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人类的自由与解放的追寻是马克思精神的基本旨趣,也是人类精神永恒的共同主题。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人,一个通过自己的活动创造生命的人;同时,现实中的人又是一个被异化的人、一个不完满的人。然而人的本性具有超越性,在人的劳动创造之中就已经本然地展现了一条出路。在寻找解决这种矛盾的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类解放的诉求。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理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批判性的反思人类的生存现状。因此,着眼于对人的本质存在的澄明的基础上,马克思解放理论依然能够为当代生存提供一种真实可靠的人类解放的现实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3,(Z2):7-9
<正>市民社会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建构历史理论,展望理想社会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一生都致力于市民社会的批判,在这种批判中马克思实现了对市民社会的扬弃与超越,也完成了对理想社会的建构,展现出批判与建构两种价值向度。本文以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为切入点,分析随着马克思市民批判理论的深入,所展现出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凸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的文本叙述当中渗透着共生的认识逻辑。马克思从共生逻辑来理解事物,理解人的本质,并用共生方法分析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认识人与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人与他者的共生离不开审美,审美作为自然界发展到人这个阶段所出现的人的主体结构,其本质与人的本质是紧密联系的,人在审美基础上实现自我同一和与他者的统一。人与他者的共生通过实践这个具体的途径来实现,马克思用共生的方法来分析实践,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生成的过程,作为生产劳动的实践既蕴含着人的自我同一和与他者统一的应然价值,也存在着多样化互动共生实践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事实。马克思用共生的逻辑抽象出"类"的概念,"类"本位具体化的社会类型就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挖掘马克思主义共生理论对反思现代性、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戈 《发展论坛》2002,(3):29-30
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加快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在人类思想史特别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在经济学史上一直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但是,它在指导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存在不少难题,面临许多挑战,因此,必须深化对它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马克思建立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在当时,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体力劳动是占主导地位的劳动形态。而如今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和谐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价值核心,更是和谐社会里人的存在指向。马克思认为,“和谐人”以和谐社会关系为本质,以和谐实践为根本特征,只存在于和谐人共同体中,它既是共产主义社会里“现实的人”,又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运行主体和价值目标。马克思的“和谐人”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4,(5)
马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逻辑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彻底解蔽笼罩在商品、货币和资本外表的物象,直达背后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层面,并且在批判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逐渐生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当下中国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上,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对当下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起到牵引和驾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资本-劳动"的二元对立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理论成果,而马克思严格定义的雇佣劳动概念是这一理论模型的逻辑基础.学术界对雇佣劳动概念的历史性质和理论建构性质的忽视是导致对马克思经济学产生诸多误解与质疑的主要原因.在现代科技劳动日益普遍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新型的资本-劳动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要求.现实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由掌握精神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为首的崭新的人类发展阶段.因此,马克思"资本-劳动"二元对立理论应该在历史发展运动中加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与意义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不少富有启示的观点.但是,从劳动是人与世界关系建构的视角,阐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价值,则是需要研究的课题.马克思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把"生产劳动"当做理解人类教育存在合理性的理论基础,即为真理性的教育活动阐明客观依据、概括"人的教育"命题的理论旨趣以及展示教育的价值取向,这三方面理应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内涵与实质.  相似文献   

9.
邓晓臻  温立武 《探索》2008,42(2):121-12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异化劳动概念出发开始本体论的初步建构,之后用"人的感性活动"代替"对象化活动"继续他的本体论建构,人的感性活动及其社会历史展开所形成的日常生活世界被放到了存在的地位,人的价值的历史实现成为存在的本质.马克思并没有放弃他早期的异化劳动学说,甚至继续使用异化劳动概念,这赋予他的本体论建构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和彻底改造现实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0.
讨论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生态学意蕴,实质上就是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意蕴。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具有生态学维度?且不说非马克思主义者(如西方绿党等),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因此,在简单评述生态马克思主义相关观点的基础上,从劳动切入,揭示劳动概念的生成论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劳动在历史过程中展开的双重维度(人与自然、人与人)及其矛盾关系来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基础;从马克思对资本逻辑反生态本质的批判来彰显马克思劳动辩证法丰富的生态意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不仅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生态学意蕴,而且为当代的生态问题提出了充满时代特色和中国智慧的马克思主义解答。  相似文献   

11.
《前线》2014,(7)
<正>21世纪以来,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既是现实社会的需要,也有其重要的理论背景。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马克思从人的劳动实践出发,解剖了社会结构,认为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多种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活的有机体。他从人类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在技术价值观问题上,马克思并非如一些传统马克思主义者所认为的,是技术中性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在马克思那里,技术是中性与非中性的统一,技术既有作为工具和手段的一面,同时,也赋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对社会与文化的建构,对人的生成和发展发挥实际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我以为,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科学回答这个问题,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其关键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要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推进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一、要搞清楚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产生的时空条件1.劳动价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学说创立的基础。恩格斯说,马克思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4.
陆寒 《世纪桥》2008,(8):81-82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是对当代现代性的批判、观照、审视、反省的产物。他认为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为的风险已经成为了后工业时代现代性的重大问题。因此何为现代性以及如何审视现代性,成为我们时代无法回避的焦点性问题之一。而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中人的异化批判,早已从根本上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开启了现代性批判的先导。所以我们不难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中找到对当代风险社会问题的现代性根源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施福昆 《理论建设》2018,(3):103-107
人群共同体是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各种社会联系的人们存在的社会形式。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哲学致力于破解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回归马克思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经典视域,挖掘马克思思考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思想理论蕴含,对于当代中国避免陷入二者关系的现代困境、积极构建个人与共同体的理想关系与和谐社会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魏石 《唯实》2002,(2):28-32,27
如何认识劳动价值论是当代中国乃至关系世界全局的大事,需要给予理论上的阐述和令人信服的说明。重温马克思当年在《资本论》中论述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思路,有助于当前有关劳动价值论的深入讨论。马克思围绕劳动价值的基本问题至少集中分析了四个层面:首先,点明劳动价值的存在。其次,分析劳动价值的由来。再次,揭示劳动价值的联系。最后,指出劳动价值的实质。通过分析,全面解读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谛,才能联系实际,深化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7.
陈咸瑜 《求实》2012,(1):31-33
契约精神自有着充分的存立理由与特定的生成机理。从当代中国现实看,契约精神所蕴涵的基本价值契合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内容与价值支撑力量。但是,契约精神既不能带来人的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真正和谐社会的建构,也不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境界之价值根本依归。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和谐交往范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异化劳动理论的对抗交往形式到真实共同体理论的和谐交往范式,这是一个既合乎历史又合乎逻辑的过程。和谐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必然结论、最后归宿和价值核心,有着丰富的思想意蕴,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构和谐交往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康 《新视野》2002,1(2):19-2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出发点。 马克思以他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本立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及其市场经济活动,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1]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是一个十分重大、严肃的课题。可以说,我们共产党人在100多年以来改造世界和创立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一个最本源的思想动因和最基本的历史合理性依据,就是来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现在,当代的共产党人们面临着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应当怎样看待和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当代世界,马克思创立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地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尤其要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