份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余年,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关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依然困难重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下各种土地权益矛盾的突出,农业的发展速度缓慢,引发了"三农"问题.土地产权国有化改革、土地产权私有化改革和土地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等设想难以真正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实质,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企业化和国际化道路上,农业经营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倾向将越来越强,势必要求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使农村土地的流转更具有规模.这就要求农村产权制度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论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地产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日益凸显出产权界限模糊的问题。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制约了农业增长、农村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要通过明确界定农地产权的主体、完善农民的土地发展权以及缩小征地范围等措施,加快农地产权改革,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并非是国企产权不清晰,而是明晰的产权屈从于官权,经济所有者职权依附于行政职权,以致国家所有变成事实上的政府所有。在国企产权运营过程中,经营权原生于所有权,两权不能完全分离。政企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民主、无私、高效的政府体系,并废除行政代理模式,代之以完善的经济代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农村宅基地合理规范流转对于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维护农民切身土地财产权益,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存在立法理念滞后、产权关系模糊、登记管理制度缺失及原始取得制度不健全等不足,可从更新立法理念、明晰产权关系、健全登记管理制度及完善原始取得制度四方面寻求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产权刍议     
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是由其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决定地位和其它改革的不可替代性决定的,关于产权的经济文献日益增多,然而,由于对产权概念的理解歧义纷陈,往往使人误以为所谓产权不过是所有制问题的另一种议论而己。并且,实际上对产权也的确尚缺乏科学而严密的规定。有鉴于此,讨论产权界定问题,有必要首先把产权概念本身的内涵界定清楚,这是分析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各项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土地产权的主体问题更是我国农业土地产权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从农地所有权的界定和完善等方面,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来阐述这一问题,有助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行政执法作为经济法法律适用的一种重要形式,直接关系着经济法的实施。经济行政执法权力配置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对经济法的法律适用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到行政相对人权利得到应有尊重的宪政问题。中国经济执法机关权力的配置除应当拥有调查权和行政权外,还应当具有行政和解权和行政起诉权。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的颁布,有力的推进了我们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从私法的角度而言,物权法的出台为私法保护物权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律基础;从公法的角度而言,物权法的出台进一步划清了公权行使的范围,对政府开展依法行政和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行政法如何保护物权,是对行政法学的一个考验。我们立足于我国物权的行政法保护与规制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物权行政法保护与规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完善的角度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尽快健全与物权法相匹配的行政法制度。  相似文献   

14.
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制度创新包括经营规模和产权结构安排两个重要方面。不同的经营规模和产权结构结合成不同的农地制度模式,产生不同的经济绩效。经营规模与产权制度的结合方式要受到经济社会条件的约束和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影响。不同的农地制度模式有其相关的约束条件、创新成本和绩效。  相似文献   

15.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明确提出农村宅基地要实行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政策。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的生存权和财产权,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需要尽快创设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体系。在“三权分置”制度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宅基地所有权的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宅基地资格权的主体,但新的宅基地使用权主体不应仅仅限于本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新的制度体系下,使用权的主体范围应当不断扩大。本文从我国“三权分置”的历史演变出发,分析了“三权分置”的基本要义及三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权未被清楚界定会使得部分产权处于公共领域。我国农地产权的公共领域问题是通过法律歧视及对产权主体施加行为限制所造成的,具体的体现是农地产权的模糊化。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针对我国农地产权公共领域问题的修正方向采取相应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用权利范式去思考农民工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城乡的不平等对立导致农民被限定在土地上,农民的平等权利实际上受到了侵害。当农民进入城市以后,农民工的权利集体失语已成常态。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已经出现了权利意识觉醒,农民工的权利抗争意识与日俱增。政府意识到了保护农民工权利的重大责任,而且也努力用法律推进,保护制度正义。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权利阶层在崛起。  相似文献   

18.
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目前大部分国家宪法都将私有财产权保护条款规定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或类似章节中,作为基本人权予以保障.而我国宪法却将之规定在总纲部分,将私有财产权视为基本经济制度来保护,具有政策的宣示性,属于政策性保障模式.通过分析其原因、理论基础以及在现今面临的协调问题,可得出应将私有财产权回归宪法公民基本权利体系来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著作财产权行使之自由与限制——以法律经济分析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私法自治之原则下,著作财产权人得依据自己之自由意愿与他人缔结著作财产权之让与或授权契约,使著作财产权得自由转让。然而,基于权利社会化与私法自治有不完善处,于保护考虑著作财产权人之利益同时,亦须考虑社会公共利益,以调和公益与私益。国家对于著作财产权人所享有之著作财产权,应为一定之限制,以符合公共利益。就经济学之理论而言,当资源配置或财产权产生变动,必须变动所增加之效益大于减少之效益时,始符合效率,是限制著作财产权人之行使权利,必须为成本及效益之分析,不得仅以公益为唯一之考量。有鉴于著作权之保护与否及程度,其与国家社会之经济制度具有密切关系,故本文以经济分析之方法,作为讨论著作财产权行使自由与限制之基准,借由经济分析之模式,探讨著作权法与经济学之关联性,检视该法律制度是否可达成效率与财富极大化之目的,以评判保护及限制著作财产权制度之存在功能。准此,本文试以市场机能为基础,于尊重契约自由之原则下,借分析成本效益之方式,探讨契约自由及其限制之必要性,并追求效率及公平之均衡。当限制所产生之效率高于限制之支出成本,为达成效用极大化或财富极大化,始有限制著作财产权人行使权利之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行政权,保障权利,同时也实现公益,这与对公民财产的保护是不相冲突的。现代行政只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与公民财产权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国家对公民财产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