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南亚》1992,(4)
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之间,明朝政府派遣郑和等人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前后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这次航行,历时之久,到达国家之多,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史学界对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七下西洋的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从史学界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状况来看,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以及对郑和下西洋的具体过程研究得比较充分,但对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研究则显得不够充足,这实在是我国史学界在郑和研究方面的一大缺憾。笔者拟从明初政治局势这一角度,来探讨郑和七次奉使下西洋的背景,以求教于史界同行。  相似文献   

2.
郑和(1371—1433)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从明永乐三年(1405)到明宣德八年(1433)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云帆高张,昼夜星驰”,“维艄挂席,际天而行”,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所到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平友好关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空前创举,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历史事件,可以说它是世界地  相似文献   

3.
明初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主要是以朝贡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东南亚各国把造使者附载方物来中国进行朝贡,而明政府则以赏赐的方式收买其“贡品”。这种所谓的“朝贡贸易”到郑和下西洋时发展到鼎盛,出现了海外16国、遣使1200多人同时入贡的盛大场面。郑和下西洋不仅加速了中国与东南亚海上贸易的发展,而且增进了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明太祖刚刚建立明朝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同东南亚各国搞好关系,他于洪武二年(1369)正月、二月连续两次派出使者到占城、爪哇等国,颁赐诸国王以玺书、大统历、织金绮缎、…  相似文献   

4.
2000年9月17日至29日,中国海军“郑和”号训练舰在郑宝华少将的率领下,首次对俄罗斯海参崴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我海军舰艇第15次出访。时值金秋季节,中国军舰的到来,给海参崴军民带来了欢乐,军港内外洋溢着友好气氛。两国海军官兵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在中俄两国海军的交往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大连舰院等海军院校的教员和学员,利用远航出访的机会,开阔了视野,受到锻炼,经历了风浪洗礼。演兵对马海峡“郑和”舰从青岛启航的第3天,驶入了波涛汹涌的对马海峡。中午,舰上特意为出访举办的“八一之声”广播台介绍对马海峡历史:“这…  相似文献   

5.
15世纪初,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与世界航海史和中外关系史上的盛举,已载入史册,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对郑和下西洋的首泊站——占城国却往往一笔带过,罕有论及。本文试对占城在郑和下西洋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以及明初中国——占城之间的经贸与文化交流关系作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中国媒体对此进行了大规模的立体报道。不少报道虽然提到了在郑和前三次下西洋的时候曾经抵达真腊(柬埔寨),但都没有进一步的报道,究竟郑和及其船队是否到过真腊,中国大陆史学界一直存在两种意见:有人认为抵达过,也有人认为不曾抵达,双方都有自己的史料根据。我国台湾省史学界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为了揭开郑和本人或者郑和船队是否到过柬埔寨之谜,2005年6月、7月间,笔者在柬埔寨围绕三保公庙的历史进行了多方面的实地查证。现将对相关人士专访的详细内容和柬埔寨的文字资料,以及展开寻觅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往事重提,是缘于两个发生在今年并被人们隆重庆贺了一番的纪念日。第一个纪念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自1405年起,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扬国威,通商贸,促友谊,成为中国人走出国门闯世界的“开山祖”,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今年我所在的同心出版社还特意出版了《与郑和相遇海上——乙酉六百年祭》以表景仰之情。第二个纪念日,是中国远洋渔船队下西洋20周年。1985年,过去只知道在自家沿海打转儿的中国远洋渔船队,乘改革开放长风,破闭关锁国重浪,开赴西非捕鱼捉虾,成为中国远洋渔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里程碑。中国远洋渔业总公司为举…  相似文献   

8.
1978—2008年是“经济”改革开放时期,2019—2049年也是三十年改革开放,只是侧重点在体制上。两个阶段加在一起,才完成中国“渐进式”改革路径的全程  相似文献   

9.
“个性之中包含着共性”,这也许是发展中世界最一般的特征。尽管发展中世界各国的历史命运迥然不同(有些民族国家已经存在一个半世纪以上,而另一些——其中的大多数——则不超过二、三十年的历史),但是过去的经历,或者更广义一点说,以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为标志的一个历史时代,以及过去遗留下来的许多方面的困难与  相似文献   

10.
刚刚离我们远去的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英国学者孟席斯在《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中大胆地推测,郑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72年。如果说美洲确实是我们中国人发现的,但这一发现对世界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却大大小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产生的影响。哥伦布“发现”美洲  相似文献   

