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公正指的是司法机关拆法过程中的公平与正义。努力维护司法公正是我们每一个执法人员应该时刻牢记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我们党和人民所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保障司法机关及其工作售货员公正执法,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 ,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 ,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完善诉讼程序 ,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为配合这一战略决策的实现 ,本刊特邀复旦大学法学院诉讼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法学院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的部分专家、学者 ,就司法公正的实现进行专题论证 ,并希望借此方式进一步繁荣关于司法公正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期“大讲堂”讨论了两大话题,一为“司法公正”,一为“清官情结”。“司法公正”曾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墙,故呼吁和期待“司法公正”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司法公正,本期的3位专家各抒己见,肖中华研究员更是提出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是实现司法公正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的观点,给人以启发。至于“清官情结”,国人自古就有,但为何在法治社会的今天,这一情结挥之不去呢?请看专家是怎样分析的。  相似文献   

4.
吴雪玲 《政法学刊》2011,28(5):80-83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博弈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制衡权力与权利的必要途径,本文从司法公正和舆论监督的概念出发,讨论了二者在现实层面的矛盾表现,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了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在社会公正这一共同价值追求下的统一和互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重要作用入手,针对目前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影响司法公正的不当新闻舆论监督现象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冲突的办法。倡导新闻媒体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正确发挥新闻舆论对司法的监督作用;同时强调司法人员要克服外界因素的干扰,提高自身道德、法律素质,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对实现司法公正具有促进作用;实践中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产生的冲突既有二者社会职能和工作性质方面差异的原因,也有法制不健全以及互相滥用权力等因素的影响;应通过建章立制、提高各方的自身素质并相互尊重来促进二者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石静 《法制与社会》2013,(23):107-108
随着公民法制意识的觉醒和提高,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和监督也越发执着,产生的效果也是有利有弊。本文从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相关概念出发,阐述了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而对完善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信息传递日益便利的今天,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立法、司法、执法的监督作用也逐渐明显。但是,从司法角度看,舆论监督的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妨碍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9.
朱冰  苗佳 《法制与社会》2013,(22):108-109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化革命,信息传播方式不断发展和转变,人类正逐渐步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为我们了解、参与和监督相关公共事务奠定了基础。随着人们对司法公正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舆论监督在防止和纠正司法腐败,推进公正、文明执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洪斌 《河北法学》2012,(10):194-196
舆论监督对促进司法权的公正行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舆论监督存在越界行使、不当行使等情形,有干扰司法权的独立和公正行使的倾向,甚至出现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属利用舆论炒作,向司法机关和党政部门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因此,需要对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的冲突进行归纳和梳理,探讨其平衡之策。  相似文献   

11.
李密 《法制与社会》2010,(34):149-150
法律谚语云:“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看得见的形式实现”。假如说司法公正使正义得以实现,那么,舆论监督便是使正义得以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民众对司法活动的渗透越来越深入,网络舆论监督一方面实现了监督本位的回归,增强了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和权威性;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对司法活动的过度干涉,造成对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妨碍。因此,如何利用好网络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成为司法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拟从两者的角色定位入手,全面分析二者间的关系,并试图建构两者理性互动的制度理念。  相似文献   

12.
杜可清 《法制与社会》2011,(25):115-117
在现在的法律实践中,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模式:一起社会事件的发生→媒体介入报道→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相关人员和事物被迅速处理→社会舆论暂告平息→不了了之→与舆论相反的判决的宣告→人民怀疑司法公正的舆论再次兴起。在这样的模式下,司法最终成了舆论批判的指向,成了背弃民意的罪魁祸首。这种现象不仅加重了司法的罪恶,也放纵了造成两者偏差的背后力量—行政权。行政权的过分扩张,不仅干预来自民众又与民众相分离的新闻媒体和网络舆论,也在干预着司法的审判。  相似文献   

13.
刘菲  张红星 《法制与社会》2013,(17):120+128
"校长带幼女开房案"折射出了网络舆论对于发现犯罪线索、监督司法程序承担着越来越显明的责任,同时,不同媒体对该案的大肆报道,究竟是否给予一些虚假新闻以可趁之机,同时是否会对该案的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也值得我们深思。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之间总是有着爱恨交织的对立统一关系,如何建立两者的良性互动机制,本文予以展开。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是宪法赋予的两种公民基本权利,具有天然的冲突。舆论监督在监督司法审判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缺陷和我国的具体现状,容易侵犯公民获得公平审判的权利。本文认为司法公正与舆论自由之间的价值平衡与利益考量都要以司法公正为最终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许多媒体热衷于对司法案件的报道,一些媒体在报道时丝毫不顾及其所使用的语言、表达的情感是否足以造成公众误解。例如把检方的指控当作实际发生的情况,大量使用煽情或带有倾向性的话语,如“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等等,形成了所谓的“舆情审判”。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正的“底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从一个案例谈起〔1〕先来看一个案例:甲方在本地开户银行存款450万元作为保证金,开出银行汇票,同乙方做钢材生意。后该汇票从乙方转到持票人丙方的手中,丙方在外省向另一家银行申请贴现。汇票贴现之后,贴现银行向出票银行发来收款委托书。但是,出票银行暂未付款。理由是:出票银行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甲方与乙方经济纠纷案件,查封了该汇票,法院做出了《民事裁定书》,撤消了贴现银行对该汇票的权利,并将汇票的保证金划给了甲方。看到这类的裁决书,笔者难以理解:该地方法院和该法官办案好象没有了“底线”。为什么会…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信息传递日益便利的今天,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立法、司法、执法的监督作用也逐渐明显。但是。从司法角度看,舆论监督的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妨碍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吴丽  付云华 《法制与经济》2010,(8):67-67,70
目前在我国,媒体影响力迅速扩大,但是它在行使舆论监督这一功能时,出现了错位越位的现象,对于政府行政和司法公正产生了不良影响。随着我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平衡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就显得越加重要。  相似文献   

19.
据《法制日报》2002年12月19日报道,原中国足球队队员范志毅因上海《东方体育日报》登载他涉嫌赌球的报道,状告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侵犯名誉权一案,已由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  相似文献   

20.
遏制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是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监督,对于实现司法公正具有必要性和重要的保证作用,但是,由谁来监督,如何进行监督,即应当如何设置监督机制,才能保证司法公正,则是至今还需研究的课题。在目前的监督机制中,人大对于法院的个案监督和检察监督,一直是人们研究和争论的焦点。2004年1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联合举办的“监督与司法公正”国际研讨会上,6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以监督与司法公正为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