11.
1992年11月16日,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经济学教授奇尔科特偕夫人来拉美所访问,并就美国对拉美的政策作了学术报告。出席会议的中国学者20余人。奇尔科特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美拉关系的发展。在美拉关系的历史分期上,他认为,从“门罗宣言”到“睦邻政策”为第一阶段;从“睦邻政策”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第二阶段;以后的美拉关系则以各国政府来划分。奇尔科特教授还谈到新当选总统  相似文献   

12.
明初中国政府为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奉行了一系列和平外交政策,包括派遣郑和七下西洋,遍历东南亚各国。郑和作为一位和平外交使者;在下西洋期间,不仅为满剌加立国,制止了强国对弱国的欺凌,而且在旧港剿灭海寇,保证了航道的畅通,同时在苏门答腊为国王平定了叛乱,维持了当地的和平秩序。郑和及其随从的和平外交活动在东南亚民众中影响很大,至今仍到处流传着有关他们的传说。这些事实说明,郑和作为一位和平使者,的确为发展中国与东南亚的友好交往立下了功勋。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主要是经商往来。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后,两地的商贸更加频密,也由此开始了中国人大规模移居东南亚的时期。至18世纪中后期,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发展,东南亚地区(除泰国在形式上保留完整之外)几乎都沦为殖民地,遭受西  相似文献   

14.
王民同 《东南亚》2005,(2):52-55
今年7月11日,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友好使者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都在隆重纪念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本文就郑和下西洋对建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贡献进行论述,以加深认识我国将睦邻友好政策发展到一个历史新时代的重要意义。(一)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吸取了元朝西征、南征和东征,连年用兵海外的历史教训,认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没有理由向外侵略,除非是本国遭受侵略,不得不进行保卫国家的战争。由此而制订了睦邻友好的对外关系基本国策。朱元璋在即位后的第…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1993,(1)
东南亚地区是东西方的交通要冲,它贯通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两大洲——亚洲和澳洲;马六甲海峡是东西方航路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东南亚各国是我国的友好邻邦,两千多年来东南亚地区就是中国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海上通道。我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同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加强友好往来,这已成为传统的睦邻政策。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无论从增进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友好关系方面,还是在开展对外贸易方面,东南亚都是重点地区。郑和致力于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年初,我随我国一高级官方代表团访问了印度尼西亚。我们抵雅加达后的翌日,印尼的一位部长在欢迎我代表团的晚宴上致词,他说,15世纪中国明朝的郑和,曾多次访问印度尼西亚群岛,成功地完成和平、友好的使命。他是印尼、中国友好的光辉榜样。代表团部分成员参观了雅加达市中心高耸入云的民族纪念碑。纪念碑的底层是历史  相似文献   

17.
民间耳传,世界上饱受“颠簸流离之最”有两个民族:一个是犹太人,二战期间遭受希特勒纳粹的迫害、追杀,被迫逃难世界各地,史书已有详细记载;而另一个就是鲜为人知的中国第四大少数民族苗族。6000年来,历史上经过五次大迁徙,也“颠簸流离”分散在海内外,目前总人口有1100多万,其中国内800万,其他在东南亚各国、美洲、欧洲、澳洲等地,而最大集聚地则是在贵州,特别是西江千户苗寨,有1432户,人口达5500多人,已成为“最美贵州”除“黄果树大瀑布”外的另一张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太平洋地区各国的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日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掘起,经济上在太平洋地区以至全世界居主导地位。其次是,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南朝鲜、台湾和香港)同样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发展。这种发展的第三个浪潮是,经济上与国际市场相联系的正在实现现代化的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1920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说过:“日本过去虽然能够掠夺东方各国,亚洲各国,但是,现在没有别国的帮助,它无论在财政上或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日本的这种特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回溯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同另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缔结军事同盟,经常是日本  相似文献   

20.
周中坚 《东南亚》2006,(1):57-64
中国航海史同中国历史一样久远。其中公元前2世纪汉使南航和公元15世纪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海外远航前后两个标志性事件。汉使南航是中国古代明确见诸史籍的第一次海外远航。其后历经一千多年的持续发展,在继承前人航海成果的基础上,郑和下西洋实现了航海活动的全面突破和空前跨越,登上了中国古代航海发展的顶峰,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走向海洋: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位于世界最大陆地———亚欧大陆和最大水域———太平洋的接合部,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和473万平方公里海域,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①,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